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即心即佛,莫向外求

即心即佛,莫向外求

即心即佛,莫向外求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佛說一切法,唯令眾生,於自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佛說一切法,唯令眾生,於自身中,得見自性本覺光明。可惜世人,著相外求,而不知自身之中,有如來廣大智慧,有自性本覺光明,與諸佛祖師,無二無別。是故佛說,眾生身中,有大經卷,莫向外求。《金剛經》云:「若以音聲求我,以色相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者,不是對象化的他,而是「本真的自己」。不求見他,唯求見性。如此之人,便是超越一切次第的大菩薩,如此之人,便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法華會上的龍女獻寶之喻,《涅槃》會上的「廣額屠兒」、「貧女金藏」之喻,皆是頓超直入之行。聞如是說,還生信不?還歡喜否?若也信心不逆,歡喜充滿,便是菩提樹下即將成佛的大菩薩。

大梅法常的悟道因緣,叢林之中,廣泛流傳,對後人的啟發很大。

法常禪師,初參馬祖,問曰:「如何是佛?」馬祖指示他:「即心即佛。」法常便當下頓悟。悟後,法常住大梅山,馬祖令一僧前來勘辨,看看他是否真的悟了,問曰:「和尚見馬祖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大梅說:「馬祖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試問,「這裡」是什麼地方?迷人說是大梅山,悟者知是他自己。來僧更進一步勘辨道:「馬祖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大梅說:「這老漢惑亂人心,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馬祖與之印可曰:「大眾,梅子熟也。」[1]後來,大梅上堂說法,直顯真乘,云:

汝等諸人,各自回心達本,莫逐其末。但得本,其末自至。

若欲識本,唯了自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根本,故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但不附一切善惡而生,萬法本自如如。[2]

大梅法常告誡大眾,莫向外求,求即成障。欲得見佛,當須回頭,向自心上體會。何以故?自心即是真佛真祖,自心即是萬法之源。但得本,莫愁末,不要三明六通,不要神通變化,因緣時至,則神通變化,自然流露。

契入佛教,乃至契入一切聖賢之教,當須從最根本處下手。這個最根本處,就是我們的「心」處。佛學是心上的修養,是心上的學問。儒學也是心上的修養,也是心上的學問。不識自心,不明根源,只在表面上做功夫,恰如戲子扮相。戲子扮相,扮個皇帝,扮得惟妙惟肖,那也不是皇帝。同樣,戲子扮聖人,即使扮得惟妙惟肖,那也不是聖人。何以故?聖人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的人,而不是表現成某種樣子的人。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禪宗的特別的手段。釋迦佛既是循循善誘的教者,又是直指人心的禪者。楞嚴會上,釋迦佛勅羅睺羅擊鐘,而問阿難言:汝今聞否?這個聞鐘聲的,究竟是個什麼?[3]靈山會上,釋迦拈花示眾:這個見花的,究竟是什麼?[4]惠能大師開示惠明:屏息諸念,一念不生。正與么時,這個了了常明、一塵不染的,究竟是個什麼?[5]這都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特別手段。

儒家也這樣的手段。孔子呼喚曾參一聲:「參乎!」冷不防時,孔子驀然一喚,曾參當下妄念頓斷。正於妄念頓斷時,孔子指示他道:「吾道一以貫之。」也就是說,我孔子所說的這個「道」,是個一以貫之、永恆不變的。這個一以貫之、永恆不變的,究竟是個什麼?曾子聞教,當下悟道,曰:「唯。」奇哉!奇哉!原來只是這個。[6]至此,曾子與孔子,心心相印,曾子便傳承了孔子之道。

孔子對曾子的這段開示,也可作個有色彩的宗教表述,如下:

孔子上堂,默然無語,顧視大眾。此時,人天大眾,悉皆茫然。正於此時,孔子喚大眾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孔子言罷,默然,顧視大眾。唯有曾子,破顏微笑。孔子云:「吾有一貫之道,本真之我,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時時顯露,無有隱藏。這個本真之我,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囑咐曾參。」[7]

前念已過,後念未起,於此當下,一念也無。這時,這個了了常明、一塵不染的,究竟是什麼?唯有此心,是觀音的人。唯有此心,是見色的人。若欲契入聖道,只須悟得此心。此心即是佛,此心即是聖,佛之與聖,同實而異名。見得此心,一肯肯定,不再疑惑,是名見性,亦名見佛,亦名悟道,亦名古佛出世,亦名先聖再來。

[1]《景德傳燈錄》卷七。《大正藏》第五一冊,第二五四頁下。
[2]《景德傳燈錄》卷七。《大正藏》第五一冊,第二五四頁下。
[3]參閱《楞嚴經》卷四。《大正藏》第十九冊,第一二三頁至一二四頁。
[4]參閱《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卍續藏》第一冊,第四四二頁上。
[5]參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四九頁中下。
[6]參照《論語·里仁》。
[7]參照《論語·述而》。
即心即佛,莫向外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即是修念佛法門,為何還要念經?
慧律法師:心中無恨是最佳的養顏美容聖品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