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修鍊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練習前值得一思……(上)

修鍊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練習前值得一思……(上)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原文| 馮志強

編輯 | 立夏

心蓮

 空花梵行

巫娜 

00:00/05:04

修鍊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

信仰師承——臨摹老師打拳的精神味道;層次分明——各級勁道及推手散手不同;大松大軟——將笨力拙力一點一點松凈;虛靈無為——追求無為無不為感應之道。

一、練拳須從無極始

修鍊太極拳應處處結合太極陰陽之理來修鍊。太極由混沌無極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通過陰陽的變化,化生出自然界萬事萬物。因此,修鍊內功和拳術時,必須從無極入手,由無極而太極,然後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十合一而返無極。無極象始,無極象終。修鍊方法一是要專練一個時期的無極樁,或每天堅持練一個小時左右的無極樁。二是每次練功練拳須從無極開始,由靜生動,自無生有,練畢回歸無極靜站片刻,再練下一趟拳。三是每一式、每一動、每一圈均有無極始,再松回無極,式式如此,圈圈如此,修鍊無極就是修鍊靜功、內功,在靜修中培養丹田混元氣,也就是化生先天太極之氣。不修無極,難成太極。

二、練拳似練樁功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練內功、練樁功的過程。功夫來自樁功,慢練出真功,活樁有奇效。各拳種都非常重視樁功的練習。太極拳是內功拳,尤其注重樁功的修鍊,不僅有專門的樁功修鍊法,如無極樁、混元樁、採氣樁、開合樁、虛實樁、八法樁、九宮樁等,而且將樁功修鍊法融進練拳之中,使練拳就是練樁功,練樁功就是練拳,即拳功合一。樁功分定步樁和活步樁兩大類。定步樁又稱靜樁功,活步樁又稱動樁功。無極樁是定步樁,練拳是活步樁,拳架套路是各種活步樁的組合,所以太極拳又可稱之為太極樁功。因此,行拳走架時要用樁功的思想、樁功的方法來修鍊,易慢不易快,易緩不易急,式式是樁,處處是樁,靜是定樁,動是活樁,開合是開合樁,轉換是虛實樁,進、退、顧、盼、定都是樁。進而推手修鍊也是樁,以靜待動是定樁,順勢化發是活樁,能如此,則事半功倍也。

三、練拳似畫太極圖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描繪陰陽太極圖的過程。太極是螺旋運動的環形混元體,通過旋轉開合達到陰陽的變化。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像,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時而畫平圓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畫圖時必須與意氣結合,使太極圖像與意氣運動結合起來,以至於只要一想太極圖像,意氣神形就會整體統一地描繪該太極圖。同時憑著肢體描繪的感覺,再去練神、練氣,進而使意、氣、體三者緊密結合,逐漸進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極圖像的境界。

四、練拳似休息

「練拳似休息」是講: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全身內外周身協調。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休息的過程,全身內外不得緊張,處處筋肉放鬆,做到心靜安神。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愉悅心情、鬆弛神經的功能,是一種調養身心的養生運動,而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應當是越練越舒服。

「練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萬物順序自然的法則又符合養生之道,也是一種脫規矩而合規矩的練法。練拳時,全身內外、上下、左右、四肢全體、大腦思想全部放鬆鬆開。松則氣通無陰力,心不外想,神不外游,目不外視(也可兩眼微閉),耳不外聽,忘卻鼻息,隨意漫行,無拘無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練拳練功是一種養精、氣、神的過程,通過練功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從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五、練拳似練丹田功

練拳的過程也是練丹田的過程。太極拳是內功拳,全在於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氣發動肢體運動,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所以古人說:「練好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都不怕。」丹田功有兩種練法。一種是靜練,即意守丹田,這是過去道、儒、釋三家常用的方法,稱之為修真煉丹。一種是靜動練,即氣沉丹田和丹田呼吸,這是過去練內家拳的人常用的。丹田呼吸是指丹田自然呼吸,是練先天之氣,故又稱先天呼吸,氣由此集散出入。拳書言:「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動與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丹田一呼一吸即為哼哈二氣。練功時,意達丹田後,陰陽便會相合,加上哼哈二氣一呼一吸,丹田混元氣就逐漸發動,再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推動肢體筋骨肌肉,產生拳術運動。

一般來說,丹田功是單練的,須在丹田功(內功)基礎上再去練外功(拳術)。混元太極拳汲取了上述兩種練法特點,形成了意守丹田、丹田呼吸和丹田內轉相結合的紅塵,不僅可單練,又可結合拳術練。靜、動、內、外同時修鍊,拳功合一,事半功倍。即拿住丹田練功,拿住丹田練拳。無極開始,先三性歸一靜守丹田,待丹田氣滿充實後,即自然呼吸發動,意想開則氣發于丹田充達全身而肢體開,意想合則氣收歸丹田斂入骨髓而肢體合。開即放,合即收。意想轉圈時,則丹田內轉,氣亦轉,發動肢體同時轉。如此開合鼓盪,聚散收放,循環周流,越練丹田之氣越充盈、越滿足,充塞周身,舒張肌膚,猶如充滿了氣的皮球一般,在旋轉,在滾動,不知手舞足蹈,惟有丹田在吞吐呼吸和內轉。丹田氣越足,則周身氣力和內勁越大,練拳如同生龍活虎。

丹田是練精、氣、神之竅位,分上、中、下三丹田,又有五丹田之說。上丹田在眼眉間祖竅深處,中丹田在臍與命門之中間,下丹田在會陰穴深處,前丹田在肚臍神闕穴,後丹田在兩腎中間命門處。上丹田主練神,中丹田主練氣,下丹田主練精,後丹田主練精氣轉化,是內氣出入之門戶,前丹田主練神氣轉化,是心神、腎志交通之門戶。練功練拳時,這些丹田都會在發生作用。待功行圓滿時,凝神於下丹田則沉重如山,注神於中丹田則得中和之道,凌神於上丹田則至虛至靈。

六、練拳似自我按摩

練太極拳的過程亦是自我按摩的過程。古人稱之為「氣血周流自按摩」。當練到丹田能自發地一呼一吸,混元氣能鼓盪發動時,即腹內松靜氣騰然,促進了腹肌伸縮和膈肌升降活動,起到了自我按摩腹部和大小腸、膀胱、脾胃、腎臟等內臟器官的作用。當練到會陰下丹田能自動地一伸一縮,而且發熱跳動時,起到了自我按摩膀胱和肛門括約肌的作用。練拳時旋腰轉脊,兩腰抽換,命門與腎發熱,起到了自我按摩兩腎與命門的作用。胸腹開合摺疊,運化胸中太和元氣,調節了胸、腹腔壓力,起到了自我按摩心肺脾肝腎五髒的作用。周身十八個關節小球的螺旋纏繞,起到了伸筋撥骨,舒縮肌膚、血管、神經,滋潤骨膜、靈活關節的自我按摩作用。當練到身上發熱、或筋肉跳動、竅位發熱發脹或跳動、熱流串動、甚至熱氣盤旋全身時,就起到了自我按摩肌膚、筋韌和穴位的作用。另外,鬆氣震腳所產生的顫震,鬆氣放勁所產生的顫抖,一松一緊時的收斂和充張,以及眼神的收放與顧盼,都具有自我按摩的作用。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練太極不能忽視的腿部練習,速速練起來!
柔弱的太極拳豈能無堅不摧!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