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G尋底,光通信、專網結構性景氣——通信年報及一季報綜述

4G尋底,光通信、專網結構性景氣——通信年報及一季報綜述

投資要點

年度數據分析:二八效應明顯,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表現較好

1、收入增速:2015年以來,通信行業收入增速探底回升,2017年繼續提升達到10.7%,收入總金額7132億元。其中光器件、專網、IDC及雲計算三個子行業增速最高,反映出數據中心光模塊市場(中際旭創)、IP電話及視頻會議市場(億聯網路)、IDC及雲計算市場(光環新網)的高景氣。

2、凈利潤:2017年通信行業整體凈利潤246億元,同比增長9.3%,與2016年增速持平。其中凈利潤貢獻增量較大的子行業是光纖光纜、設備商。核心驅動力是「棒-纖-纜」一體化的亨通光電、中天科技和設備商中興通訊。

3、毛利率:除了運營商子行業,其餘所有子行業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實,具有光棒自產能力的公司毛利率是大幅上升的。

綜上所述,2017年通信行業呈現出明顯的「二八效應」,即運營商(中國聯通)、設備商(中興通訊、星網銳捷)、光纖光纜(亨通光電、中天科技)三大板塊盈利能力提升。另外數據中心光模塊細分市場、IP電話及視頻會議細分市場、IDC及雲計算市場景氣度較好。

季度數據分析結論:延續二八效應,北斗及物聯網有啟動跡象

1、收入增幅:2018年Q1行業收入增速達到17%,高於過去8個季度。其中增長較快的行業包括專網通信、光器件、北斗及軍工、IDC及雲計算四個行業。雖然有外延併購的影響,但是專網通信(海能達)、數據中心光模塊(中際旭創)、IDC及雲計算(光環新網)本身景氣度也比較高。同時,雖然2018年一季度北斗及軍工行業增幅並不明顯,但是預計二季度將會進一步向好。

2、凈利潤: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增幅較高的子行業眾多,其中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專網通信4個板塊表現突出。

我們判斷:2018全年中國聯通4G用戶增長將繼續超市場預期。光纖光纜行業2018年的高景氣基本已成定局。專網通信行業,億聯網路2018年將維持較高增速;海能達受研發費用大幅增長、訂單延遲等不利影響,2017年大幅低於市場預期,而2018年預計將重新進入較好增長的通道中。

投資策略:推薦北斗、物聯網,H2狙擊移動通信產業鏈

1、移動通信產業鏈,在不限流量套餐的驅動下,2018下半年運營商設備支出大概率超出市場一致預期,重點推薦光纖光纜標的通鼎互聯、亨通光電、中天科技;重點推薦光器件標的光迅科技、中際旭創,關注新易盛等;重點推薦通信設備商烽火通信。

另外運營商領域,中國聯通憑藉不限流量套餐的先發優勢,4G用戶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2018年經營狀況將明顯好轉,重點推薦中國聯通。

2、北斗領域,重點推薦軍用北斗標的海格通信,核心觀測軍工訂單的釋放;關注民用北斗標的中海達、華測導航,核心觀測北斗高精度應用領域的擴展和自主板卡的進口替代。

3、物聯網領域,從運營商網路建設、物聯網通信模組出貨量、雲計算巨頭卡位等角度觀測,2018年物聯網進入明確的上升通道。

重點推薦漢威科技,公司卡位物聯網「微笑曲線」兩端:感測器和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感測器板塊2015-2017年連續三年收入複合增長率54%,毛利率連續7年維持在50%的水平,競爭力卓著;垂直解決方案重點圍繞氣體感測器的應用領域,開拓培育智慧燃氣、煉化冶金工業安全、大氣環境監測、智慧水務等解決方案,形成獨特的垂直行業競爭優勢。

4、專網通信,關注IP電話及VCS視頻會議系統標的億聯網路、綜合指揮調度系統標的佳訊飛鴻、海能達。

風險提示:中國移動對光纖光纜採購進行限價;「貿易戰」有可能惡化影響通信產業鏈安全;軍工北斗相關公司估值偏高;物聯網相關公司訂單增速低於市場預期。

報告正文

為了更為準確的分析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通信行業經營狀況,我們選取了116家通信行業相關的公司(已經剔除了被ST的公司),並劃分為運營商、設備商、光器件、光纖光纜、射頻器件、網路規劃與優化、增值服務、IT系統及大數據、專網通信、北斗及軍工、廣電設備、IDC及雲計算、物聯網、其他等14個板塊。(詳細劃分情況見文末附表)。

