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倆神童:一個成「灌水」宰相 一個成「放水」宰相

宋代倆神童:一個成「灌水」宰相 一個成「放水」宰相

宋代,是一個神童輩出的朝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砸缸」的司馬光。與其同時代還有一個神童,他就是文彥博。

司馬光少年出名是因為砸缸,砸缸的目的是為了「放水」,放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救人。

文彥博少年出名卻是因為「灌水」。有一次他和小夥伴一起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了樹洞里。就在其他小朋友都不知所措的時候,文彥博卻想出了辦法。他把水灌入樹洞,隨著水位升高,球慢慢就浮了上來。

我們對兩個少年的行為進行一下對比。

司馬光「砸缸放水」,他的方法偏重膽略與智慧,最終目的是救人。

文彥博「樹洞灌水」,他的方法偏重物理和科學,目的是救球。

單從結果來看,司馬光做的事情更加具有正能量,難怪他的「神童名氣」比文彥博略高一些呢。

不過,總的來說,二人的行為都具有集體主義的影子,所以都應該點贊。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相似的童年價值觀,讓他們長大之後,也經歷了相似的人生軌跡,更成為一生的朋友。

從年齡上來說,文彥博比司馬光大一些。他是生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於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歷仕仁、英、神、哲四帝。

宋代有兩個特殊的規矩,都是太祖皇帝趙匡胤定的。一是樞密使這樣的軍政要職都要由文官擔任,二是不許殺士大夫。所以我們看,北宋許多邊關大帥都是文官,最著名的就是范仲淹。

當然,文官做大帥,衝鋒陷陣還是要依靠武將。范仲淹手下最著名的大將就是狄青。後來狄青因為功勛卓著,被范仲淹推薦任命為樞密使,結果遭到朝臣們強烈的反對。其強有力的依據就是太祖皇帝遺訓。

而太祖皇帝不許殺士大夫的遺訓則恰好救了蘇軾。當時蘇軾因為「烏台詩案」鬧得沸沸揚揚,眼看就到了要殺頭的地步了。最後還是王安石上書,並抬出「太祖遺訓」,才把蘇軾下放到黃州當了一個團練副使。

蘇軾當初入獄其實也是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蘇軾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地方官,王安石真正的壓力,主要是來自於本文的兩個神童——「灌水神童」文彥博與「放水神童」司馬光。

在當時,為了變法的事情,歐陽修、蘇軾、富弼等人都已經受到了降職處分。可是文彥博依然跟宋神宗大吵起來。

文彥博覺得,王安石推行的青苗、雇役等新政,沒有一丁點兒可取之處,士大夫沒幾個會贊成。

神宗就說,你們士大夫不樂意,是因為這些新法對你們沒啥好處;可在朕看來,這些對老百姓也不見得有害呀,為什麼就不能變法?

結果文彥博毫不客氣的說了一句「與全天下百姓為敵」的話。他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這話的意思是說,你是跟士大夫一起商量怎麼治理天下,而不是跟百姓來商量。

神宗皇帝鐵了心要變法。文彥博和司馬光等人是阻擋不住的。為了消除變法阻力,他們倆都被閑置起來。司馬光一氣之下,請病假去洛陽,找邵雍訴苦去了。

其實文彥博與邵雍更加熟悉,因為早年的時候他曾經在洛陽這個地方擔任父母官,與邵雍就有交往。

這時候,王安石為了推進變法,也開始在朝廷上安排新人。他們就是呂惠卿、曾布、章惇。

這幾個人大家聽起來有些陌生,說一說他們的同學大家就熟悉了。

他們都是嘉佑二年的進士。這一科,有「天下第一榜」之稱。我們先看看,這一榜上都有誰。

他們包括「二蘇」,蘇軾和蘇轍兄弟;「四曾」, 曾鞏、曾布、曾牟、曾阜四兄弟;二程,程顥和程頤兄弟;張載(二程的表叔);章氏叔侄,章墩和章衡;還有就是呂惠卿(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

這一榜夠讓人眼花繚亂的吧。最不起眼的人物可能就是章衡了,可他恰恰是這天下第一榜的狀元。

至於王安石的這三個「親信」——呂惠卿、曾布、章惇,後來都先後擔任過宰相之職。

王安石這一派屬於激進變法派,文彥博、司馬光、富弼這一派屬於典型的保守派。蘇軾、蘇轍兄弟開始時候反對變法,後來又支持過變法,所以政治主張並不明顯。其實朝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大佬」,他就是歐陽修,也是嘉佑二年這一科的主考官。歐陽修屬於保守派,但相對司馬光與文彥博,歐陽修算是溫和派。

改革派風頭正勁的時候,司馬光帶著富弼、二程兄弟等人到了洛陽去找民間大隱邵雍。邵雍這個人被歷史上稱為「宰相之師」,前前後後登門拜訪過他的宰相不下十幾位。

後來,文彥博以太尉的身份又被安排到洛陽。他閑來無事,仰慕唐代白居易在洛陽創辦的「九老會」,他也準備找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一個「耆英會」。

「耆英會」的年齡定為70歲以上。當時司馬光還不到70歲,結果文彥博就給司馬光來了一個特批,所以也入會了。

因為王安石變法,許多人都產生了辭官的念頭。後來邵雍告訴大家,王安石變法不會成功,大家馬上就都可以回去了。

果不其然,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了。司馬光重新接任宰相一職。在司馬光推薦下,文彥博擔任平章軍國重事。

改革派與保守派的鬥爭一直都在繼續。後來,改革派的章墩又擔任了宰相,他開始對保守派進行清理,結果文彥博又被貶為太子太保。不久文彥博就死了,這年他已經92歲高齡。

文彥博出將入相50年之久,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被史學家稱為宋朝第一名相。

而縱觀仁宗、神宗時代,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六大家居然都集中出在這個時期,可謂群星璀璨。雖然保守派與改革派鬥爭非常激烈,但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人,個個都是文壇泰斗或者意見領袖,其中居然沒有一個人成為歷史上的負面人物,不能不說這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一個罕見的奇蹟。

三千小童專欄作家風林秀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千小童兒童國學 的精彩文章:

讀通《中庸》做名相
從未被忘記的經典著作

TAG:三千小童兒童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