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赴港IPO 新經濟開啟資本市場新征途

小米赴港IPO 新經濟開啟資本市場新征途

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申請書。分析師預估其募資規模或達百億美元,市值有望達到千億美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諮詢總結》生效後首個嘗試「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就此「花落」小米。

「如果小米沒來港上市,會感到驚訝。」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自信地說。

本土生長的「世界小米」

8年前的4月6日,在雷軍和其初創團隊的努力之下,一家名叫「小米」的創業公司悄然開張。小米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打破常規的過程。熟悉雷軍的人對他的「軸」印象深刻,他堅持認為要「像鯰魚一樣去攪活一個行業」。就這樣,小米在一路罵聲中長大,雷軍也因為「破壞」了手機行業原有的價格策略和遊戲規則而一戰成名。

備戰IPO前夕,雷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小米的商業模式與蘋果和亞馬遜截然不同,儘管小米吸收了這些公司的一些獨特之處,但最終小米的商業模式還是會自己創新,「我沒有興趣成為第二個喬布斯或者第二個貝佐斯」。

8年浮沉,小米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終將迎來資本市場的驗證。

根據3日披露的招股書,小米的營收分為四個業務板塊,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長222.7%。

2017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9141萬台。儘管小米在外界眼中仍是一家靠智能手機驅動的公司,連續三年智能手機收入佔比逾七成,但雷軍昨日特彆強調,並不期望硬體成為小米利潤的主要來源。雷軍稱,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率不會超過5%」。

「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正如其所言,小米正通過生態鏈的投資布局滲透到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方方面面。根據招股書,2017年小米生態鏈的收入達到了234.47億元,在整個集團的收入佔比提升到了20.5%;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資了210家生態鏈公司,超過90家公司專註於開發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

如今,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根據招股書,小米的用戶平均互聯網收入已經從2015年的28.9元上升到2017年的57.9元。2017年,小米8.6%的營業收入和39.3%的毛利來自互聯網服務。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分別為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

招股書透露,小米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的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慧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

就在遞交IPO申請當天,小米與長江和記合作,小米的產品初期將在長江和記旗下奧地利、丹麥、愛爾蘭、義大利、瑞典和英國的3集團的店鋪,以及在愛爾蘭、英國和荷蘭的豐澤、Superdrug和Kruidvat店鋪推出。此外,小米還將擴展與長江和記在歐洲市場電訊店鋪的合作,協議包括在丹麥、愛爾蘭與瑞典等地電訊市場為智能手機、「小米生態鏈智能硬體」及生活方式產品作特定優先安排。

在歷次融資中,小米不乏國際資本加持,美國高通、印度塔塔、俄羅斯投資基金DST等大型投資機構紛紛入局,體現了國際資本對於中國互聯網創新模式的認可。

而記者獲得的一份小米Pre-IPO項目推介材料顯示,小米的市值介於854億美元至1351億美元間。多個接近投行的人士判斷,小米的IPO估值將大概率超過1000億美元。

如今,定位於「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的小米已經成為有中國特色數字經濟的一張名片。無論是在上市制度上的創新,還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小米都不會是個案,後續包括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新美大等在內的數字經濟新業態將越來越深度地影響世界。

資本市場開放迎「星」

根據港交所披露,4月30日起,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創新產業公司以及已在歐美成熟市場上市的創新產業公司,可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彼時,李小加表示,首批新經濟公司有望於2018年6月或7月在香港上市。

原港交所主席周松崗亦提出:「港交所已經開始重大轉型,這才剛剛開始。」他說,希望通過上市規則改革,吸引更多創新型、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培養它們)變成數個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以共同服務於內地和香港的實體經濟。

小米此次「同股不同權」的安排便頗具創新性。招股文件顯示,截至目前,小米的總股本為20.94億股,其中包括6.695億股A類股份、14.25億股B類股份。按照約定,除保留事項外,A類股份就股東大會決議案1股可投10票,B類股份則1股投1票。

藉此,擁有小米31.41%股權的雷軍(持有A類股4.295億股,佔總股本的20.51%;持有B類股2.28億股,佔總股本的10.9%),總計獲得55.7%的投票權(4.295億A類股對應+2.28億B類股對應),從而建立起對小米非常牢固的控制力。

A股市場的動作同樣高效務實。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明確新經濟企業可以通過試點方式,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登陸A股將獲得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歷史原因,BATJ等相關公司遠赴境外上市,A股投資者錯失了分享這些互聯網巨頭成長收益的機會。而CDR的推出,無疑將為新經濟龍頭企業回歸A股掃清障礙,A股將迎來真正的互聯網龍頭企業。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目前監管層尚未披露試點規則及名單,所以無法確定小米發行CDR的計劃和時間,但考慮到小米即將作為「同股不同權」的試點登陸港股,緊隨其後發行CDR的可能性很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這260多家公司達到高送轉新規業績門檻,但還只是跨進了一條腿
拍電影賺大錢!票房,單月破百億,單季度二百億

TAG: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