1、年度分析:二八效應明顯,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表現較好

1.1、收入分析:IDC光模塊、專網通信、IDC及雲計算景氣度最高

整體來看,2015年以來,通信行業收入增速探底回升。即便2016年5月份之後,外延併購減速,2017年收入增速仍舊繼續提升,達到10.7%,高於2016年7.2%的收入增速。

細分行業來看,收入增速最大的三個行業是:光器件、專網、IDC。

1、光器件行業收入增速50.6%,核心原因是中際裝備併購蘇州旭創(2017年7月並表),貢獻22.25億的增量收入。

蘇州旭創本身,實際收入增長也很快,估計2017全年收入40億左右,同比2016年翻倍。主要原因是:北美和中國數據中心市場高速發展,蘇州旭創在2017年繼續保持在全球數據中心光模塊領域的龍頭地位,而且市場份額有所提升。

目前100G高速光模塊已成為蘇州旭創的核心產品,預計2018年出貨量仍舊保持50%以上的增長。

2、專網板塊,收入增長54.5%,核心驅動力是海能達、高新興、億聯網路,分別增長56%、71%、50%。

海能達的高速增長,主要由於:2017年5月底完成對賽普樂的收購,賽普樂貢獻銷售收入6.73億元,占海能達銷售收入的12.6%;同時受益於公司產品和技術實力不斷加強,運作大項目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系統級產品收入達到19.7億,同比增長90%。

高新興的增長,主要由於平安城市(或智慧城市)業務大幅增長,由2016年的4億元左右增長到2017年的14億元左右。2017年12月底,中興物聯並表,預計2018年高新興收入仍將增長60%以上。

億聯網路的增長,主要原因是SIP話機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增長48%);同時VCS業務取得良好進展,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及渠道鋪設帶動銷售收入實現良好增長(增長95%)。

3、IDC板塊,核心增長驅動力是光環新網,2017年收入增長40.8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IDC業務得益於新增機房的快速增長,驅動IDC租金收入增長26%;雲計算業務得益於與AWS的合作,收入增長133%,收入佔比已經達到70%。

從收入增長絕對值上看,光纖光纜貢獻最大。

其中,亨通光電、中天科技是貢獻主力,這兩家公司也是A股實力最強的「棒——纖—纜」一體化光纖光纜企業,2015年年以來充分受益於「供給側光棒緊張,需求側中移動高速增長」的雙擊,收入高增長的同時,利潤增速更高。

近期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制裁事件影響,市場對於5G的進展較為擔憂,進而影響光纖光纜行業需求。而近日發改委大幅降低5G頻率佔用費標準、中國鐵塔與兩大電網公司戰略合作推動「社會塔」與「通信塔」雙向開放共享等政策利好頻出,為運營商顯著降低成本,從而提升5G投資能力,證明了國家層面大力發展5G的決心。此外運營商大力推動無限流量套餐,流量免費化趨勢不可逆轉,流量剛需將會倒逼運營商網路升級投資。

綜合判斷,中國5G進程不會受到阻斷,預計2019/2020年光纖光纜需求將維持10%/12%的同比增速。亨通光電、中天科技不但受益於光纜行業需求的增長,還將受益於光棒的進口替代。

1.2、凈利潤分析:設備商、光纖光纜行業貢獻主要凈利潤增量

2017年,行業整體凈利潤(不含聯通、中興)196.5億元同比增長5.9%,較2016年32.9%的增幅,下降較大。

細分行業上,網路優化、射頻器件、廣電設備凈利潤下降幅度較大,對整體行業造成較大拖累。

廣電行業,由於前些年大力實施的數字化改造和雙向改造基本完成;同時由於近年監管趨嚴,安全播控的影響,有線電視行業盈利能力普遍下滑,造成資本開支能力不足,廣電設備供應商利潤下滑。

網路優化和射頻器件行業,均以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周期為核心呈現明顯的周期性。其中,射頻器件屬於早周期品種(提前半年啟動),網路優化則基本同步偏後(滯後半年到1年左右)。

如下圖,射頻器件的利潤高點分別出現在2009年和2014年,2012年出現全行業虧損;而網路優化的利潤高點分別是2011年和2016年,2013年出現全行業虧損。2017年,射頻器件行業再次出現全行業虧損,網路優化全行業微利。

