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株洲73歲男子介入治療冠心病,護腎全靠介入醫師「第三隻眼」

株洲73歲男子介入治療冠心病,護腎全靠介入醫師「第三隻眼」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和介入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一種常用且有效方法。

碘造影劑主要經腎臟排泄,對腎臟有一定毒性,對合併慢性腎病尤其慢性腎功能不全時可能使腎功能惡化

因此成為冠心病合併慢性腎臟病介入治療的相對禁區。

近日,湘東醫院介入團隊完成了一例血管內超聲(IVUS)引導下全程無造影劑介入手術

(網路圖,僅供參考)

來自醴陵的劉先生,今年73歲。4月21日因反覆胸痛、胸悶2天入住湘東醫院綜合內科。經檢查,診斷為:

1、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症、心功能Ⅲ級;

2、多囊腎並慢性腎功能不全(CKD5期)等;

3、腎性貧血(中度)。

藥物治療後,患者胸痛、胸悶等癥狀仍有反覆。

經充分「水化」治療後冠脈造影檢查顯示,患者3支冠脈病變十分嚴重,閉塞程度達95%以上。

如不及時進行治療,面臨著隨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等風險,生死攸關,患者和家屬也非常焦急。

與此同時,各項救治工作隨即展開。綜合內科蔣新華主任多次與譚艷武等心內介入專家反覆分析病情,商討治療方案,認為患者必須儘快進行冠脈血運重建。

但是,患者因存在嚴重腎功能不全,手術時間長、造影劑用量大,較長時間的「水化」治療可能會使腎功能、心功能惡化,使用造影劑的介入治療方法風險極大。

患者雖有冠脈搭橋手術指征,經諮詢省內權威心外科專家得知,患者雖可以做手術,但是創傷大、手術時間長,且需體外循環,術中可因腎缺血而使術後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同樣存在較大風險。

專家組反覆評估後決定採用新的介入技術,即利用血管內超聲(IVUS)引導,探查冠脈狹窄部位及程度,進行無造影劑下冠脈內支架植入。

4月29日上午,以心內科譚艷武副教授為首的介入專家團隊,憑著豐富的微創手術經驗,藉助血管內超聲技術,利用細小的軟導絲當「拐杖」進行探路。

不到1小時便成功植入支架,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正常血流,患者胸痛、胸悶等不適癥狀隨即消失。

(細小軟導絲精準探路)

(支架植入前後對比圖)

(手術緊張進行中)

術中及術後患者無任何不適及併發症發生,治療效果滿意,患者及家屬心裡懸著的「大石頭」終於落地。

經過在綜合內科病房的進一步觀察治療,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即將康復出院。


拓展閱讀

冠脈內超聲(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利用導管將一高頻微型超聲探頭導入血管腔內進行探測,再經電子成像系統來顯示心血管組織結構和幾何形態的微細解剖信息的醫學成像技術。

冠脈內超聲被稱為介入醫師的「第三隻眼睛」。

冠脈內超聲對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有很高的指導價值,整體提高了冠脈診療水平,且基本不使用對腎臟可能造成損害的造影劑,對腎病患者有明顯的優勢。

在無造影劑情況下,醫生難以看到病變血管的走向及堵塞部位,也無法確定植入支架的位置,就像「盲人探路」。

手術全程都考驗手術醫生手感、經驗操作,需要極強的空間操作能力,這對醫生要求很高。

(編輯Anne)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東醫院 綜合內科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媽媽餵奶腰痛還難受?都是姿勢的錯,這樣做才正確!
怎麼吃才健康?專家建議,別盲目追「素食風」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