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隨筆

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隨筆

這本書讓我讀的感慨不已,大師就是大師,深切複雜的許多道理能講的如此清楚透徹,醍醐灌頂。就他的思考角度以及深度而言,不敢評論,只能仰慕!

這裡僅就自己讀時腦海中閃過的一點兒想法記點兒隨筆吧。

這本書的內容是整理錢穆先生的演講稿而成,因為講期有限,只有五次,所以就選擇了漢、唐、宋、明、清這五個朝代,每個朝代也只講最重要的四個方面:

1. 組織,即職權分配(制度)

2. 考試和選舉(人事)

3. 財政賦稅

4. 兵役

顯然這些方面都交織而相互影響。

一直讀到清代的政治制度,算是有了一個相對概括的結論,就是中國自古以來雖然有皇權,但卻並不是完全的由皇帝一人掌權,而是將政權開放給一個集體來共同掌握。這個集體從漢代起時是貴族,特別是東漢時貴族門第的興起,直到魏晉發展為極致,當然,晉皇族、特別是東晉皇族也飽受門第之苦。到了唐代中期,高門大戶被武則天的武周革命徹底打倒,小地主階級走上政治舞台,與之相配套的就是科舉考試製度的完善。道理很明顯,既然把門第打倒了,那就需要另外培養選拔人才來管理國家,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到宋代,到明代,直到清代(部分),政權都是被開放給仕人,確切的說是讀書人,於是才有了「學而優則仕」,讀書考學真的就是進身之階。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就真的可以出將入相,徹底改變個人和家族命運。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相對階層固化的社會(好像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國家也沒哪個不是哦),但在固化之中卻始終留了一個讓普通人可以上升的通道。而相比類似時代的西方(歐洲),政權則完全是神權 + 皇權, 並由貴族壟斷的,平民百姓毫無晉陞參政的可能性,一直到了小資產階級做生意賺到了錢,有了影響力,變成大資產階級,才漸漸能參政議政了。

中國過去講究 「仕農工商」,即各階層在社會上的層次地位。排首位的 「仕」,就是讀書人當官,顯然是最受社會認可和尊崇的,其次是 「農」,這與中國古代農耕民族文化和社會結構有關。

那現代社會呢?

「商」 從末流一躍而起。成功的商人,或者說用 「大企業家」 這個稱呼更符合現代社會的理念,幾乎成為所有人追逐和羨慕的終極理想。簡單的想,是因為現代社會是商業社會,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重商的。不過,這其中的深層緣由還是挺值得思考和琢磨的。

說到 「階層固化」 ,這絕對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恐怕也是現在許多人焦慮的根源,而這個焦慮的來源又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孩子的教育

家長自身的發展

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自己處在社會的哪一層?我們又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處在哪一層?

當然,也有人已經把這兩方面都打通了,比如朋友圈裡的類似熱文都看過吧?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榜樣就是自己活成最優秀的樣子》

用人話說,就是: 不但要雞血娃,更得雞血自己!不然怎麼好意思要求孩子上進?!

哎, 太戳心了啊!壓力又徒然大了一倍都不止...

言歸正傳,繼續我們的嚴肅話題

的確,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階層固化的,除卻一些非常時期,比如農民起義了,改朝換代了,社會階層結構會被打破,但那也意味著社會動蕩,甚至戰火連年。相比之下還是穩定而固化的社會裡老百姓的日子比較太平,何況也還留了一條階層穿越的向上通道,即讀書人入仕。而到了現在,大家似乎覺得階層固化是難以接受的,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中國社會的幾次革命(辛亥,建國,文革)剛剛過去沒多少年,人們意識里的各階層確實是可以相互打通,實現穿越的,甚至可能幅度相當大。不妨想一下,這種穿越是一個穩定社會的常態嗎?答案可能見仁見智吧。

同時,我們所有人都無法不注意到的是 -- 現代社會的多元化價值觀。其實網紅現象就是其中一個挺有趣的代表。也許這正意味著我們的社會正在變得更加多元,成功的途徑多元了,衡量標準也多元了。撇開各種紛紛擾擾的亂象,如果能夠看清核心價值,看清社會變革的趨勢,說不定就會幫助自己在努力之上有更明確的方向呢?

不過呢,話又說回來了,回顧歷史,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動輒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為尺度,而我們每個人的有效人生又有多少年?也許一個決定或者選擇就可能大幅度改變命運走向和人生軌跡,所以,該努力還是得努力,該焦慮還是會焦慮,努力過了,焦慮過了,就在時代的洪流中裹挾著前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曼聊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意境,叫做「富春山居」

TAG:曼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