我們預計,由於2018年仍舊處於運營商資本開支下滑期,網路優化和射頻器件行業的盈利能力仍舊不樂觀。

貢獻利潤增量較大的行業是光纖光纜行業和設備商行業。

光纖光纜行業,是近年眾所周知的高景氣行業,而且景氣度還在持續上行。

設備商行業,中興通訊、星網銳捷是核心增長驅動力。中興通訊的增長,主要是市場份額的提升以及內部管理的改善;星網銳捷的增長,主要是子公司銳捷網路的企業及網路設備業務大幅增長。

1.3、毛利率分析:僅運營商、光棒公司有所提升

行業整體毛利率,仍舊處於下滑的通道中,2017年行業毛利率為21.5%(不含聯通、中興),同比下滑1.6個百分點,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

細分行業上,除了運營商子行業,其餘所有子行業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尤其是射頻器件、廣電設備子行業下滑幅度最大。

毛利率的下滑,說明通信行業整體競爭仍趨於激烈。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下,必然導致競爭力不濟的公司逐步退出,行業集中度提升。

而同時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提升毛利率的企業,極有可能成為行業的勝出者。通過篩選,思特奇、中海達、佳訊飛鴻成為2017年毛利率提升最為明顯的企業。

佳訊飛鴻,2017年進一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六捷科技55.13%股權,合計持有六捷科技85.13%的股權。六捷科技在鐵路電務運維產品、GSM-R無線通信產品、以及 GSM-R聯調聯試技術服務三大業務板塊具有競爭優勢,與佳訊飛鴻本身的有線調度系統形成良好的互補。2017年六捷科技收入7921萬元,凈利潤3978萬元,凈利潤率高達50%。

中海達,2014下半年開始,國內工程測繪儀器行業打起價格戰,中海達主要傳統產品(包括RTK和光電測繪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對盈利能力造成較大威脅。之後,中海達加強了新產品研發工作,完成了小型化RTK和全站儀新產品開發工作,對產品進行持續優化,提升產品性能和可靠性;同時中海達加快北斗高精度板卡的自主研發,2017年中海達自主板卡性能已獲得客戶廣泛認可,在自產RTK設備上實現了超過30%的進口替代,領先於國內同行,實現RTK產品成本持續下降,市場競爭力提升。

1.4、經營性凈現金流分析:運營商、設備商表現較好

整體經營性凈現金方面,2017年行業(不含聯通、中興)經營性凈現金11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5%(下降93億元)。

而中國聯通、中興通訊2017年經營性凈現金分別增長118億元、19.6億元。體現出行業低潮期,龍頭公司加強管理,精細化運營的趨勢。

細分行業上,經營性凈現金下滑幅度較大的分別是光纖光纜、射頻器件、軍工及北斗、其他四個行業。

1、光纖光纜行業,主要是亨通光電經營性凈現金大幅減少,2016年為25.6億元,而2017年僅為2.9億元,背後的原因是產品預付款大幅增加(非光纖光纜業務)。

2、射頻器件2017年出現行業性虧損,經營性凈現金大幅減少,其中武漢凡谷、金信諾經營性凈現金下滑幅度最大。

3、北斗及軍工板塊,主要是合眾思壯經營性凈現金下滑幅度較大,背後的原因是2017年共簽署自組網業務訂單21億元,實現收入5.7億元,該業務對資金占用較大。

4、其他業務板塊中,主要是愛施德經營性凈現金下滑較大,背後的原因是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導致客戶貸款和墊款增加。

亨通光電、武漢凡谷、合眾思壯、金信諾、愛施德、恆寶股份經營性凈現金大幅減少,成為2017年行業整體經營性凈現金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

1.5、年度分析總結:二八效應明顯,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表現較好

年度數據分析顯示:

1、收入增速最大的三個行業是:光器件、專網、IDC及雲計算,反映出數據中心光模塊市場(中際旭創)、IP電話及視頻會議市場(億聯網路)、IDC及雲計算市場(光環新網)的高景氣。

2、凈利潤方面,貢獻增量較大的子行業是光纖光纜、設備商。核心驅動力是「棒——纖——纜」一體化的亨通光電、中天科技和設備商中興通訊。

3、毛利率方面,除了運營商子行業,其餘所有子行業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實,雖然光纖光纜行業整體毛利率沒有上升,但是具有光棒自產能力的公司毛利率是大幅上升的。

