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鄉故事】光棍支書

【家鄉故事】光棍支書

光棍支書是原察右中旗頭號鄉小壩子(現劃歸大灘鄉)黨支部書記,真名叫楊宏旺。他任支書20多載,為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嘔心瀝血、積勞成疾,已於17年前與世長辭,但他永遠活在鄉親們心中。

其實,老支書年輕時是一名人民教師。1959年烏蘭察布農牧學校畢業後就回到家鄉務農,生產隊苦重的營生搶在前,臟活累活干在先,他多次被評為「五好」社員,不久學區就選拔他成為農中教師。在當教師時,一捲鋪蓋一張床,辦公室就是他的家,家就在辦公室。夏天就在學生食堂就餐,冬天乾脆就在火爐上架個鍋,撅面片、攪拿糕是他的家常便飯。有時工作忙了,就乾脆烙個白面焙子,喝碗白開水,一頓飯便了事。除此之外,他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用在教學上。

看到楊宏旺年輕有為,一門心事撲在教育上,兢兢業業,真是個好後生。有人為他介紹對象,可他卻說:「先立業後成家是個常理,這問題我暫不做考慮」。那時他仍然與60多歲的老母相依為命過著儉樸的生活。

1967年,農中撤銷,他又聽從組織安排回到了小壩子村,他帶領突擊隊修渠打壩開展「農業學大寨」活動。大隊黨支部看他捨得出大力流大汗,是塊好料子;村民們看他敦厚直爽,幹勁大有魄力,大家一致推選他為生產隊隊長。因表現出色,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此他的信心更高了,幹勁更大了,帶領全村人衝鋒陷陣、治山治水,得到了鄉親們和大隊領導的一致好評。可在一次為村民抹房掏黃土時不幸塌方,楊宏旺把腿打折了。經醫生全力救治,100多天以後,他重返戰場,又帶領群眾撲倒身子大幹了起來。

1979年,原大隊黨支部書記侯文奎卸任時,由他推薦並經村民推舉,楊宏旺當上了村委會主任,繼而又擔任了黨支部書記。他懷著立志改變家鄉面貌的決心,跛著一條殘疾的腿同村民一道治山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治理落鳳坡的戰役中,他揮舞鎬頭鐵杴,出大力流大汗,奮戰在第一線。由於勞動強度大,他那傷殘的腿腕化了濃,村民們勸他說:「你不要乾重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就行了。」可他卻說:「我是領頭人,在致富的路上我不出大力、流大汗怎能行呢?」每天人們看到出工最早的人是他,收工最晚的人還是他。

楊宏旺憑著敏感的政治頭腦、銳利的政治眼光,冒著撤職、開除黨籍甚至被戴上「復辟」和「走資派」大帽子的政治風險,在1980年率先實施了「包產到戶」的生產責任制。這在當時,全國只有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敢於冒這個險。小崗村全國聞名,而小壩子村最終隱沒在轟轟烈烈改革的歷史大潮中,很少有人知道楊宏旺就是那大潮上的弄潮兒。

1981年土地下戶政策明確後,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大搞種學種田,幾乎每家每戶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幾乎每塊田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楊宏旺帶領村民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改變了小壩子行政村的貧窮面貌。尤其是2000年全村糧油總產量達到了80多萬公斤,人均一噸以上,是1979年的28倍;大小畜達到3980頭(只),是1980年的3.5倍,是1990年的1.3倍。隨著農牧業的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廠、養畜專業戶、民工建築隊等村辦企業也發展起來,村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提高,磚瓦房、彩電、機動車逐年多了起來。提起這些,人們都發自內心地說:「我們之所以能過上幸福生活,一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二是因為我們有個為民著想的好書記。」

楊支書常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行政村學校,由於年久失修,急需重新修蓋,1986年,他跛著一條腿,登門進戶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集資辦學,幾次三番奔赴旗有關單位籌措資金,操碎了心,費盡了力。興建工程開始後,楊宏旺白天與村民們一起奮戰在建築工地,晚上還與其他村幹部輪流值勤。因過分勞累,他傷殘的腿腕又化了濃,但仍然不下火線,大家心痛他:「老楊,回家歇歇吧。」可誰也拗不過他這個犟脾氣,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勞動,13間磚木結構的新校舍拔地而起。

