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我為什麼反對給孩子讀《弟子規》《三字經》《聲律啟蒙》

關於我為什麼反對給孩子讀《弟子規》《三字經》《聲律啟蒙》

我對這三本幼蒙讀物的意見,我不認同他們,並不是說他們就是毒草,孩子不能沾一點,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更好的選擇,我們花一點時間選擇適合給寶寶閱讀的詩詞或者古文,效果和體驗一定要比閱讀這三種書好得多,不給寶寶看這幾本書和不給寶寶吃快餐心理是一樣的,因為,我愛他,並且我也樂於享受和他在一起的閱讀時光,不需要這些簡化的提煉的書籍快餐。

近來和一些寶媽們交流寶寶閱讀,不可迴避的遇見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讓寶寶誦讀甚至是背《三字經》《弟子規》等等,有的寶媽說有的幼兒園已經教孩子背誦。說實話《弟子規》我是一貫反感一票否決的(原因稍後奉上),可是《三字經》和《聲律啟蒙》這種有廣泛市場和「教學」歷史的幼蒙讀物,到底要不要給寶寶看呢,經過一些了解和思考,我的答案是,讀不如不讀!

首先,我們給寶寶看書,有沒有目的,有什麼目的,給寶寶背詩有沒有目的,有什麼目的,我的答案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閱讀的習慣,在他的成長中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文字和閱讀可以使他更快樂更平靜更智慧,對了,還有培養他領略文字的美感和鍛煉記憶力,那麼在他小的時候我就應該給他看可以引發閱讀興趣的朗朗上口的書,而很顯然,《三字經》等並不屬於這樣的書。

GIF

其實《三字經》和《聲律啟蒙》是很提煉的書,字數不多,內容很多,三字經用簡單的字概括了很多典故,聲律啟蒙幾乎羅列了古詩文中出現的所有意象。這也是很多家長和學校選擇他們的原因。可是,另一方面,提煉意味著濃縮和簡化,像是甘蔗提煉出蔗糖,你不能就用蔗糖代替甘蔗,你不能大口吃糖,也不能每天吃糖。更不能為了給孩子吃進更多的糖剝奪他吃甘蔗的樂趣,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急著灌輸那麼多的典故和詞語給這個小小的娃娃嗎?也許三字經里的故事,你拆開來一個一個給寶寶講明白,所用的時間要比他背下這一千多字多很多,聲律啟蒙里所提到的典故和意象,等他上了高中上了大學,也未必領會全面,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因壓縮而喪失了飽滿的感情和美感的文字,你要寶寶背下來何用呢,你是著急讓他上京趕考還是出門炫耀?

GIF

說到美感和朗朗上口,不客氣的說,三字經是沒有美感的,三字經的思想主要出自於論語,可是無論趣味性和語感美,和《論語》相比,《三字經》太急躁,太簡化,論語是人,是生動的,有耐心的,像一個導師一樣雍容蘇徐,娓娓道來,而《三字經》充其量是個教書匠,急切武斷,枯燥無味,偏偏自以為所知甚廣,什麼都要說一嘴。最簡單的《論語》中「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三字經里成了簡化直白的「首孝悌,次見聞」,並且論語中的風趣可愛之處,在三字經中一律抹殺,所以寶媽們,擺在書架上差不多的價格,請儒學夫子回家還是請教書匠回家,你還需要選擇嗎?

GIF

錢穆說陸遊詩句「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放翁這兩句詩,對得很工整。其實則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後沒有人。若說它完全沒有人,也不盡然,到底該有個人在裡面。這個人,在書房裡燒了一爐香,帘子不掛起來,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裡寫字,或作詩。有很好的硯台,磨了墨,還沒用。則是此詩背後原是有一人,但這人卻教什麼人來當都可,因此人並不見有特殊的意境,與特殊的情趣。無意境,無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聲律啟蒙》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的,辭藻豐富華美,可是那是死的,對仗而堆砌,可是那背後沒有人,沒有情感沒有情趣,小孩子背它應該也和背詞典差不多,那些他見到的沒見到的景象羅列在一起,辭彙只是辭彙,除了訓練記憶力基本上也沒有再多的用處,比如「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在小孩子的心裡,云為什麼對雨?雲只能對雨嗎?晴空里的雲又對什麼?當媽媽的真的忍心用幾個辭彙就固化孩子的想像嗎?而同樣是雪,你告訴他「雪對風」和給他背「積雪浮雲端」哪個更能在他心裡引起關於雪景的想像,說實話,我寧願教給他「天下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也不教他「雪對風」,起碼前者是具象的,有趣的,是活的,是寶寶在每個大雪天都願意想起來的詩句。

比如關於啼鳥和鳴蟬的詩句:「蟬噪林逾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啼鳥還知如許恨」「日暮東風怨啼鳥」如此一句一句教下去,也需要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而《聲律啟蒙》中 「噪晚齊蟬,歲歲秋來泣恨;啼宵蜀鳥,年年春去傷魂。」一句便給提煉個大概,可是我寧願用更多的時間教他前面那些詩句,因為那些是飽滿的鮮活的,或傲氣或平靜或凄清或愁怨,是一個個鮮活的人一首首完整的詩,讀起來是體味和享受,是感知,而不是如「噪晚齊蟬,歲歲秋來泣恨;啼宵蜀鳥,年年春去傷魂。」格式化。這區別就像我費盡心思給寶寶做了一頓人間煙火的飯菜,而不是扔給他一塊壓縮餅乾。是的,《聲律啟蒙》就是古詩文的壓縮餅乾,《三字經》是論語的做工不太好的壓縮餅乾,別問我《弟子規》是什麼,弟子規是粑粑。

如果說《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已經引起我的輕微不適的話(作家長的不能給孩子提供溫暖的家,指望孩子用體溫暖被窩給你,還有臉說出來流傳青史,也是醉了),那《弟子規》已經以他通篇糟粕澆滅了我吐槽的慾望,只想問,這麼奴化的教育都能流行下來,難道所有的家長都給不起孩子自由的空間足夠的溫飽和健康的愛,而只能教育我們的寶寶溫順隱忍了嗎?(本來想掛幾句示眾一下,結果一看通篇都很渣,所以有興趣大家自己去感受下,順便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如此要求你,你是否樂於遵守,這世間最有用的心理學便是換位思考,對待自己寶寶也一樣)。

以上便是我對這三本幼蒙讀物的意見,我不認同他們,並不是說他們就是毒草,孩子不能沾一點,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更好的選擇,我們花一點時間選擇適合給寶寶閱讀的詩詞或者古文,效果和體驗一定要比閱讀這三本書好得多,不給寶寶看這幾本書和不給寶寶吃快餐心理是一樣的,因為,我愛他,並且我也樂於享受和他在一起的閱讀時光,不需要這些簡化的提煉的書籍快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繪本媽媽 的精彩文章:

繪本中那些可愛的女孩子們

TAG:繪本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