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25歲年輕人,都讀過什麼書?

古代的25歲年輕人,都讀過什麼書?

這是憂國詩人馬鐵鎚的第

006

篇內容


少壯不努力,老大當小編




你讀過多少本書?大多都是什麼時候讀的?

我想80%的中國人的回答都是學生時代。




9年義務教育,4年大學生活,是多少80、90後的共同記憶?嚴格來講,很多青春影視劇都有些「本末倒置」,忽視了本該是這十幾年的主角:







作為教育的一部分,雖然我們夠嗆能找到「黃金屋」和「顏如玉」了,但是可以說:

是讀書成就了我們

。那麼,在更加信奉「

知識改變命運

」的古代,他們都會讀些什麼書?




十年寒窗,沒有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沒有魯迅巴金朱自清,他們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樑刺股地讀書,到底在讀些什麼?







 綜 述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三字經》



不同於大眾對書生「十年苦讀」的認知,總的來說,古代書生的讀書情況可以說是

「三十年大成」




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讀書就和考取功名脫不開關係了,所以大部分家庭的教育目標並不是現代人的

「好好學習,上個好大學,然後找個好工作」

,有條件送孩子上私塾學習的家族,對孩子的教育目標一般都是:

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儲備文官







歷朝歷代的讀書情況不盡相同,但基本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十年誦讀:6歲-16歲 




啟蒙

期,

主要是背誦並默寫全文。

跟背單詞一樣,每天溫習舊書,背一遍不打奔兒,就可以學新書,不然繼續背舊書。當然啦,這個時期基本上都是基礎經典。




六歲,

讀《三字經》、《小學集解》、《千字文》、《幼學瓊林》、《百家姓》等蒙學經典,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







八歲,

主要讀四書,主要是

《孝經》、《大學》、《中庸》,用以建設基礎三觀。然後開始讀《孟子》、《論語》用以建設深度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九歲,

要學一些天王和農學曆法,讀《詩義折中》、《書經圖說》等。




十歲到十五歲,

這時候要過五經關了(最開始只有五經,後來在五經的基礎上擴充成十三經了)。《詩經》、《周易》、《禮記》、《春秋》、《爾雅》、《說文》、《左傳》,這時候就建立高階的世界觀。這時候差不多就可以試試考秀才了。




這裡需要補充一下:這期間還開始了音樂和舞蹈的學習,主要是《勺》(文舞)、《象》(武舞);體育課主要是射箭和御車。




讀書階段:基礎教育(開蒙)


學習內容:背誦理解蒙學經典、四書五經乃至十三經


學習地點:家庭教師或者私塾


畢業標準:考取秀才





 十年講貫:16歲-26歲 




從十六歲開始,

過完四書五經關,基本上就結束背書階段,這時候你就要開始寫東西做輸出了。輸出的同時,是把讀到的知識加以思考。







《古文觀止》、《古文釋義》、《文章軌範》、《古文筆法百篇》、《古唐詩合解》、《賦學正鵠》、《駢體文鈔》、《六朝文絜》、《昭明文選》等高考作文輔導了解一下。




並且二十歲以後,基本上還會提前開始一些史書的閱讀,基本上都是讀《史記》。





讀書階段:高等教育


學習內容:古文觀止等


學習地點:縣立書院、私立書院


畢業標準:考取舉人




 十年涉獵:26歲-36歲 




在古代,基本上考上舉人,就完成

「升階」

,吃喝不愁了。但是要上想做高官,徹底逆襲,則還要經過會試、殿試來考取進士

(考進士是極少數人的事)

。這時候基本上是一個博覽群書的狀態,通過廣泛的涉獵,來提升能力。








這時候史書是大頭,常讀的有《史記》、《漢書》、《東觀漢記》、《資治通鑒》、《通鑒輯覽》、《綱鑒易知錄》、《史論》等。




各朝還會有專門的教科書,

宋朝是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元朝是朱熹的集注,明代是《四書大全》、《五經大全》等大全,基本上就是抄襲元朝的教材而成,清朝用《欽定四書文》做教材。




說到這,其實有一部中國歷史上避不開的書沒有提及,它就是《永樂大典》。

這本書有22,937卷,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更加讓它神秘無比的是,這本書的原本,一直下落不明。









講了這麼多,實際上你會發現,

其實古人的讀書,更加功利更加註重應試。

絕大多數人看四書五經,是直接導向要考公務員的。




這可能是中國教育千年來一直被詬病的地方了。古代讓你修身齊家盡忠報國,現代讓你好好學習然後找個好工作,我們

特別缺乏目標感和人生夢想的教育。




應試教育、技能教育只會造成一個結果:發張試卷,誰填得好,誰就是優秀。

從沒有人教你,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要去給自己設立什麼樣的目標(不是考多少名,掙多少錢,達成什麼樣的業績)。








對於每個人來說,比受教育更重要的是自我教育。每個人最大的職責不是盡忠盡責盡孝,而是四個字:

找到自我。





是如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去尋找自己,去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誠心正意,永不停息。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不是為自己而活,

是逃避,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回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




教育最好的結果是什麼?

或許就是讓一個人,能最終成為他自己。




? end ? 





(尋晷者升級版上市!戳下圖即可入手


可拼團,可領券,戳下方標題可知詳情▼


寶二爺這種奇表今天又重現了……


注意:五一假期(4月29日-5月1日)貨棧延遲發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公公這樣鬧新娘?歷史上5個同等尷尬的瞬間
歷史上竟真有「香妃」這個人?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