處處為群眾著想是楊支書的最大心愿。村民哪家有急事,哪家有困難,他總會伸出友愛之手給予援助。小壩子村烈屬武寶珠患了肺心病,楊支書常常用自己的錢買上奶粉、雞蛋、藥品去看望他。

有一年冬天,武寶珠病倒在炕上,楊支書跛著病腿,冒著刺骨的寒風,去六里外的鄉衛生院請來醫生為武寶珠輸液治療。武寶珠病逝後,楊書記又親自主持妥善地安葬了他。

1987年夏天,村民張潤喜心臟病複發,急需治療,楊宏旺就拿自己的錢幫張潤喜的家屬護送張潤喜住進了旗醫院,直到張潤喜的病情好轉方才返回家。

1996年冬天,楊宏旺在鄉所在地供銷社遇到一個五十多歲的痴呆老漢。老漢赤腳穿著一雙破單鞋,凍得直打哆嗦,經詢問是大灘鄉韭菜溝人,想回家腳凍傷回不去。楊宏旺就用自己的錢買了一雙新棉鞋,一雙新襪子,讓老漢穿上,又為這個老漢買了汽車票,送他上車回家。

一樁樁,一件件,像這樣看似平凡助人為樂的好事,楊宏旺究竟辦了多少,鄉親們實在是數不清。每當談起這些事,村民們都感慨地說:「楊書記真是人民的好兒子,黨的好乾部!」

楊宏旺,心中裝著村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當大多數村民生活得到改善,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時,他仍與母親一起住在一間破舊的土壞房裡。母親去世後,他依然沒有離開這個土窩窩。上級領導及村民勸他蓋幾件像樣的房子住或者住進集體公房,可都被他婉言謝絕了:「集體的房我不能住,那幾間集體公房還是讓沒住上新房的村民們住吧。村民們還沒全部住上新房,我這個當支書的也不光彩,等大家都住上新房,我才有資格住新房。」

1991年,楊宏旺已經是49歲,同事們看到他身影孤單,生活簡樸,勸他找一老伴兒,可他卻說:「有了小家就容易忘了大家,關於婚姻問題,我終身不作考慮。」同事們開玩笑地跟他說:「你可真成了光棍支書。」楊宏旺笑了笑說:「我是父母官,全村人中的長輩都是我的父母親,全村人的小輩都是我的兒女,我的子孫多著哩,你能說我是光棍書記嗎?」大家都點點頭笑了。

1996年,母親患了重病,彌留之際,母親對他說:「旺兒,媽恐怕不……不行了,你的為人處事媽放心,只是你應該娶……」。話還沒有說完母親就急匆匆地去了,從那以後,每天幹完活他回到家還得燒火做飯。莜麵鍋巴、攪拿糕,是他的家常飯,其辛苦、儉樸的境況就可想而知了。

楊宏旺常說:「幹部正不正,群眾心裡有桿秤。只有身子正,影子才斜不了,做人要講人格。」凡上級來人,小壩子村從不作特殊招待,隨茶便飯成了規矩。凡陪來人吃飯自己都留下筆記,年終從本人工資中扣除,飯錢全部交歸集體。有的村民對他說:「咱們這麼大個村還缺你吃點喝點,你辛辛苦苦圖個啥?」可楊宏旺卻說:「別小看這吃吃喝喝,站在黨性的立場上,反映的卻是為官清正廉潔的大原則。」

經年累月的勞作終於積勞成疾。2000年4月,村民們發現楊書記身體越來越消瘦了,還發現每次在勞動現場吃乾糧時喝口水才能送下去,總是打嗝兒。書記熱愛村民,村民心疼村支書,打那以後,每當吃完飯,人們常常把熱開水、熱雞蛋、奶粉以及他愛吃的莜麵餃餃,送上工地讓他吃。後來村民看楊書記吃東西越來越困難,於是勸他說:「楊支書回家休息休息吧。」他卻說,可能是山上勞動有點兒累,加上生活不規律,上了火,食道有點兒發炎,服些葯就沒事了。說罷,從衣兜里掏出葯服上幾粒。有一次,在勞動工地不慎腳底蹬翻了一塊石頭,砸傷了腳,小腿腕很快腫了起來,人們才強行把他扶回了家。過了兩天,受傷處化了膿,他在傷口處撒上了葯,用布條包紮好,拄著拐杖又上了工地。

