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對《蘭亭序》過於神化了

不要對《蘭亭序》過於神化了

我想當代書法界對蘭亭序已經過於神化了,有的老師不建議從蘭亭序開始學,是說你學不了,太高級了。這有道理嘛,我覺得未必。

其實學習行書只要適合你的就是好的。能不能學關鍵只有一點,就是你是不是真的喜歡。

高培書法

你真的喜歡蘭亭序嗎?你可以不忙下定論,先讓我們來看看蘭亭序的發展歷史。

自從唐太宗李世民將《蘭亭序》真跡殉葬,世間就沒有真的蘭亭序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蘭亭序是馮承素的摹本,不是真跡。真跡究竟有多好,因為誰也沒看見所以誰也說不清,直到現在大多數人是人云亦云。

為啥學書必談蘭亭序,主要有官方主流的長期權威肯定。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就不用說了 ,把蘭亭序捧得如此之高,首先是他的功勞。還有就是米芾,他說蘭亭序是天下行書第一,從而把它定在無人可以超越位置。唐代以降,對蘭亭序的這類溢美之詞就太多啦。什麼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什麼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等等,反正是把蘭亭序奉為極品。

高培書法

其實也有說不好,只不過聲音不夠大。如黃庭堅說蘭亭雖然是真行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準。不善學者,即聖人之過處而學之,故蔽於一曲,今世學蘭亭者多次也。能使學家多拘忌,成一種俗氣。他還作過一詩批評眾人學蘭亭,「世人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我也有點納悶,一件臨摹的作品成了天下第一其實有點滑稽不是嗎?既然是臨摹,能完全得真神韻嗎?經二傳過後沒有變味么?這些真的是難說。

其實後來很多人都拋棄了蘭亭序而選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的書風是從反對蘭亭序的迷信開始的。以行書而論,直接影響北宋蘇東坡,黃山谷是祭侄稿,而不是蘭亭序。郭沫若說過,蘭亭序的筆法把兩漢以來的隸書筆意失掉了。還有人說,蘭亭序不可學,一學會變俗。

書法批評史上認為,在俗書抬頭的時候,蘭亭序就會成為樣板,而書法古體成為主心骨的時候,蘭亭序就會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從歷史上對蘭亭序的批判中,可以看出蘭亭序的身份和處境。凡成功學蘭亭序的書法家,最高成就也只不過是創造了經典的俗書而已。

元代的趙孟順非常崇拜王羲之,說他的古法千古不易。但是後來認為正因為如此,趙孟頫是領銜各代的俗書之首。趙的大量的俗書作品使他躋身於書法大家的行列。這也可以讓我們知道

高培書法

俗書總是會大受歡迎的,歷史就是這樣,那麼多俗書都在蘭亭序這張虎皮的保護下,一直到今天。

這就是歷史上對蘭亭序的另外一種聲音。所以我們學習蘭亭序的時候,應當了解歷史上對蘭亭序的兩個方面評價。然後再來決定你是從蘭亭序開始,還是從祭侄文稿學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培書畫精品 的精彩文章:

我們不能新創書體,但可形成自己的風格
中國畫以書法入畫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TAG:高培書畫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