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位幼教「老兵」的心聲:不忘幼教初心,繼續砥礪前行

一位幼教「老兵」的心聲:不忘幼教初心,繼續砥礪前行

新時代,民辦學前教育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第五屆亞洲幼教年上,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大愛幼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銀座幼教集團創始人趙春梅代表組委會向全國幼教同仁發出倡議:

依法辦園,主動從嚴治教;立足中國,矚目國際動態;發奮圖強,弘揚絲路精神;注重品質,打造命運共同體;全國發動,助力養育師資;堅定信念,崇尚高貴靈魂;關注師資,平衡價值待遇;協調社區、促進家園同盟;尊重品質,重塑品牌價值;關注公益,實施精準幫扶;努力提供中國方案,唱響中國依法辦園,主動從嚴治教;立足中國,矚目國際動態;發奮圖強,弘揚絲路精神;注重品質,打造命運共同體;全國發動,助力養育師資;堅定信念,崇尚高貴靈魂;關注師資,平衡價值待遇;協調社區、促進家園同盟;尊重品質,重塑品牌價值;關注公益,實施精準幫扶;努力提供中國方案,唱響中國聲音。

38年了,我一直孜孜以求、風雨兼程、堅定不移追逐在追求「中國幼教夢」的路上。從22年的公辦園,到16年的民辦園,從一所幼兒園到直營園、聯盟園320餘家大型幼教集團,一路走來,酸甜苦辣咸,喜怒哀樂悲我都經受了一遍。更因為常年工作的疲累與熬夜加班,免疫力驟低,於2011年6月底,也就是剛剛忙完了孩子們的「六一節」與銀座幼教的十年大慶之後,突發白血病。由於大病來時突然,工作無時間交替,儘管經過近一年半的9次化療,18次住院,也從沒有離開過一線,遙控指揮,病床前定期開會……無奈化療無效,又於2012年11月26號不得不做了一個月的骨髓移植,在移植的倉里我還用顫抖的手寫出了銀座幼教2013年—2016年3500字的發展戰略規劃。

當時的大夫和護士都不能理解我這一舉動。可以說經歷了人生生死的考驗,但是我始終沒有改變的,就是對中國幼教和報答祖國的這份信念。2017年2月我退休後,本應頤養天年,享受我這來之不易的重生的生活。但是,情懷和使命始終不能讓我放下鍾愛的幼兒教育事業,更不滿足只做一個品牌的夙願。於是,2017年2月25日,我又建立了大愛思想教育研究院,目的是讓「愛的教育」惠及天下更多的孩子,讓「中國式的幼兒園」走向世界,讓「中國式幼教聯盟」更加規範。

或許,我們目前的師資狀況、辦園水平還不太盡如人意,但是,中國幼教人一直在努力中,一直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很多人拿來一生的積蓄投入了幼兒教育,報答社會,回報國家。當然,不可否認有急功近利者的存在,也不排除在誘惑滿天,資本襲來,互聯網扁平化的「地球村」時代有些人思想動搖。

以前,我對資本沒有好看法,總認為「資本就是狼」,狼來了不會有好日子過。但是現在看來,擁抱資本,尤其是擁抱優質資本,我們才能做得更好、更強、更久,企業才能有自己的品牌,員工才有自己的職業尊嚴,才能去影響更多的人。

目前,中國幼教做大已經有了很多好的範例。但是能否做強、做久,是我們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首先,教育人,要有教育的定力,遵循教育規律,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教育的本質屬性不能變,否則總有一天會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

經歷了幾十年的思考,2009年,我大膽地提出「辦中國式幼兒園」。有人說我:現在大家都傾向於西方教育模式,你為何提中國式幼兒園?我說,咱們中國人就要辦中國式幼兒園,因為我有這個自信。

我是77屆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學前專業畢業生(1976年高中畢業,還在農村當了一年多的小學教師),1980年1月參加工作。從畢業到今天,我見證參與了中國幼教35年的改革與變遷,也當了好幾回弄潮兒。可以說在前二十八九年都研究的是西方幼兒教育的理論與模式。但是,在比較過程中,我猛然醒悟,每一種教育思想與模式都產生於那個國家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環境、特定的社會背景下,也就是為那個國家和社會所服務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應該做什麼?我提出「辦中國式幼兒園」的五個定位:「國際化視野、民族化立場、個性化教育、民主化氛圍、協同化途徑。」這難道不是符合中國目前國情下的思考嗎?再說,中國式幼兒園首先講民族化的愛的教育——「愛、仁愛、大愛」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文明啊。

在連鎖和聯盟方面,我認為,「品牌不代表品質,規模不代表規範,聯盟不代表同盟。」在中國目前幼教現狀下,在中國幼教現時期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下,我們必須要目標統一,流程清晰,標準嚴格。在這樣的情況下,以達到價值觀的同盟,品質質量的同盟和社會影響力的聯動。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比較關注學前教育的發展,反映了很多問題,我談幾點我的看法:

入園難?不是入園難,是入好園難。儘管中國幼教也存在著供需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但是,畢竟每個省、市都在有序、有計劃地在迎合二孩政策的放開,以及孩子入園的基本問題。但是,中國幼教師資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大家都把這個問題歸結於幼兒園招不到好的老師,這是不對的,關鍵是好的老師從哪來?誰來培養他們?我們培養的老師能滿足社會多少需求?師資的嚴重缺失加之學前教育本身社會地位的不高,歸屬感、安全感欠缺,所以說,「好幼兒園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入園貴?不是入園貴,是價格與價值不匹配。我們常說的性價比不高。有人認為,貴的幼兒園就是優質園。我不這麼認為。在我眼裡幼兒園沒有高端低端之分,只有品質之別。因為高品質不分是普惠與非普惠,盈利與非盈利,公辦園也不都是高品質的幼兒園。我在公辦園待了20多年,我所辦的幼兒園都是省級示範幼兒園,我太清楚中國幼教公辦園的現狀也是參差不齊的。在我看來,高收費必然有他高收費的理由,那就是設施設備,師資配置,辦園成本,教育成本……的確投入非常大,而這種幼兒園也恰恰滿足了社會不同家長的不同需求。

選擇,不是遏制,而是引領。國家允許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幼兒園的存在,其實,這才是建構和諧社會的真諦所在。因為,社會越發展,人們的選擇性需求越強烈,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滿足社會不同階層的需求,以達到滿足社會需求、和諧社會觀念、穩定民心的作用。所以,對於選擇,不是遏制,而是引領。

靠什麼進入優質資源圈?我經常對老師們說:必須以高品質、高質量進入優質資源圈。不論幼兒園的屬性如何,辦園的品質、園長的修養、教師的素質、孩子們的發展、家長的滿意度,是永遠遮攔不住的。只要我們進入了優質圈,就不怕不發展、生源不爆滿。而我們最終要做的,就是以身示範去影響我們身邊更多的人,去帶動這個行業更好地發展,真正為這個民族和國家做點實事兒。(作者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北京大愛幼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銀座幼教集團創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之春 的精彩文章: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回訪之一:到幸福路上走一走
稼穡課程,讓孩子到田間撒歡成長

TAG:教育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