4、經營性凈現金方面,運營商、設備商表現較好。

綜上所述,2017年通信行業呈現出明顯的「二八效應」,即運營商(中國聯通)、設備商(中興通訊、星網銳捷)、光纖光纜(亨通光電、中天科技)三大板塊盈利能力提升。

另外數據中心光模塊細分市場、IP電話及視頻會議細分市場、IDC及雲計算市場景氣度較好。

2、季度分析:延續二八效應,北斗及物聯網有啟動跡象

2.1、收入分析:專網通信、IDC光模塊、IDC及雲計算景氣度高

與年度數據一樣,2018年一季度收入增速也呈現加速趨勢。2018年一季度行業整體收入增速達到17%,高於過去8個季度的收入增速。

細分行業上,收入增幅較大的行業分別是專網通信、光器件、北斗及軍工、IDC及雲計算四個行業。

1、 專網通信行業,主要是高新興和海能達輸入增幅較大。海能達主要是海外新收購子公司Sepura、Norsat並表影響;高新興主要是2017年底 並表中興物聯的影響。

2、 光器件行業,主要是中際旭創增幅較大,背後是2018上半年仍舊有並表效應(2017年7月並表蘇州旭創)。不過,蘇州旭創本身收入增長也比較高,估計在50%左右。

3、 北斗及軍工行業,主要是合眾思壯的並表效應。其實,2018年一季度北斗及軍工訂單大幅增長,但是一季度確認較少,預計二季度體現在財務報表中。

4、 IDC及雲計算行業,主要是光環新網增幅明顯。光環新網與AWS合作的雲計算業務發展繼續保持增長勢頭,2018年一季度雲計算及相關服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60%以上,占報告期營業收入達70%以上。

2.2、凈利潤分析: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專網通信表現突出

行業整體凈利潤,2017年四季度出現近年少有的同比下滑,而2018年一季度即較大幅度的回升。

細分行業上,2017年四季度凈利潤下滑幅度較大的子行業是運營商、網路規劃、射頻器件、廣電設備行業。

如前文年度分析中指出,網路優化、射頻器件、廣電設備三個子行業,目前均處於行業性低迷期。

運營商行業,主要是中國聯通2017年四季度確認資產報廢損失為29億元,導致四季度虧損8.9億元。

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增幅表現較好的子行業眾多,其中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專網通信4個板塊表現突出。

1、 運營商,主要是中國聯通,在不限流量套餐的大力推動下,驅動2017年4G用戶增長7000多萬,2018年一季度繼續增長1900多萬,合計4G用戶達到2億元左右。4G用戶的大幅增長,將網路利用率從2017年初的不到20%提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60%以上(估計)。

我們判斷,2018年中國聯通4G新增用戶方面仍將表現亮眼,驅動2018年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 設備商,主要是中興通訊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增幅明顯。

3、 光纖光纜,主要是亨通光電和通鼎互聯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大幅增長(增幅均超過60%)。亨通主要受益於光纖光纜的量價齊升以及光棒新工藝驅動的成本下降。通鼎互聯同樣受益於光纖光纜的量價齊升,同時其產品價格漲幅更大,光棒自給率大幅提升(本部光棒300噸產能在2017年下半年投產)。

4、 專網,主要是海能達、高新興、億聯網路貢獻增量較大。海能達的增長主要是2017底推遲確認的訂單在2018年一季度確認。高新興主要是中興物聯的並表以及本部業務的增長。億聯網路的IP電話和VCS視頻會議系統仍舊保持較高速增長。

2.3、毛利率分析:僅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表現較好

與2017年行業整體毛利率一樣,2018年一季度行業整體毛利率也不樂觀。2018年一季度行業整體毛利率(不含聯通、中興)為20.6%,2017年同期為22.1%。

2.4、季度數據分析結論:延續二八效應,北斗及物聯網有啟動跡象

2018年一季度數據分析表明:

1、 收入增幅較大的行業分別是專網通信、光器件、北斗及軍工、IDC及雲計算四個行業。

雖然有外延併購的影響,但是專網通信(海能達)、數據中心光模塊(中際旭創)、IDC及雲計算(光環新網)本身景氣度也比較高。同時,雖然2018年一季度北斗及軍工行業增幅並不明顯,但是預計二季度將會進一步向好。

2、 凈利潤增幅表現較好的子行業眾多,其中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專網通信4個板塊表現突出。

