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感嘆「禮崩樂壞」的春秋,西南竟藏匿一席盛世樂府

孔子感嘆「禮崩樂壞」的春秋,西南竟藏匿一席盛世樂府

在中國城市史上,成都最引以為豪的是兩千年來城名未改,城址未遷。正如天府平原穩定的優遊生活,無論世事變遷,山雨欲來,都以一種從容的姿態,閑庭信步。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古蜀都城也經歷過遠古洪荒,荊棘川澤。李白在《蜀道難》中感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乃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顯然,再狂放的詩人也想像不出古蜀的秘遠,生活在今天的我,只想通過車輪和腳步的丈量,去尋找一座城市的原點。

當千里岷江從川西高原傾瀉而來,沖積出河道縱橫的三角洲,此時古蜀先民的狀態,如《華陽國志》所說:「蜀人幾為魚」,於是,在岷江三角洲的兩側高地,率先孕育出文明的先聲,古蜀城址開始顯現。西側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寶墩文化城址群,東側則建立了神秘的三星堆王國,從第一代蜀王蠶叢到第三代蜀王魚鳧,從名稱即可看出,山林中的養殖採集,開始適應水澤的漁獵生活。

當洪水慢慢退卻,成都平原顯現出浮島般的生機,古蜀歷史的煙雲更加生動地淡出輪廓。第四代蜀王杜宇開始教人務農,成為四川的農神,然而,並不穩定的岷江水系時常洶湧泛濫,杜宇只得求助來自湖北荊楚的鱉靈一起治水,並重用為相。治水成功之日,杜宇讓位,鱉靈即位,是為第五代蜀王—開明。

杜宇與鱉靈被蜀人尊為望帝和叢帝,一起開創了都城郫邑(今郫縣),至今郫縣望從祠仍然是蜀人尋根問祖的地方。「郫」的含義是地勢低洼之地,於是,鱉靈建立的開明王朝決定把都城遷移到地勢更高的地方,為了體現與郫邑的區別,鱉靈將此命名為新都,於是,公元前7世紀左右,與春秋戰國一起拉開歷史大幕的古蜀新都,卓然而生。

自此,古蜀文明的脈絡清晰可辨,從岷江流淌出的古蜀水印,從都江堰—郫縣—新都,構成了古蜀文明的中脊,五代蜀王歷經了蠶叢(山林采植)—柏濩(移居平川)—魚鳧(漁獵經濟)—杜宇(田野耕作)—開明(治水安邦)。新都,宛如時間之河在天府平原上挽髻出的大地華冠,當仁不讓地成為古蜀文明的高地和繼往開來的地標。

新都的建立不僅具有成都意義,而且代表著華夏文明的縮影,杜宇讓位鱉靈,與堯舜禪讓同制,鱉靈治水安邦,與大禹奠定九州同工,成都的得名也借用了周太王遷移至岐山,開創西周大業的典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和周公在岐山「觀其流泉,度其濕原,即景乃崗,相其陰陽」的精心選址建設一樣,開明王朝首先在軍屯營建都邑,北部的青白江和南部的毗河組成順山理水的格局,逐步讓荒野充盈著「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梗稻莫莫」。毗有肚臍的含義,穿過新都的毗河恰如大地上的血脈,吐納著古蜀往複的萬象更新,沒有新都的聚和邑,哪有成都的城與郭!

新都為成都開啟的不僅是形態,而且唱和出禮樂文明。被孔子感嘆「禮崩樂壞」的春秋,在西南一隅的新都竟然藏匿著一席盛世樂府。1980年出土的戰國新都大墓,器物的組合以「五件成組」居多,反映出蜀王開明氏「尚五」的傳統,《華陽國志·蜀志》說:「以五色為主,故其廟稱青赤黑黃白帝」,從空間結構看,東西南北中的鼎立,體現出區域王朝的雄踞四面八方的氣概,如同五嶽五方的地理標誌。

