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做一個逍遙遊的鳥人

莊子,做一個逍遙遊的鳥人

授權轉載,特此感謝!

莊子,做一個逍遙遊的鳥人

「我是一隻小小鳥,想要飛呀卻飛也飛不高」

人類進化從飛行開始,最早從爬行到飛行的「始祖鳥」,成為著名的戶外旅遊品牌。

金庸筆下的神鵰,是楊過小龍女愛情神鳥。

阿凡達的魅影,是飛躍哈里路亞山巔的閃電。

有翅膀的是鳥,有思想的是人,帶著思想飛行的鳥人,是莊子!

1

愛拼導師又薪火相傳的莊子

愛拼才會贏,當今社會的「拚命三郎」,拼爹、拼領導、拼導師。

莊子也不能免俗,他的思想源於老子,所以總是把老子凌駕於孔子之上。

孔子的學生很多,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老子只有一個弟子尹喜,在鎮守函谷關時,獲得老師的《道德經》,毅然決定和老子去雲遊,於是,把門一關,成為「關門弟子」。

莊子覺得孔子收徒弟屬於「走量」,老子唯一的弟子尹喜成就也不大。自己深得老子的精髓,可以坐莊了,合稱「老莊」。

在莊子筆下,孔子就像一小學生,年過五十還沒有悟出大道,於是去拜見老子,老子以逍遙遊的道理教育孔子:

「以游逍遙之虛,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古者謂是采真之游」。(《莊子·天運》)

意思是遊樂在自由自在廢墟,生活在樸實無華的田野,立身於不講究施捨與感恩的菜園,順其自然,古代稱此為「采真之游」。

孔子請教老子「游」的真諦,老子告訴他:大道至簡至易,人生「至美至樂」(《莊子·外篇·田子方》)。做旅遊人,只要開心就好啦。

孔子見老子回去後,三天不說話,弟子們問其感受,孔子讚歎:他就是一條龍啊!

「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體而成,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莊子·外篇·天運》)。

老子也不含糊,稱孔子為一隻鳳,於是,莊子筆下誕生了中國最偉大的龍鳳胎寶寶,相擁成為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巨人。

莊子很驕傲,拼導師不可怕,只要能將文化「薪火相傳」。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莊子·養生主》)。

(漢畫像磚孔子見老子)

2

做一個「逍遙遊」鳥人

直升機、滑翔傘、熱氣球、翼裝飛行......這些時尚的低空旅遊項目,在莊子看來,都太Low!

莊子開篇的「逍遙遊」,鯤鵬一躍而出,一飛衝天!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內篇·逍遙遊》)

毛澤東主席受此啟發,寫下《念奴嬌·鳥兒問答》:「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這是何等氣勢!

乘著幾千里長寬,翅膀若垂天之雲的鯤鵬去旅遊,豈止飛一樣的感覺。 「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莊子 ·齊物論》)。

但是,我心飛翔容易,心有所棲很難!駕馭不好,根本停不下來。

莊子的巧妙在於,心游天下,收放自如。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內篇·逍遙遊》)。

遵循天地萬物的規律,把握「六氣」(陰、陽、風、雨、晦、明)的變化,遨遊無窮的境域,依賴什麼呢!

因此說:道德高尚的「至人」有忘我的境界,精神超脫的「神人」無意求取功名,思想完美的「聖人」不追求名譽。

逍遙遊,在於「心高」。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在他的鳥瞰之下,「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這讓杜甫情何以堪。

逍遙遊,在於「心大」。

自以為是的「秋水」,「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走到海邊,「觀於大海,乃知爾丑」,才知道海闊天空,與你共我。

逍遙遊,在於「心樂」。

與孔子的樂山樂水相比,莊子更強調「人樂」與「天樂」,「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在莊子心中,思想是人類的翅膀,有了思想,一隻小小鳥,也能逍遙翱翔!

(思想是人類的翅膀。四川美院唐亮教授作品)

3

為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滄海一聲笑,天地任逍遙!

騎上鯤鵬,天上人間,莊子玩得很嗨,「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他看見了什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莊子·外篇·知北游》)。

他老師若聽見,老子簡直無語了!

既然見「大美」,為何又「無言」?莊子在旅遊過程中,一直在尋求道的真諦。

《知北游》講的是一個叫「知」的人,到北方遊覽。

先遇到「無為謂」,向他請教如何懂得道,「無為謂」根本不理會。他應該叫無所謂,誰會愛上誰。

「知」又去問「狂屈」,狂屈說「我知道怎樣回答你的問題,但正想說又忘記了」。狂屈讓人很憋屈。

於是,「知」去問黃帝,黃帝告訴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知道的不說,會說的其實不知道。

探尋天地大美,核心在於通曉萬物之理,「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

道是自然和社會的規律,只能順應,你若悟道,「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莊子·雜篇·天下》)。不違背道的宗旨,是天人,不違背道的精粹,叫神人,不違背道的真諦,稱為至人。

莊子的兩篇旅遊經典,《逍遙遊》和《知北游》,開啟了中國旅遊的精神。

逍遙,是一種風度,以風的速度見證風度。

知道,是一種態度,以道的無言詮釋大美。

心游,是一種維度,以心的空靈神遊無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你想,我想,大家都想。

莊子看來,旅遊的真諦不在於知識的數量和里程的數據,關鍵要明白,道在何方?路在哪裡? 道在前,路在後,不然怎麼叫道路呢?

人生旅途,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是不可能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內篇·養生主》)

「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莊子·內篇·逍遙遊》)。

光如流水席,一不留神,人生就會變得杯盤狼藉!

在旅遊途中,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步伐。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莊子說:知道,才是旅遊之道!

你知道,還是不知道?

大百科旅遊版權歸匠心蜀韻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所有

轉載請標明出處。商務合作請回複合作

匠心蜀韻,讓景點成為經典

俠客地理授權轉載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客地理 的精彩文章:

航拍春天,油菜花開出的斑斕大地

TAG:俠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