我們判斷,2018全年中國聯通4G用戶增長將繼續超市場預期,並在財務報表上給投資者以超預期。

光纖光纜行業2018年的高景氣基本已成定局。

專網通信行業,億聯網路2018年將維持較高增速。海能達受研發費用大幅增長、訂單延遲等不利影響之下,2017年大幅低於市場預期,而2018年預計將重新進入較好增長的通道中。

3、2018年通信行業運營情況前瞻

3.1、移動通信產業鏈:2018下半年有望反轉

移動通信產業鏈包括運營商、設備商、光纖光纜、光器件、射頻器件、網路優化、增值服務、IT系統及大數據等8個子行業。

整體上看,該產業鏈景氣度的核心觀測指標即為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當然也會有結構性景氣,比如光纖光纜)。

三大運營商分別公布了2018年的資本開支計劃。其中,中國移動2018年資本開支計劃為1661億元,同比下滑6.4%;中國聯通2018年資本開支計劃為500億元,同比增長18.8%,中國電信2018年資本開支計劃為752億元,同比下降15.5%。

從數據上看,2018年三大運營商合計資本開支2915億元,同比下滑5%。

1、總體資本開支仍舊是下滑的,表明移動通信產業鏈仍處於探底的過程中。

2、2016-2018年,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的下滑幅度逐漸收窄。我們判斷,這裡面包含有2個驅動因素:

①2015年鐵塔共建共享以來,資本開支的節省效應逐步減弱;

②2014年以來,移動通信流量保持連年翻倍以上的增長,驅動運營商對網路進行持續的擴容,帶動資本開支。

2017年以來,中國聯通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給中國聯通本身帶來2方面的重大影響:

1、中國聯通4G用戶月均流量消費(DOU)大幅增長,2016年為1.5G,2017年達到4.4G,不但增長近2倍,同時是中國移動4G用戶2017年DOU的2.5倍。

2、中國聯通4G用戶增長顯著,2017年新增4G用戶7033萬,2018年一季度新增1933萬,合計4G用戶達到1.94億。

而且新增4G用戶與中國移動的差距不斷縮小,2018年一季度已經非常接近,彰顯出中國聯通不限流量套餐的市場吸引力。

但是,隨著用戶數的快速增長以及用戶月均流量消費的迅猛增長,中國聯通的網路壓力日益增大。中國聯通4G網路利用率從2017年初的14%提升到年底的57%。這也是中國聯通2018年資本開支增長18.8%加大4G擴容的核心原因。

我們判斷,2018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必定在一定程度上跟進中國聯通的不限流量套餐,否則可能造成用戶流失、市場份額下降。

我們假設:2018年中國移動4G用戶的DOU為3.26GB(樂觀情形)或者2.76GB(悲觀情形),同時必須保證2018年底4G網路的利用率不能超過70%。

我們得出結論:樂觀情形下,中國移動2018年需要新建4G基站88萬座;悲觀情形下,需要新建基站46萬座。而2017年中國移動新建4G基站36萬座。(假設僅使用新建基站的方式擴容)

我們判斷,2018年中國移動在4G基站通信設備上(僅指通信設備)的投入必定增長。這將超過2018年初的資本開支計劃的增長幅度,也將超出市場的一致預期。

3.2、北斗導航:軍工一季度訂單反轉,二季度財報反轉

目前北斗導航主要在兩大領域具有高附加值的應用:軍工北斗、北斗工程測繪。軍工北斗以海格通信為代表;北斗工程測繪領域以中海達、華測導航為代表。

軍工北斗領域,雖然2018年一季度軍工北斗收入仍未明顯體現在財務報表中,但是一季度訂單增量明顯。我們預計,2018年二季度開始,軍工北斗收入將在財務報表中有明顯的增量貢獻。

北斗工程測繪領域,本身近兩年工程測繪領域北斗產品需求較望,同時2014年開始的價格戰明顯緩解,相關公司毛利率提升。而且,近年國內公司均加強自主板卡的研發設計,自主板卡的進口替代,也驅動著相關公司毛利率的提升。

因此,我們判斷,2018年不但是北斗三號的建設高峰之年,也是相關北斗公司經營業績的反轉之年。

3.3、物聯網:2018年運營商新的增長點

我們判斷,物聯網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的成長階段。

從物聯網通信模組出貨的角度,移為通信2017年通信模組出貨量同比增長49%。根據Analysys Mason Limited數據,2013年末,全球M2M設備連接數達到3.44億,而2024年,全球M2M設備連接數將達到31.61億,複合增長率28%。