那年冬季,楊宏旺的病情越來越向壞處發展。他的病牽動著不少人的心。鄉領導及其他村的村主任,以及本村村民都勸他到大醫院檢查治療,可他卻說:「村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等安排妥再說。」

2001年,在病痛的折磨下,在上級領導和鄉親所的再三催促下,楊宏旺這才下了決心於3月5日前往呼和浩特市住進了內蒙醫院。行前,村裡幾名幹部要求陪他一起去,但他謝絕了,並感慨地對他們說:「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但村裡有許多事要做,你們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我的最大支持。」最後他還是跛著腿,拖著疲憊病弱的身子,上了客車,單獨一人去了呼市。

經醫院診斷,楊宏旺是食道粘膜脫落,因拖延太久已轉化為癌症。醫生委婉地安慰他說:「回家好好保養,多吃些營養食品,把身體補起來,再進醫院做手術。」3月19日,楊宏旺帶上醫生給配的葯回到了家。從呼市回家的第二天,他召開了村幹部會。這天上午他輸完液後顯得特別精神,他和幹部們講了許多許多。「黨中央西部開發決策,對咱們來說是非常好的機遇,一定要把『天保』工程搞好,已栽的3000畝樹一定保證成活,國家給咱們2600畝的退耕補助款,補助糧一定合理分配給村民……」

會後,他把辦公桌的鑰匙交給了黨支部副書記石吉元,他說:「從今天開始我就正式退休了,你們這些年輕人一定要接好班,要比我幹得更好。」停了片刻,他又說:「死神就要請我來了,每個人都有一生,都有一死,我死了沒有遺憾,要說遺憾的話,那就是我為黨為人民做得太少了。」在場的村幹部以及村民眼圈都紅了。

2001年4月20日,從凌晨開始就颳起了西北風,漫天黃沙,遮天蔽日,光線朦朧,山川昏暗,沙晨暴攪得人們心煩意亂。中午,不幸的消息傳來,楊宏旺永遠離開了傾注他一生心血的小壩子村。村民的心都碎了,有的流淚,有的嚎啕大哭。

楊宏旺安詳地躺在炕上,79歲的閆二旺老漢握著楊宏旺的手說:「你可是為大夥累死的呀,你只活了59歲,要是活到我這個歲數,還能為鄉親們干20年的好事啊!」

春節前再次受過楊宏旺經濟上接濟的張潤喜哭著說:「楊支書呀,你快要離開人世的時候,還惦記著我們哪!你把一切獻給我們,你的大恩大德我們怎能忘記呢?」

4月24日,頭號鄉黨委為楊宏旺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全鄉幾十名幹部職工和教師全趕來了,全鄉十幾個村的黨支部書記趕來了,小壩子村七個村民小組的村民們全趕來了,他們向尊敬愛戴的楊支書默默地三鞠躬,用當地傳統的送葬方式為楊宏旺同志送行。追悼會由鄉黨委書記致悼詞:「楊宏旺,你生前所做的事,可歌可泣,令人敬仰。你的一生是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你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奮鬥的一生!你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你的逝世使我黨又失去了一位優秀黨員,我們要繼承你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早日實現你的偉大夢想——讓全村人早日過上美滿幸福的小康生活!你將永遠活在全鄉全旗各族人民心中,你的光輝形象永垂不朽!」

2001年7月20日,《烏蘭察布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以《鞠躬盡瘁為人民》為題的長篇通訊,文章比較全面地記敘了楊宏旺同志的先進事迹,引起很大反響。不久,察右中旗全旗掀起了學習好支書楊宏旺的熱潮。

攝影:趙普慶

【作者】韓招財,內蒙古察右中旗中學一級教師,退休於原廣昌隆鄉中學,現居住科布爾鎮。曾參與編輯史料集《團結奮進五十年》、《察右中旗文史資料集》(第五集)。在《敕勒川》、《科布爾》報、《烏蘭察布日報》、《烏蘭察布晚報》、《內蒙古日報》、《北方新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多篇文章。

編輯:文傑 圖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幾位玩直播超6的紅人,他們的直播你看嗎?
JX彈弓的零部件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