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且說明朝的那些忠與奸

且說明朝的那些忠與奸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 信念。

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 勇氣。

這是我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最喜歡的幾段話之一,當年明月把這段話送給了嘉靖年間以死抗爭嚴嵩的忠臣——楊繼盛,我也用這段話作為今天這篇讀書筆記分享的開始。

一說到明朝,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魏忠賢,因為有太多的電影、小說和電視劇刻畫了這樣一個大奸臣的角色,好像已經深入了我們的骨髓。其實,明朝是一個盛產能人的時代,無論是忠還是奸,都是相當高產。

雖然明朝最終被清朝取而代之,看似是時代的進步,而且很多歷史也被清朝的史官所改編,但是曾經屬於那個時代的人與事最終都應該被我們所了解,因為那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文化時代之一。

-- 幾個小常識 --

1. 內閣:永樂大帝朱棣設立

朱棣的父親朱元璋把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個管理崗位——宰相撤銷了,而朱棣縱使全力以赴也很難達到他父親那樣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所以他設立了一個新的管理機構——內閣,以幫助他處理朝中事務。

2. 東廠:永樂大帝朱棣設立

因為朱棣本人是靠造反上台的,所以他特別害怕其他人也向他「好好學習」。於是,他對於特務機關的依賴相當嚴重,除了恢復之前一度被朱元璋廢除的錦衣衛外,他還設立了另外一個更加厲害的特務機關——東廠。這個由宦官掌控的機構位於東安門,所以被命名為「東廠」。

3. 太監:官宦的首領,可不是所有宦官都有資格被稱為太監的。

明代宦官有很多級別,剛進宮時只能當典簿、長隨 (cháng suí)、奉御,如果表現良好,就能被升遷為監丞,監丞再往上升是少監,少監的頂頭上司就是聞名遐邇的太監。而太監裡面權利最大的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專門掌管皇帝印章的。在中國這個章印大過簽名的國度,可想而知這個職位的權利有多大),一旦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了東廠太監,那可真就是權傾四海,威震天下了,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魏忠賢。

-- 信念與勇氣 --

本來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詳細向大家介紹一下明朝那些有名的忠臣和姦臣的,因為明朝確實是這兩類人群的生產大戶,但是我更希望通過對幾個典型人物的介紹,來和大家一同探討一下這些人背後所呈現的「信念」與「勇氣」。

雖然這個話題有點大,但是我堅信——人活著,就是應該有點信念和勇氣。

典型人物1: 楊繼盛

相信在文章的開頭,大家已經看到了這個名字。

對,他就是「信念」與「勇氣」的代表人物之一,嘉靖年間「死劾」大奸臣嚴嵩(嚴黨)的明朝第一勇士。

在那段朝局黑暗的日子裡,內閣首輔嚴嵩貪污受賄、結黨營私、迫害忠臣。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包括徐階在內。

但是,四十二歲的楊繼盛站了出來,而且用了一種置自己於死地的方式——死劾。

什麼是死劾?

死劾,並非簡單的彈劾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彈劾的對象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生命為賭注,冒死上劾,是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結局毋庸置疑,楊繼盛英勇就義。但是,楊繼盛用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嚴嵩的真面目,嚴黨就此走上了覆滅的道路。

當年明月在介紹這段歷史的時候有一段話,我覺得寫的特別好,也摘抄下來分享給大家。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有著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

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為有著一個恰如其當的名稱:

知其不可而為之。

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也許每個人看到這段話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讀,我相信更多人會認為這種人就是「傻帽兒一個」,但是我卻深信「信念與勇氣」的力量,因為它也是我的魂。

典型人物2: 楊漣

楊漣,在魏忠賢黑暗統治朝局的時代,上書彈劾東廠提督太監魏忠賢二十四大罪,雖然他知道這封奏疏一定會落到魏忠賢的手中。

因為他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公理和正義,相信千年之後正氣必定長存。他願意為了心中的信念,心中的道統去戰鬥,去犧牲,即使孤身一人。

在受盡了魏忠賢打手——許顯純的種種酷刑和死法之後,楊漣終於死在許顯純釘入他頭頂的大鐵釘上,年五十四。

楊漣在獄中寫的一份血書在三年後昭示天下,其文如下:

「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唯我身副憲命,曾受顧命,孔子云: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於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

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六人全部遇害,史稱「六君子之獄」。

當年明月是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楊漣的——

千年之下,曾有一人,不求錢財,不求富貴,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渾之氣,萬刃加身不改之志。

楊漣,千年之下,終究不朽。

典型人物3: 黃道周

黃道周沒有死劾什麼貪官,也沒有用一身正氣去捍衛道統,但是他用自己看似固執的行為詮釋了什麼是「信念」和「勇氣」。

當年崇禎皇帝本來有機會和皇太極和談的,也許當時和談了,後面的歷史可以改寫或者崇禎的時代可以稍微長一點。但是,如黃道周這樣的一幫明朝官員硬是用了諸多論據擋住了和談的腳步,明朝也最終錯失了緩一口氣的機會。

但是,就是這樣不識時務的黃道周在七年後當清軍入關時重新出山輔佐唐王,最終在婺源反抗清軍進攻時全軍覆沒。他本人嚴詞拒絕了諸多人的勸降,最終在南京就義。

也許當年不妥協的黃道周並不明智,也許妥協能夠挽救危局,但是不妥協的人,應該得到尊重。

對於黃道周的不妥協,當年明月的一段話讓我尤為感慨。

面對冷酷的世間、無奈的場景,遇事妥協,不堅持到底,是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的選擇,因為妥協、退讓很現實,很有好處。

但我認為,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麼一兩件事,應該不妥協,至少一兩件。因為不妥協、堅持雖然不現實,很沒好處,卻是正確的。

人,是要有一點兒精神的,至少有一點兒。

是的,這種精神就是信念與勇氣,我堅信我們應該堅持,哪怕只有一點兒。

來自火星的坤坤蛙

2017.6.22

註:本篇文章部分內容摘自《明朝那些事兒》第貳部、第肆部、第陸部和第柒部,感謝當年明月可以把歷史講的如此透徹和深入人心。

讀書 | 旅行 | 內心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regmas 的精彩文章:

TAG:Fregm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