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樂府《江南》:江南清如許

漢樂府《江南》:江南清如許

古詩詞文欣賞

品讀古典詩詞

暢享詩意人生

採蓮

 姚貝娜影視音樂精選輯

姚貝娜 

00:00/02:33

江南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何當共讀香芸帙,最是詩情畫意時」,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

這一段啊,我在北方出差,尤其是在北京,天氣很乾燥,等來等去,等不到下雪,而眼見著南方,我的故鄉江南,卻迎來了一場場的暴雪。現在真的很奇怪,南方的雪越下越大,江南的雪越下越大,而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卻很難見到,不知道為何會這樣?江南的暴雪讓我更加牽掛故鄉,所以,雖然是冬天,雖然是雪後的、不是最美的江南,但因為心中的那份念想,所以今天也想跟大家聊一聊那首千古名作《江南》。詩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當然,這首《江南》有時又被稱為《江南曲》,是漢樂府的名作。關於這首《江南》,太過有名,當然爭議也不少。比如,它後面的「魚戲蓮葉間」也就罷了,那麼「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樣的四個方位都重複地說一遍,是不是多此一舉呢?而且他為什麼要按東西南北的方式?尤其押在韻腳上的,你看偶句里的是「西」和「北」,而不是「東」和「南」。這一下,對於詩歌而言,像《滄浪詩話》(《滄浪詩話》是嚴羽所著的一本中國古代詩歌理論和詩歌美學著作,約寫成於南宋理宗紹定、淳祐年間。它的系統性、理論性較強,是宋代最負盛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全書分為《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考證》等五冊。)就說它「全不押韻」,所以文人讀起來,甚至覺得它有些彆扭。那麼這個最後一句是押在「魚戲蓮葉北」上,看上去全不押韻的《江南》,為什麼傳播起來還是這麼廣泛呢?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疑問,就是這首《江南》到底是純粹的言情還是言事呢?這一點上爭議就更大了。當然關於這些爭議,讓我們從頭細細來看。

首先詩題是《江南》。我們知道,不僅有詩叫《江南》,有很多詩歌叫《江南》,也有很多人的名字也叫「江南」,甚至還有很多音樂作品也叫「江南」。「江南」到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情感的意象,它不再簡單的只是一個空間意象。

當然從空間地理概念上來說,其實長江以南都可以叫江南,但是我們卻清楚的知道,長江上游以南的地區,我們很少會把它稱之為江南。事實上自中古以來,江南就是指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長江以南。像唐初的「江南道」,所指的其實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長江以南;到開元年間,江南道被分為江南東道與江南西道。江南西道的治所就在洪州,也就是所謂「洪都新府,豫章故郡」(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也就是南昌,所以你看江西省其實就是「江南西道」的簡稱。當然了,當時的江南西道佔地是非常大的,不光是今天的江西,還有湖南、湖北,甚至包含一些安徽的南部,但因為治所在南昌,所以後來江西就成了江南西道的簡稱。

可是,有沒有個「江東省」呢?沒有!江南東道,我們知道太過富庶,它包含的是今天的江、浙、滬、皖。自中古以來,這一片地方可謂是天下最為富庶之地!所以你很難用一個簡單的「江東省」來指代整個江南東道。所以到了後來,不論是明朝的南直隸(南直隸簡稱南直,是明朝處於南方、直隸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隸州的區域的總稱。為明朝行政區劃兩京地區之一,區別於北直隸。與今江蘇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當,與山東、河南、湖廣、江西和浙江相接壤。南直隸經濟繁榮,賦稅居全國之冠。),還是清朝的江南省,或者在它後來兩江總督所轄之地,皆為天下最為富庶之地、天下命脈所系。所以這樣的江南意象,就漸漸地越來越集中,集中到當年的江南東道地區,也就是長江下游地區。所以即便只是從空間地理概念上來看,江南也是從長江中下游這個概念越來越濃縮,最後偏向於、集中於長江下游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江浙滬皖一帶。而這種空間地理概念上的江南和後來文化藝術領域所生髮出的情感意象上的江南,在氣質上也日漸吻合,所以形成了我們今天大眾印象中的「江南」意象。

