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位外國學者對異國文化的熱忱——法國大儒汪德邁

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位外國學者對異國文化的熱忱——法國大儒汪德邁

汪德邁:

中國第一次文化革新運動:

談談孔子對中國文化最大貢獻

——私人著書

講座梗概:

汪德邁認為孔子編五經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革命。大部分人同的是孔子道德理論上的成就,但汪認為孔子思想的核心在於政治。

汪認為中華文化基礎在於文字:甲骨占卜文——占卜學——表意文字——文言文。正是表意文字的存在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帶來了文化革新,這一點和西方的文化不同,因為西方文化的基礎在於表音文字。

而孔子修五經著書,讓「文」成為政治制度內最重要的成員。在孔子之前僅存在有官方獨用的文字作為國家檔案,自孔子之後開始有私人用的文章——私人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意見。

而在孔子的認知里,他是授意於天命,恢復傳統,重興王道,達到自己的政治意圖。他的行為也在無意識中篡改修訂官方內部的檔案。而後其弟子編撰《論語》也是他用私人文字表達自己意見的一部分。汪德邁認為這一活動的過程就是:編五經——論語——百家爭鳴,當時儒經的編撰和修訂,也引起了人們對意識形態的討論和關注。

而在孔子生存的時代以及其後的秦代,儒家思想都沒有如孔子所期待的那樣成為政治思想內核,佔據主導地位的是法家的思想。但國家行政的執行者仍然是認識文字的士大夫,(私認為汪的意思是認識文字的士大夫,由於其接受表意文字的規訓,接受的思想更多是來自於儒家脈絡。哪怕是韓非子的思想也與荀子存在淵源)故而在此後政治結構體系中法家和儒家思想達成妥協。

在這裡汪德邁認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就在於西洋文學的起始是「口語文學」,最早的是Odysseia(奧德賽),隨後再有的書面文學。而中國文學的起始狀態就是文字的狀態,中國的古代神話在起初不受重視,是後來才零散地呈現在《山海經》等著作之中。而《詩經》雖然來自民間,但也並不是口語文學。中國的文言文並沒有完全保存下中國的文化。

感想:

之前的我,很少聽漢學家的講座,這次請到的汪德邁老師真的也是很大牌了。中文系的講座我沒有去聽,關於表意文字占卜學的——也就是汪德邁老師認為的中國文學的起源。這個講座的內容,很明顯汪德邁老師的思想有著很深的語言學轉向的影子,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之後,語言被認為是思維方式形成的主要甚至是主導因素。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產生的思維模式差異的觀點,收到語言學轉向的影響。就像他們對比較文學之類的學科要求的那樣,不學習語言是沒法做文學的研究的。

這位老教授誕生於1928年,今年已經90歲高壽了,是法國漢學界的泰斗。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里,他仍然在世界各地奔波著,做演講,做學問,傳播思想。

在講座的全程,他都用漢語講座,由於年齡問題,聲帶發聲已經不是很清晰了,但他仍然提高分貝,做著演講。「我真的很喜歡中國的文化」他如是說,「中國的文化在五四運動後就太過西洋化了,我覺得中國可以走另外一條路,不應該跟西方一樣。西方的文化應該留在西方發展,中國可以有自己的發展方式。」他如是說。他舉例認為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被中國政府應用在保護環境方面。這位老人反反覆復地強調著「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雖然他感受到的異域文化跟我們身處其中的人是存在差距的,但是從他的語言里,仍然能看到一個漢學家,一個外國學者,對中國文化——一個異民族文化的熱忱和珍視。記得刷知乎就有人抱著中文系在國內肯定最厲害,就有在國外學中文系的人懟「你根本無法想像外國的學者對於中國文化的那種熱情和認真」,是的,如果不親眼見親耳聽,真的無法想像,一個外國的學者,對於一個異域文化的熱情和珍視。汪老生活在發展得相當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法國有著比中國更健全的學術系統,在那個浪漫自由的國度,他們的治學不被政治引導,而法國人天生對美的,帶有寫意色彩的中國文化在陌生化的語境里,自然而然生成了好奇心。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據汪德邁老師的學生李曉紅老師說:汪老主要貢獻在三個層面:

1.表意文字的來源——占卜學

2.中日韓等文化形成的東南亞文化圈是相通的,且在世界文化幾年地位都很高

3.文化具有多重性,每個地區都有它的文化自己生長的形態,反對拷貝別的地區的文化。

而我不得不佩服,這樣一位老人對亞洲文化的認識,對文化多重性的認識。自然,這種對文化多重性的認識我認為是他希望確立每個國別文化在文學圈子中的地位。

我當時問了汪老一個關於學衡和白壁徳試圖用儒家文化恢復道德秩序的相關問題(現在想想我覺得自己當時可能腦子進水了),汪老主要表達的就是認為文化不應該互相拷貝。我認為這種認知與現在各個國家的國際地位的改變有著深刻的關係,也與汪老生命體驗有著共通之處吧。歐洲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逐漸退出世界中心,超級大國美國逐漸實現它的霸權,全方位的,尤其是文化上的。經歷了近一個世紀時光的汪老,也親眼目睹著歐洲和美國以及東亞地區情況的變化,而那種被文化霸權控制的恐懼經常是歐洲人無法接受的,尤其對於法德民族而言,較英國來說他們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更強。(感覺跟華夏民族是相通的哪!)可以說汪老的文學觀念的生成不僅僅在於他對文本的解讀,也與他的生命體驗相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草園裡一隻咪 的精彩文章:

TAG:百草園裡一隻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