更為重要的是,墓中的一件禮器刻有「邵之食人鼎」,是「韶祭」之後的燕享之器,「韶樂」是歌頌至德之樂,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讚頌為「盡善盡美」。據考古學家考證,墓主人可能是開明九世至十一世之間的一位,而這一時期,正是古蜀都城遷移至成都並發展的關鍵時期,「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從新都到成都,就在中原與邊疆交響樂章中赫然開城。

新都是成都的經絡,向西北聯繫著古蜀歷史,源於蜀歸於蜀;向東北彷彿成都的天線,應和著中原的華章;一路向南,頌詠著南來梵音,開啟了南方絲綢之路,融於世界文明之河。

先秦古蜀之都完全順著岷江和蜀山,順山理水,從川西高原向成都延伸,新都正好處於蜀都的制高點。秦漢之後,城市向著關中軸向連接,成都的北門對著帝都,稱為「咸陽門」,出門向東北,沿金牛古道一直通往咸陽,從古至今,新都固守著這條聯繫著蜀中與關中的大道。新都舊志描述為:「前望龍門,後崇石鏡,左擁陣圖,右環錦水,列蓉城之保障,達京畿之通衢」,更大的山川格局,則是「遙負雪山,銀屏北拱,近瞻赤岸,紫氣南來,清江共錦水夾流,毗河與督橋環繞,北門鎖鑰,當附省之衛途,西圖咽喉,扼全川之形勢」,所以,「地壤膏腴,江流清白,險不在乎山谷,人競稱都會」。如今的新都,寶成、成渝、成達、成灌鐵路橫貫其間,成都7條高速公路,4條經過新都,繞城高速6座互通立交與成都中心無縫連接,商賈雲集,古今一體。

新都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三星堆大量出土的象牙和貝幣,來自印度洋北部地區,表明早在商代,古蜀文明就與南海地區發生了文化聯繫和交流。所以,當張騫向漢武帝描述在西域看到的邛竹、蜀布等用品時,更加堅定了漢武帝經略西南的雄心,從此,古蜀文明三千年的民間商道變成了大漢帝國的官道,站在古蜀文明高地上的新都,成為了中原與南亞的樞紐,長安北望,商賈南延,蜀布、絲綢、食言、銅鐵等蜀滇物資,換回了繒布、珍珠、海貝、琥珀、琉璃等異域珍寶。新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上,有古橋上的馬車,有繁榮的集市,還有南亞人異相的面孔,新都區三河場,號稱「北城金鎖」,就是南方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貿易場所。古蜀人耕作的川澤桑農,延續成今天的川桑園,桑蠶吐繡的絲綢,又成為川商連通世界的商業信物,饒有趣味的是,新都的朗瑞絲綢公司,始終保持蠶種、蠶繭、蠶絲生產能力全省第一,蠶絲出口規模全省第一,一片桑葉,連通古今,一座錦門,川流不息。

當馬道鈴聲替代為汽車飛機的轟鳴,當千里客棧已經變成一個鍵盤的距離,古老交通大道煥發出別樣的魅力。驅動的功率仍然叫馬力,出發的祝福還是馬到成功,新都北部商城的建設已經躍然上馬。「南絲復興路,新都再出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都又被四川省和成都市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以成都市規劃的唯一現代商貿產業功能區北部商城為核心,以展貿經濟、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旅遊經濟為支撐,形成「一帶、兩軸、四區、多組團」的產業空間布局和「四個商圈,一個核心」的產業規劃布局,帶動整個新都片區商貿業加快發展,形成成都市、四川省商貿產業的新格局,共同構成了產城一體的國際新城和新都對外開放的新平台。

成始蜀都,成就蜀都,新都的地理方位具有「成始成終」的吉祥蘊含,新都位於成都的東北方,屬艮卦,《易·繫辭傳》說:「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天地萬物的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城市同樣是一個生命的活體,新的生命不斷往複,新陳代謝終始相因,生生不息,無有窮盡。從古蜀之脊到蜀都之門,從絲綢之路到新都大路,進則天下,退則天府,古也新都,未也新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西漢酷吏王溫舒,有哪些讓人瞠目結舌的手段?最終下場又如何?
昆明池、滮池、滈池、定昆池,原來長安曾經有這麼多湖陂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