當然漢樂府時期所寫的江南,應該是泛指長江中下游的長江以南地區。那麼在江南,尤其是夏天、甚至夏秋之際,「採蓮」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農事活動。所以說「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這開篇的三句裡頭,有些字詞非常關鍵,也是造成歧義的關鍵所在。

我們反覆在我們的詩詞課程裡頭講過,這個「蓮」的意象,在古詩詞裡頭是非常奇特的。它既可以是指的實際上的採蓮、蓮葉、蓮花、蓮藕,所以古代有非常多的《採蓮曲》,甚至《神鵰俠侶》里的開篇,我經常提到,也是以採蓮開始的。但「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又可以作為一種象徵,比如精神的自喻——周敦頤的《愛蓮說》。不過對於大眾而言,尤其是在民間,它有一個更重要的象徵意義,就是 「因蓮說愛」。漢語特別擅長使用諧音、雙關,中國人的情感比較內向,比較含蓄,一般不直言說愛,說愛情的時候,要通過「憐」來說「愛」——「憐惜」的「憐」。那麼「蓮花」的「蓮」與「憐惜」的「憐」諧音,所以古人因蓮說愛,因蓮說憐,就是一個常用手法。好了,因為這種語義的豐富性就造成了理解上的歧義。

那麼這裡的 「採蓮」,到底說的是具體「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具體是在採蓮呢,採蓮女在採蓮呢,還是說的男女情事呢?主張言情派的觀點就認為,這一場美麗的採蓮活動,包括其中所寫到的很多字詞,其實都是一種隱喻。首先在江南採蓮的,大多數是青年男女。我們看《神鵰俠侶》開篇,陸無雙和程英她們去採蓮,就是一幫青春的姑娘們去蓮塘採蓮。而我們講過元好問的《邁陂塘》(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它其實有兩首。一是那首「問世間情為何物」的殉情的大雁,還有一首寫的則是蓮塘里雙雙殉情的青年男女。而蓮塘里最美的開放的,則是象徵愛情的「並蒂蓮」。所以「江南可採蓮」,一個「可」字,「蓮」不用說了,因蓮說愛。「可」字,言情派就主張這種語氣里已經包含了一種因蓮說愛的獨特意蘊。而第二句中的「蓮葉何田田」,這個「田田」兩字,也特別有講究。此前解詩一般都解讀為「蓮葉茂盛的樣子」,但有一種觀點,也就是言情派的有一種觀點認為「田田」是江南楚音,是一種方言。其實可以通那個「填空」的「填」。當然這種觀點純粹是一家之言,並不被學術界所公認。不過除了「田田」的擬聲解讀之外,最重要的證據,是第三句「魚戲蓮葉間」。而「魚」這個意象,在民歌傳統中,這常常用於表現男女歡情的一種隱喻。所以接下來的魚戲蓮葉東、西、南、北,則是極盡誇張之能事描寫這種歡愉之情。

說實話,對於這種觀點,對於言情派的這種較為極端的主張,我個人一直認為,也體現了中國的知識分子在做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時候,經常容易走向極端。所謂過猶不及,所謂偏執之至,這種對《江南》的解讀,我個人就認為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表現。

