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社科院辭條的撰寫特色

中國社科院辭條的撰寫特色

《北辭》中國社科院研究機構的釋文撰寫要重點突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機構的發展簡史中的重要歷史背景進行介紹,以突出辭條的文化性;二是突出介紹取得的科技成果、進行的特色研究等內容,以體現科研機構的研究特色,凸顯其行業地位;三是突出介紹科技名家,包括首任院(所)長、取得重要科技成就的代表人物等;四是注意突出其和北京之間的聯繫。

突出歷史背景,彰顯文化特色

社科院眾多研究機構都有較長的歷史積澱,雖然後期多經改組、整合,但其前身的歷史文化積澱仍是釋文中注意突出的內容。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其前身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社會調查部,於1929年改組成立社會調查所,1934年與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併,稱為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45年更名為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所先後經歷了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經抗戰烽火之洗禮、見亂世中國之重生、立時代改革之潮頭、發經濟理論之先聲,釋文應對其歷史變遷進行重點介紹。

突出科技成就,彰顯行業地位

中國社科院建院以來,以學術著作、科學論文、調查研究報告、資料翻譯和文獻整理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各界提供科研產品。許多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釋文中對這些開創性的成就要進行重點記載和詮釋,注重其在相關行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扮演的重要角色。如經濟研究所「在國家經濟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代表了中國經濟學研究的發展主流」,考古研究所「開拓了中新中國的考古事業,建立中國的考古學科體系」,社會學研究所的建立「標誌著中國社會學學科的恢復、重建和發展工作正式開始。此後不久,全國範圍正式恢復社會學學科」等。

突出名家學者,彰顯大師風範

中國社科院匯聚和造就了一大批為新中國社會科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學者,他們是新中國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傑出代表。釋文中突出介紹了各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同時對於建院時期的首任院長及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給予了重點介紹。如歷史研究所的曾任所長郭沫若、陳垣、侯外廬、尹達、熊德基等,考古研究所的鄭振鐸、尹達、夏鼐等,通過對名家學者的介紹,彰顯出研究機構的學術地位和大師風範。

突出北京關係,彰顯地域特色

《北辭》作為地域性辭典,在科研機構撰寫時也要突出其與北京之間的關係,詮釋出其北京特色。對於科研院所類辭條,其收條時以北京地域為前提進行收取,在釋文介紹時則要重點介紹其在京所在位置、在京分支機構、在京舉辦活動、在京取得成就等內容,彰顯其地域特色。如考古學研究所在其成就介紹時可著重點出其在北京元大都、北京明定陵等遺址考古時取得的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辭苑沙龍 的精彩文章:

如何撰寫「傳染病」類辭條

TAG:辭苑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