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中興事件」不再重演

讓「中興事件」不再重演

中興事件的影響是深遠的,但對中國絕不是「滅頂之災」。無論是資本和人才,還是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中國均已擁有相當基礎和獨特優勢。

四月十六日,美國以違反與美方達成的有關對伊朗實施禁運的協議為由,宣布制裁中國中興通訊公司,禁止美國企業在未來七年內與中興公司進行任何商業往來。中興作為名列前茅的世界通訊設備供貨商,所需晶元高度依賴美國公司。美國的禁運令可能使中興面臨「無米之炊」的窘境,有人甚至認為將給中興帶來「滅頂之災」。

「中興事件」引起全球關注。在中國內地媒體,特別是網路傳媒,更是形成罕見的輿論風暴。各方人士眾說紛紜,其中不乏對美國外交、中美關係及中國產業發展的深刻分析和真知灼見,但也有不少代表不同「政治光譜」的偏激觀點。

縱觀事件引發的輿情,可梳理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四種聲音:

一是抨擊中興公司在內部管理和危機處理等方面的嚴重失責,認為中興公司「罪有應得」,個別聲音也有幸災樂禍之意;

二是聲討美國對華實施科技封鎖和貿易制裁,認為美國的決定旨在阻滯中國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中美關係將進入全面對抗階段,主張中國應奮起反擊;

三是反思中國過去「市場換技術」、忽視自主研發等政策措施的嚴重失誤,批評對中國發展成就的吹噓、誇大和自我陶醉、盲目樂觀等社會歪風;

四是認為「中興事件」是中國晶元產業打翻身仗的良好契機,中國高科技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美好前景,並提出不少很有見地的政策建議。

其實,如果依據美國的戰略利益進行「換位思考」,無論是制裁中興,還是提升美台關係,或是發起貿易對抗,這些近來接踵而至的對華遏制措施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通過近來的一系列動作,美國的對華戰略意圖更加清晰。基於中國綜合國力增長超出了美國的最初預料,甚至已接近美國的容忍臨界點,美國政府包括精英階層普遍感到,過去那種對華施壓方式已達不到美國的戰略目標,因而必須改變方式,不僅要加大遏制力度,而且要實施精準遏制。

可以預料,未來美中關係的對抗性將日趨明顯,結構性矛盾將進一步突出。中國越發展,美國越焦慮,如果對中國崛起無動於衷,那才是美國政府的最大失職!

不管美國制裁中興的決定多麼「合理」,中興公司在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倒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中興公司作為身處國際化經營最前沿的跨國企業,其內部管理上的缺陷和團隊素質的不足,實令公眾難以置信。中興在守法合規經營方面的嚴重失誤,尤應成為所有中國企業引以為戒的教訓。

當今,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經營已進入前所未有的高級階段。跨國企業在一國的經濟活動越深入,與所在國的利益糾葛也越多,所在國對企業合規守法的要求也越高。

雖然西方主導的全球化規則不乏強權成分,但既然想參與全球化,並從中受益,又無法改變現存規則,唯一選擇便是遵守規則。何況,這些規則的合理性也不容否認,西方公司因違規而遭受巨額罰款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中興事件的影響是深遠的,但對中國絕不是「滅頂之災」。無論是資本和人才,還是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中國均已擁有相當基礎和獨特優勢。近年來,中國在產業升級和重大科技研發方面已取得舉世矚目的進步,有的恰恰正是外國的禁售才成就了中國的成功。例如,2015年美國決定禁止向中國4家超級計算器研製機構出售「至強」晶元,雖然當年對 「天河二號」升級計劃有所影響,但時隔一年,「天河二號」裝上了國產晶元成功運行,中國超算機從此擺脫了對美國晶元的依賴。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東方財經雜誌(ID:dfcj-b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財經 的精彩文章:

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的機會在哪裡?
中國金融監管進入新時代

TAG:東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