事實上《江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而民歌多有言情的傳統,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國的詩詞,包括樂府民歌中,也多有對男女歡情的隱喻,這也是不必諱言的。但一首經典作品,在它創作、傳唱、流傳的過程中,如果僅限於這一面的話,它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經典,也不可能在時間的長河中,得以久遠的流傳。所以「採蓮」本身經常被用於男女情愛的表現,我們根本不諱言,而且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像《西洲曲》里(《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名,最早著錄於徐陵所編《玉台新詠》。是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歷來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詩中描寫了一位少女從初春到深秋,從現實到夢境,對鍾愛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感情色彩,表現出鮮明的江南水鄉特色和純熟的表現技巧。全詩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蟬聯而下的接字法,頂真勾連。全詩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絕。),同樣在《樂府詩集》里的《西洲曲》名篇,說「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這當然是在說愛情,要不然它也不會接下來說「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所以《西洲曲》的結篇,那種思念,那樣讓人懷念,「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除了《樂府詩》中的採蓮,像李白、像王昌齡、像白居易,很多人都寫有著名的《採蓮曲》。王昌齡的《採蓮曲》名篇,「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彷彿只在寫採蓮女的形象,但其實它是一首組詩,他的第一首說「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而白居易的《採蓮曲》則說,直言採蓮女「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至於李白的《採蓮曲》是一首著名的七古之作,那就是更明顯的男女情愛的情詩。「若耶溪畔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所以採蓮本是江南青年男女的勞作,在農業活動中,發展出男女的情愛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就像劉禹錫的名作《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我們曾經詳細分析過,它本身就來自於農業活動。有一種音樂史觀點,認為劉禹錫的《竹枝詞》,它的音調其實就來自於當時夔州一帶的,包括今天渭南還有這樣的《薅秧歌》。所以在青年男女的農業活動中發展出自然健康的男女情愛,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但是只把它看成一種男女歡情的隱喻,這就是一種偏執,就走向極端了。

所以真實的《江南》、《江南曲》,既然來自於生活,又經過創作的提煉,得以在文學的殿堂、歷史的長河中沉澱為一種經典,說明它既言情又言事。正因為它既可以言情又可以言事,所以在後代的傳唱中才更易被人所接受。所以「採蓮」的「蓮」既可以是「憐愛」的「憐」,也可以是指真的在採蓮。

「蓮葉何田田」,沒必要把這個「田田」取於擬聲詞的妄想,「田田」本來就可以做茂盛之意。因為從訓詁的角度上來看,雖然「田」我們現在已經非常清楚,就是指的田地的意思,但最早的甲骨文的「田」字啊,並不是現在寫作一個田字格,就是一個框裡頭一個十,而是寫作九宮格,也就是框裡面有兩橫兩豎。為什麼要寫作九宮格呢?是因為橫代表什麼呢?代表橫向的田埂,這叫什麼?「陌」。所謂「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嘛!那麼,縱向的代表什麼呢?代表縱向的田埂,這就叫「阡」,所謂「纖陌交通」。而畫成九宮格,最早的甲骨文,「田」字畫成九宮格,而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田字格,就是要表達纖陌縱橫的農耕之地呀!這種纖陌縱橫,其實就有一種繁盛的寓意與期望在其中。

所以以「田田」喻繁盛、茂盛之貌,這在詩詞里變是常見的。你比如說謝眺的《江上曲》就說「蓮葉尚田田,淇水不可渡」(易陽春草出,踟躕日已暮。蓮葉尚田田,淇水不可渡。願子淹桂舟,時同千里路。千里既相許,桂舟復容與。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而姜夔、姜白石的《念奴嬌·吳興荷花》則說「日暮,青蓋亭亭」到「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王安石的《送呂望之》則雲「池散田田碧,台敷灼灼紅」(池散田田碧,台敷灼灼紅。年華豈有盡,心賞亦無窮。)。所以這些詩句中,要麼「田田」是蓮葉茂盛的樣子,要麼就是指蓮葉碧綠的顏色,還是指那種茂盛的生機。所以「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就是一種勞作中的即景生情。

所以這首漢樂府名作在《樂府詩集》里是被列入《相和歌辭》的。「相和歌」其實嚴格說起來應該是「相和歌」,也就是一人唱,眾人和。所以我們就可以想見這樣充滿了生機與希望的勞作場面了,一人在池塘中唱「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於是,東邊的採蓮女就有人接「魚戲蓮葉東」,而西邊的採蓮女就有人接「魚戲蓮葉西」,接下來南邊的唱「魚戲蓮葉南」,北邊的唱「魚戲蓮葉北」,這就是勞作過程中青年男女的大合唱。這就像《竹枝詞》所本源《薅秧歌》一樣,本身就是勞動生活中熱愛生活的青年男女們,他們歡情、縱情歌唱,而且是一種合唱,是一種大合唱,唱出來的就是和聲啊!

