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再整天粘著我了……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再整天粘著我了……

Photo by Janko Ferli? on Unsplash

| 張紅鳴

???

女孩玲玲今年小學六年級,以前她是很乖的孩子,比較黏媽媽,媽媽也很享受這種親密。

以往同事朋友見到都會誇獎她,媽媽總是很開心。

但是今年以來情況有些變化,玲玲和媽媽講話沒像以前那樣主動了。以前大大小小事情都喜歡和媽媽說,現在更多的是沉默,喜歡躲在房間里,有時見她獨自在裡面寫些什麼。

Photo by Artur Rutkowski on Unsplash

媽媽幾次想引她說些什麼,她都說沒什麼好說的。

有一天,趁女兒不在家時,媽媽進房間悄悄翻了一下她寫的東西。筆記本裡面記載有學校里的事情、一些心情、一些文學的詩歌佳句,還有記事備忘等,媽媽感到有些失落。

原來女兒寧可在這裡自說自話,也不願對媽媽說。

晚飯時媽媽忍不住對女兒說,有事有想法第一要對媽媽說比較好……

誰知女兒的反應出乎意料地強烈,說媽媽管得她太多,沒有給她一點自由,她很煩!

平時媽媽說了什麼她總要和媽媽擰著說,比如,現在出門衣服要挑一下,還會在鏡子前面擺弄會兒。媽媽說小孩子不要注意這些,她不但不聽還故意把頭髮梳得怪怪的。

媽媽不知道孩子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自己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什麼,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她愛她。可是現在,卻不知道該怎麼與她相處才好。

其實,

這位母親提出了一個,

幾乎是所有家庭共有的問題,

在這樣的問題面前,

我們諮詢師首先會給出的是

「恭喜你,女兒長大了」!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

原本聽話的孩子一到十三四歲或者十五六歲就不可愛了,總愛和父母對著干,有什麼事寧可憋著也不跟父母說,這種狀況可持續兩三年甚至更長。

有些孩子表現得針鋒相對,有些孩子表現為消極對抗。

這是因為孩子長大了,不再是亦步亦趨,有了自己獨自的內心想法和自己的評判標準,形成這一個轉變的獨特時期,被心理學給予了一個「逆反期」的稱謂。

在這個時期,孩子也很煩惱,母親也很苦惱。

孩子的心境沒有了以往的平靜,那種唯父母「大人話語是從」的時期是簡單明了省心省力的,現在念頭問號很多,不滿和異議常常冒出來作祟。

Photo byHenrikke DueonUnsplash

父母面對這樣的孩子措手不及失落茫然,有的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固有的方法,矛盾發展加深影響到日後;

有的明白後調整關係和轉變自己的方法,進入新的平衡。

「逆反期」,

是一個人從兒童到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

到了青春期,

除了身體方面的變化外,

思維方式也由兒時的形象思維

轉變為抽象思維,

自我意識的逐漸加強。

如你的孩子,她喜歡躲在自己的房間里,寫東西照鏡子,這些是這個階段的她樂於做的自我陶醉的事情,作為母親,你不妨給孩子創造這個環境和條件,讓她自得其樂最好,而不是去限制或者打擾到她。

Photo byWang XionUnsplash

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在與父母親、老師等大人的對抗中獲得存在感。

這個時候的少男少女容易衝動,甚至做出極端的事情來,比如頻繁地出走、自殺等。

父母想要和孩子回到從前的關係模式」是不可能的。而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需要的是調整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主動接納「逆反期」。

接納的第一步,是尊重。

1

尊重孩子的隱私。

逆反期的孩子會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私人空間,對父母有刻意的躲避行為。

但是,父母就算再有好奇心,也不能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不然孩子就會感到被侵犯。

如果要進入孩子房間,可以先敲一下門,這樣孩子就會感到舒服。

父母在說話方式上也要注意,少一些批評指責,多一些認同、理解、建議和商榷。

Photo byLes AndersononUnsplash

2

切忌一言不合就「高壓」!

有些家長,一旦發現自己和孩子的觀念相悖,就實施「高壓政策」,要求孩子對父母的觀念妥協。

結果孩子立馬離家出走幾天不歸,有的甚至多次離家出走。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改變和調整至關重要。就算孩子破門而出,也要為孩子留著門。開門的鑰匙在父母手裡,為孩子打開房門,也是打開心門。

3

多關注孩子的優點。

有的家長在與學校老師的聯絡中,過多地關注孩子的缺點,要求老師嚴加管教。

其實,因為不周全和犯錯是孩子的常態和專利,專門挑出來講反而是一種強化。

對待成長中的孩子,要多一些積極的關注,少一些消極的否定。

4

切忌壓制孩子的表達欲。

這個階段孩子很喜歡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不少家長往往會呵斥道:「小孩子懂什麼?!」,或者說:「大人說話小人不要插嘴!」

有時大人不經意的話往往就此壓制了一個孩子的積極性,還可能會影響到他今後人際關係中的狀態,變得消極,缺乏一些主動性和責任心。

經常有這個階段的家長來諮詢怎麼面對火藥味很濃的孩子,問怎樣講話孩子能聽進去?

其實最簡單的回復是首先父母要聽懂孩子的聲音,包括孩子聲音背後的聲音,這就是理解和換位思考,甚至從孩子看似荒謬的聲音中抓取到合理的成分。

當你們聽進去了,你們與孩子的對話才有了基礎,渠道是暢通的。

Photo byFarrel NobelonUnsplash

我的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時,我們就有意識地讓他參與家裡事情,小到出行大到換房子,主動聽他的意見和看法,讓孩子參與,給孩子發言權。

其實,我們這樣做的原因,倒不是他真有什麼真知灼見,而是重在讓孩子參與,樹立參與意識,而參與就是給孩子自我意識和成熟的機會。

我的孩子現在工作了,在單位群體中獨立有主見,也養成了關心家裡事的習慣,會主動為家裡操心一些事情,很有自己的見地。

現在時代更新那麼快,孩子的許多意見建議,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與此同時,我們也收穫了一份來自孩子的關心和溫情,而這個種子,是早早就播下的。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能總會想:以前總粘著我的孩子,怎麼現在跟我不親了?

其實,父母應該換個角度來思考:孩子的小腦瓜里在想什麼呢?我得多了解了解呀!

本文原載於《家庭教育》2015年上半月版第4期,作者:張紅鳴。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新媒體編輯:沈蕙澤,新媒體責任編輯:何彩琰。圖源:見標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你「心理虐待」過你的孩子嗎?

TAG:浙江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