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優勢與局限 父母善在自我整合寬容與變通 只為適配孩子發展

優勢與局限 父母善在自我整合寬容與變通 只為適配孩子發展

21世紀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可謂嘔心瀝血,也滿懷期望。在父母不遺餘力塑造子女的同時,子女也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他們的需要,並平等、合理地對待他們。這著實考驗父母的功力,既讀得懂孩子,又搞得定自己。

為人父母者的一大挑戰就是自我整合。教育孩子之難,難在父母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能省察自己的優勢與局限,是否樂於寬容與變通。因為這將決定他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決定其教育自信值能否適配孩子的發展。

提不提前學、搶跑不搶跑,很多父母猶豫不決、首鼠兩端甚至言行不一,表現出不小的焦慮。焦慮程度的高低與什麼相關呢?與孩子入學後的學習表現、學業推進順利與否相關,與所處學校班級的氛圍、要求高低相關,與孩子班內老師是否非常好強、易苛求相關,當然還與社會風氣、所處地域經濟文化發展程度相關。

焦慮是種狀態,背後是深深的擔憂。過早、過度學習的父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然也怕孩子在課業負擔下抑鬱痛苦、了無生趣;強調自由成長的父母不願孩子苦讀過久,消弭了興趣,厭惡學習,但孩子如果因此落後,成為班級處境不利的學生,也是家長難以接受的事。

一旦心裡有怕,就不可能有貫通一致的教育,還會讓父母防禦、對抗,把成績與自由對立,把家庭目標與學校教育對立,把讀書與厭惡、抑鬱情緒打包。如石曉甘所言,感覺被刺痛,可能就會自我中心、自作主張,看不到孩子的內在渴望。

父母執著時,不妨想想:堅持自己的教育觀重要?還是積極探索孩子、回應其當下的成長需求重要?自己的那分堅持又從何而來?回到自身,父母的覺察功課有很多,自我和價值觀、文化經驗、被壓抑的情緒、自己的信念和模式,需求和願望、作為榜樣和影響力的主動性和能力等。安納說:「不敢承認『野心』,逃避『搶跑』,根本上心存對失敗和對未知的恐懼吧。」孩子既已看到,想必生活中投射內心的事情與決斷有很多。有追求的父母請真正做到與孩子一起成長。

為父母者的一大功課就是讀懂孩子。看到孩子行為、聽到孩子說話、理解孩子心聲、及時順勢引導。被老師批評,石曉甘的孩子感覺沮喪無力,被同學甩在一邊,孩子很委屈。旁人看了也會像曉甘一樣心疼。如果走到孩子身邊,俯身下來,告訴他:「我知道你不好受,還很害怕,怕老師批評,怕同學不理你。我們看看有什麼辦法把害怕趕走,媽媽幫助你。」這樣,孩子會感覺被接納和關懷,也能接受父母的正向引導。

學步的時候,孩子磕碰摔跤,賴在地上哭鬧不起來,父母知道要鼓勵他自己站起。進入學校生活,會有很多相仿的時刻或階段,孩子需要的是成人首先別深陷自己的情緒,同時關照到他的感受,策略地擴大認知和行為。

「我們同學什麼都懂」「他打我,還有人跟我玩。報告老師就更沒人跟我玩了。」「沒有人願意跟學習差的人當朋友。」孩子想要交朋友,來到學校他最渴望的是友情、接納,滿足歸屬感,這個時候,非常需要媽媽的回應。安納也有類似遭遇,「每當我言語中流露出『我好想得到……』」「我想競爭……」之類的意思,父母都會趕緊衝過來撲滅「野心之火」,告誡她,成天和別人爭,有什麼意思?

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樣一個個體、有什麼樣的發展潛力,成長的一般規律和個體差異是什麼,他適合怎樣的教育……這些以孩子為基點建立的家庭教育認知,或許能帶來不同的格局。如石曉甘可以藉助孩子強烈的人際動機,幫孩子在學習上加把勁,不一定非要等待「激發學科興趣的時機」;安納如能被允許努力爭取當尖子生,也不會在學習中感覺異常疲憊,無所適從。

或早或晚開始的學習、爭取好名次,可以行為苦、心不苦。如果孩子有了恰當合理、內外結合的動機導引,正向及時的反饋以及成就經歷等,採取什麼方式和途徑,其實並不重要。

為父母者的一大提高就是澄清觀念。家庭塑造人的力量,遠大於人們的想像。每個人都是家庭價值觀的呈現。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傳統、習俗的東西,也有一些家庭規則。這些規則凝結成了教育觀,反映父母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我們做個開心的普通人就好,不用和別人爭什麼。」「不求你拿多麼靠前的名次,也不要爭取那些名頭,和以前的自己相比進步明顯,這就是最大的勝利了。」安納的父母一定知道他們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想清楚,沒有給孩子的發展預留出空間,給自己的教育預留出新的可能性。

你的教育觀是什麼?你的教育觀里多少是針對孩子的成長規律的,多少是為了展示自己具有開明的教育理念的,多少是為了從眾或不從眾的?又把多大的氣力用在實現這些教育觀上?

不搶跑的自由成長意味著什麼?絕不是什麼也不做。培養生活、行為好習慣,磨練專註的意志品質、自制力,使其善於自我管理,廣泛激發興趣,在運動、閱讀、溝通上打好基礎,提高交往能力……帶著這些特質來到學校的孩子,從學習、交往中提升自尊自信不會是難事。

不只爭朝夕,但要自知努力;不搶跑好勝,卻可努力爭強。

期盼父母能夠覺察並率先突破自我的局限,懷揣一顆自由心,給予子女更開明的指引;也期盼幾千年的文明演進幫助父母更善教育、更懂孩子,適應科技創新、財富增長、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父母能夠智慧靈活地陪伴每一個孩子成長,呵護著他們心中的良善和動力,溫厚有餘地紓解他們成長的衝突,闊步於世,又閑庭信步。

(作者任教於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

朱虹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5月04日 07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關注 中國面壁者
美歐多國聯手「杯葛」俄羅斯 幾乎同時宣布驅逐俄外交官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