從運營商網路建設的角度,中國聯通2018年5月NB基站將達30萬個。中國移動2017年建設14萬NB基站,2018年將建設20萬基站。工信部要求,2020年三大運營商合計NB基站要達到150萬個。

從運營商物聯網蜂窩連接數量的角度,2017年底中國移動物聯網蜂窩連接數達到2.29億個,目前正以1200萬/月的速度增加。中國電信相關相關負責人預計,2020年我國物聯網連接將達100億,其中蜂窩連接將達20億。

從雲計算平台卡位的角度,3月份阿里發布進軍物聯網戰略,成為阿里及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之後的第五大領域。阿里規劃五年內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00億個。

從上述四方面分析,物聯網在2018年將是運營商傳統業務增長乏力情況下,尋求新的增長點的落腳點。

4、投資策略:2018 H1布局北斗、物聯網,H2狙擊移動通信產業鏈

移動通信產業鏈,在不限流量套餐的驅動下,2018下半年運營商移動通信設備支出大概率超出市場一致預期,重點推薦光纖光纜標的通鼎互聯、亨通光電、中天科技;重點推薦光器件標的光迅科技、中際旭創,關注新易盛;重點推薦通信設備商烽火通信。另外運營商領域,中國聯通憑藉不限流量套餐的先發優勢,4G用戶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2018年經營狀況將明顯好轉,重點推薦。

北斗領域,重點推薦軍用北斗標的海格通信,核心觀測軍工訂單的釋放;關注民用北斗標的中海達、華測導航,核心觀測北斗高精度應用領域的擴展和自主板卡的進口替代。

物聯網領域,從運營商網路建設、物聯網通信模組出貨量、雲計算巨頭卡位等角度觀測,2018年物聯網進入明確的上升通道。重點推薦漢威科技,公司卡位物聯網「微笑曲線」兩端:感測器和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感測器板塊2015-2017年連續三年收入複合增長率54%,毛利率連續7年維持在50%的水平,競爭力卓著;垂直解決方案重點圍繞氣體感測器的應用領域,開拓培育智慧燃氣、煉化冶金工業安全、大氣環境監測、智慧水務等解決方案,形成獨特的垂直行業競爭優勢。

專網通信,關注IP電話及VCS視頻會議系統標的億聯網路、綜合指揮調度系統標的佳訊飛鴻、海能達。

5、風險提示

1、中國移動有可能在下半年的光纖光纜採購中進行限價,導致光纖光纜集采價格下滑;

2、「貿易戰」有可能惡化,進而影響我國通信產業的供應鏈安全;

3、雖然軍工北斗的訂單恢複比較明顯,但是相關公司的估值仍舊偏高,有可能帶來估值回調的風險;

4、2018年物聯網景氣度上行,但是仍有可能相關公司訂單增速低於市場預期。

分析師聲明

註:文中報告依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使用本研究報告的風險提示及法律聲明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戶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戶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並不對使用本報告所包含的材料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相關的其他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說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於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後回報的預示。我們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所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回報預測可能是基於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地影響所預測的回報。

本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權利。除非另有書面顯示,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權均屬本公司。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轉載責任。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 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

投資評級說明

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分為股票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說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A股市場以上證綜指或深圳成指為基準。

行業評級:推薦-相對表現優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中性-相對表現與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持平;迴避-相對表現弱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

股票評級:買入-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大於15%;審慎增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15%之間;中性-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小於-5%;無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台所載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平台內容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使用,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許可權,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平台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不是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發布觀點不代表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為準。本平台所載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平台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興業證券通信團隊】

王勝,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

SAC:S0190517120001,中山大學金融學碩士;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子學士。曾在華泰證券資產管理部從事買方研究3年,在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從事賣方研究3年。2017年5月加入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至今。

邢軍亮,通信行業分析師

SAC:S0190517070006,復旦大學材料物理學士、中科院微電子碩士、博士。2015年加入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服務於中小盤團隊(TMT方向),2017年8月加入通信團隊至今,重點研究傳輸網、射頻器件、物聯網、IDC與雲計算、專網等細分領域。

鄒傑,通信行業研究助理

上海交通大學核物理學學士、碩士、博士。曾在德邦證券自營部從事買方研究1年。2017年8月加入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通信團隊至今。重點研究光纖光纜、光模塊、北斗導航等細分領域。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長柳路36號興業證券大廈15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證通信 的精彩文章:

TAG:興證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