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玩出來的大家——王世襄

玩出來的大家——王世襄

都說男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愛玩是他們永恆的天性,即便在成年之後,也只有玩具越來越貴的情況,絕不會有玩性大減的可能。這也引起女性朋友們的紛紛吐槽。不過,凡事總有個例外,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位「京城第一玩主」,他的「愛玩」全國知名,但他的夫人不僅沒有半句埋怨,反而很支持他的愛好。他,就是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的名氣早在其學生時代就已被「玩」得人盡皆知了。據王先生回憶,他在燕京大學文學院讀書時,就有臂上架著大鷹或懷裡揣著蟈蟈到學校上課的驚人之舉。眾人的圍觀倒一點沒讓他感到不好意思,反倒仍雄赳赳氣昂昂從人群中走過。

這般愛玩的學生自然是老師眼裡的「問題少年」了。在燕大,凡是認識王世襄的教師們紛紛以「未知數」稱呼他——即指不定哪天又想出什麼玩意,讓老師們措手不及。

這不,在一次歷史課上,王老就帶了件令老師惱火的玩意。

彼時,燕大名教授鄧之誠鄧老正在課上興緻勃勃地講起中國歷史,忽然一陣「嘟嘟」的蟈蟈聲從前排傳來,同學們哄堂大笑,原來,王世襄揣著蟈蟈葫蘆來上課了!鄧先生惱怒起來:「是聽我上課還是聽你這蟈蟈叫?!」隨即把他請出了教室。若是在今日,王先生一定會在朋友圈引起一番刷屏,指不定還能轟動網路,引起大眾對課堂秩序與學生愛好的大討論來呢。

對於自己的「愛玩」,晚年的王世襄曾自嘲:「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荒於嬉。秋鬥蟋蟀,冬懷鳴蟲……挈狗捉獾,皆樂之不疲。而養鴿飛放,更是不受節令限制的常年癖好。」

大學時的王世襄愛養鷹逮兔

王先生的愛玩及至晚年也絲毫未減。單就鳴蟲這一項,他愣是玩了幾十年也不膩。即使在動亂的十年,經歷著被下放、帶重病干農活等苦事,身心俱疲的他也從未放棄玩。在他編撰的《說葫蘆》一書中就記載著他以玩忘憂,秋山捉蟈蟈之趣事。用他的話說,「生逢亂世,竟致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無親可認,無友可談,無書可讀,無事可做,能使忘憂者,唯有此耳。」

王世襄夫人袁荃猷所繪《世襄聽秋圖》

想來,十年文革,多少文人學士經不住摧殘打擊以死了之,徒留遺憾,這王老不僅頑強地活著,還在閑時玩起了蟈蟈,大抵正是這愛玩的性子讓他能夠樂觀豁達,看開人世,笑看風雲吧。

除了蟋蟀、葫蘆,他玩的東西五花八門,粗算還有鴿子、大鷹、獾狗、摜交、烹飪、火繪、漆器、竹刻、明式傢具等。他玩這些倒不為消遣,而是真心喜愛。為了得到愛物,他捨得花錢,捨得搭工夫,甚至長途跋涉、餐風飲露亦在所不辭。

「那時候我有輛自行車,經常買一張桌子、兩個椅子帶回來,很大的傢具也可以用自行車帶回來,騎幾十里路。」王世襄曾回憶說,「有一次我在通州一個回民老太太家看到一對杌凳,非常喜歡。我要買,老太太說:『我兒子要賣20元,打鼓的只給15元,所以沒賣成。』我掏出20元錢,老太太說:『價錢夠也得我兒子回來辦,不然他會埋怨我。』我等到天黑還不見他兒子進門,只好騎車回北京。不料兩天之後在東四牌樓看見打鼓的王四坐在那對杌凳上……後來花了400元才買到手。」即使價格漲了20倍,王先生也沒手軟。

王先生愛玩成性,但他的玩卻不是玩物喪志的玩,黃苗子先生說他「玩物成家」,啟功先生說他「研物立志」。為了窮究玩物的底里,王先生又與許多平民百姓交朋友,虛心請教,更在這種求教的過程中與他們成了「相忘江湖」,不問家世、學歷、工作的知己。

王先生愛炒菜,廚藝也是一流,還被大家稱為「烹調聖手」,為美食大家汪曾祺先生所推崇。因為這愛好,王老每天都來菜市排隊。有一回,一位老庖師和他談起話來說:「干咱們這一行……」你看,老庖師倒真把他當做了同行,可見王先生的衣著、舉止與言談是多麼低調,與老廚師多麼交融。

王世襄先生與夫人袁荃猷

愛玩的王先生也愛寫,因著自己的愛好,他寫下了《蟋蟀譜集成》、《竹刻藝術》、《說葫蘆》、《明代鴿經清宮鴿譜》、《北京鴿哨》、《中國金魚文化》等著作,啟功先生在《說葫蘆》中寫下的序言有這麼一段:「他向古今典籍、前輩耆獻、民間藝師取得的和自己幾十年辛苦實踐相印證,寫出了這(些)部已出版、未出版、即將出版的書。可以斷言,這一本本、一頁頁、一行行、一字字,無一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註腳,並不止《說葫蘆》這一本。」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文玩百科 的精彩文章:

看完這篇,玩小金剛才算入了門
文玩和古玩無可比性

TAG:尚文玩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