所以有人推測,這首詩的前兩句,可能是一個男歌者領唱,「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那麼第三句為眾男女的合唱,後四句則是男女的分組合唱。如此看來,這樣的採蓮情境是多麼有生活情趣,又多麼有藝術與美學的境界啊!所以在這種生活情境與藝術與美學的境界之下,「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重複,就顯得那麼有必要、那麼有情趣,根本不是什麼多此一舉。

當然說到這兒,就要順便說一下,為什麼最後的押韻不是押在「魚戲蓮葉南」這樣的韻腳上,而是押了「魚戲蓮葉北」呢?以至於《滄浪詩話》評價它「全不押韻」,讓文人讀起來稍感有些彆扭。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正證明了這首《江南》的經典,證明了它完全來自於先民淳樸的生活。你看,關於詩詞中東西南北的四個方位的運用,包括我們今天俗語中東西南北的這種語序,方位語序,其實是比較鮮明的。

不光是《江南》中說魚戲東西南北,你比如還有這個《木蘭詩》,《木蘭詩》中花木蘭,你看她去買東西叫什麼,「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當然網上有人開玩笑,說這至少證明了木蘭為女子,如果是男子去買東西的話,一定在一個市把一切東西都買齊了。女孩子去買東西就會跑四個市,東西南北。當然這是開玩笑了,但是你看它順序就是東市、西市、南市、北市,也是東西南北,對吧?

至於《禮記·檀弓》篇里,說孔夫子「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 鄭玄注就說,東西南北,指居無定所。(「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但為什麼一定是東西南北客、東西南北人呢?所以陸遊也說,自己「已經成住壤空劫,猶是東西南北人」(《道院偶述》景德祥符草野臣,登封曾望屬車塵。已經成住壤空劫,猶是東西南北人!),為什麼不是東南西北,為什麼不是南北東西?為什麼語序中大多數是東西南北呢?我認為這體現了先民對空間以及方位的認識。

人類不論是哪個民族的早期文明,都一定首先是光明崇拜。而且先民對空間方位的認識和太陽息息相關,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再從西邊落下,所以,「東」與「西」應該是先民首先獲得的方位概念。

而到了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陰陽概念,我們知道,所謂「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是說山坡南面,陽光充足,利於草木生長。而東為首,屬「木」,本來就是華夏文明中對生命和生機的期望,所以在「五行」中,南又屬「火」,也喻指光明,「南離火」嘛!而北方玄武則代表了黑暗,屬陰。所以我們講《逍遙遊》的時候才說「北冥有魚,其名曰鯤」而「鯤化為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為什麼呢?因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要到南方去。因為北冥、北方代表了陰暗與寒冷,而南冥、南方則代表了溫暖與光明。所以先東西,後南北,所以東、西、南、北的空間方位語序,非常符合先民在勞動生活以及文明發展過程中,他們的情感認知體驗,以及審美與價值認知體驗。

所以雖然不押韻,「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雖然不押韻,但它符合生活的認知、符合情感的體驗、符合審美的追求。所以它就是最好的,就是最易於被接受,最易於被流傳的。

所以,當《江南》被傳唱為一種經典,今天的我們還能不能藉由它回到我們內心最初的、清澈的心田呢?「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文欣賞 的精彩文章:

《長相思?汴水流》白居易
《夢在心中,詩在遠方》

TAG:古詩詞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