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五湖四海華聯人,知道您家鄉地名故事嗎?

來自五湖四海華聯人,知道您家鄉地名故事嗎?

Ever Eternity

 Ever Eternity

Dennis Kuo 

00:00/09:00

▲點擊就可以收聽哦~(記得調小音量)

中國每一個地名都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些古老的地名更是如此,廣東不缺歷史,幾乎每一個縣,每一個市地名的產生都源於一段歷史,那大家知道自己的家鄉名稱的來源嗎?現在老廣通就帶大家探討這個問題,但是由於歷史的記載不同,說法可能會存在差別。

首先當然帶大家看的是廣州

廣州除了這個名字,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別稱那就是羊城。

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 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 建有「楚庭」, 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 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 孫權為便於統治, 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 「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 才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羊城的來歷:傳說古代有五位仙人,各自騎了一隻羊到廣州遊玩,他們走的時候,留 下一莖六齣的谷穗,祝福這裡的老百姓永遠豐衣足食。藝術家們為了紀念這五位仙人,就刻 了一座石雕放在越秀山上。這樣一來,卻引起一番爭論。 原來藝術家的雕像同神話傳說的五隻羊不一樣:五隻羊的大小不同,而且相差甚遠。一隻巨 型的山羊雄立頂端,彎角、圓眼、飄髯,顧盼生姿。其它幾隻羊環繞在它的下邊,有隻小羊 ,還鑽在母羊身子低下吮奶哩。面對這組雕像,有的人讚不絕口,說:「好極了,真是匠心 獨運,突出了一隻羊,使整個羊群都活了。」有的人卻提出疑問:「這怎麼行呢?只突出一 只羊,那幾隻羊豈不顯得無關緊要了么?再說,那隻吃奶的小羊,仙人怎麼騎呢?」由於雙 方爭執不下,《五羊石雕》的公開陳列只好拖延下來。但後來藝術家的巧妙構思,還是被人 們接受了。圖為越秀山廣州標誌——五羊石雕

關於廣州的歷史,首先就必然了解南越國的歷史,但是由於版面有限,老廣通只能帶大家提到這裡,而關於南越國,以及廣州從西漢到清朝所發生的風雲變幻,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去多加了解一下,建議去南越王墓,南越王宮宛,以及沙灣古鎮,陳家祠,粵海第一關黃埔古港,就可以了解廣州這一座城市的歷史。

下面老廣通帶大家了解廣東部分市縣地名來源的歷史(但是由於版面有限只能涉及其部分) :

▼佛山

佛山古稱季華鄉。東晉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昆耶舍尊者航海東來,在境內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傳授佛教。他回國後,隨著時間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銅佛三等,就在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銅佛。從此把季華鄉改名為佛山,這是佛山得名的由來,所以佛山有這樣一句傳統諺語:「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這寺毀於戰火。

▼汕頭

明嘉靖九年(1530年),該地形成沙脊,稱作「沙汕」。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該地區建炮台、煙墩,稱作「沙汕頭」,清政府在這裡設站收取鹽稅,簡稱為「汕頭」。

▼潮州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第二年,義安郡改名潮州。因該州南部瀕臨大海,潮水在此漲落往複,故以此命名。潮州歷史可謂悠久,就有潮州古城,開元寺,廣濟橋等諸多歷史古迹,由於唐宋八大家韓愈貶到此,潮州大唐之風盛行。

▼韶關

隋開皇九年(589年),此地改設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曾在曲江縣武水邊開設稅關。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將原設於南雄的太平關移至曲江湞水邊,後又在曲江城北門外增設稅關,韶關之名即由此而來,韶關屬下轄管有曲江縣,曲江縣由於武江九曲彎曲而得名。(圖為南雄梅嶺古道)

▼肇慶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該地由端州升格改名為興慶府。政和七年(1117年),廣東轉運使燕瑛從北方父老口中得知,八十多年前西夏王元昊將首府興州改名為興慶府(即今寧夏銀川市)。燕瑛認為大宋朝沿用西夏首府舊名,顯屬不妥,便提議改名肇慶,寓意「開始帶來吉慶」。這一建議得到宋徽宗的認同。

▼陽西 織篢

老廣通單獨給大家列舉這一個地方,因為它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一個故事,陽江陽西縣的朋友都知道有一個鎮叫「織篢」但是這一個字應該如何讀呢?正常的讀音應該是gong,但是當地人的讀法卻是long第三聲,這就很有意思了,這就涉及到當地的一個歷史 :陽西以前叫做倉面,傳說是姓梁的和姓鐘的在那裡紡織竹器,竹器多是立方形,低身的叫箱和高身的叫篢,用作藏衣物的。這個沙灘居住的人口多了,成為自然發展的山水農產品的集散地,但仍沒有集市的地名,不少的外地來人到來趕圩,路經土主廟,便問在織竹器的老人這個是什麼圩,在樹下的老人是個聾子,以為別人問他在做什麼,他便隨口答是"織篢",來人便把這個名字記下,此後人們就把這個集市命名為織篢圩, 篢這一個字新華字典解釋是「竹子,籠子」織篢就是以諧音而得來的地名。

▼河源龍川佗城鎮

這一個位於河源龍川的一個小鎮,歷史尤為悠久,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這一個地方和誰有關,沒錯,這就是趙佗,趙佗曾經做南越國王之前,任的是龍川縣令,趙佗本身是河北正定人,由於秦始皇派它出兵50萬征南越,而使到許多北方士族攜家帶口來到了河源佗城鎮,這就成為這個地方是廣東省姓氏,祠堂最多的地方,全村有130多個姓氏,也被冠名中華姓氏第一村,而這些族人後來分散在廣東廣西各地,我們很多廣東和廣西人很有可能祖先就在那裡居住過哦,佗城鎮古迹頗多,趙佗故居,越王廟,越王井,姓氏祠堂,等等都彰顯出這個地方和南越國的緊密聯繫

除了這些地方外,由於版面的有限,老廣通只能簡潔的列舉部分其他市縣的得名,有這興趣的童鞋可以上網查找有關自己家鄉的資料:

四會:四會市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

三水:北江、西江與綏江匯流三水,三水也因三江匯流而得名,與上面四會有異曲同工之妙。

雲浮:「雲浮」作為地名最早見於唐朝。《新唐書·地理志》載,唐武德四年(621年)設勤州,天寶元年(742年),勤州改稱為雲浮郡,這是「雲浮」地名的由來。

清遠: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置清遠郡,清遠之名由此而始。該地古時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取此名即「清明廣遠」之意,表示在此治理要政治清明,眼光長遠(下面圖為清遠英德英西峰林)

湛江:1945年,中國收回廣州灣,因歷史上這裡設置過「椹川市」,後受唐人謝混詩句「人有水木湛清華」的啟發,故改「椹」為「湛」,釋「川」為「江」,使市名更有瀕臨海濱之意,這個是比較新的地名了。

▼私立華聯學院

私立華聯學院,另稱廣東華聯大學,座落於廣州天河區東圃小新塘合景路,創立於1990年,由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原廣東民族學院)等廣州地區部分普通高校離退休教授聯合創辦。學院於1994年4月26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具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學院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學院取得了招收外國留學生的資格。

1、1990年華聯大學「借窩生蛋」在華師大,是為華聯「校中校」時期。圖為華師大教工俱樂部外景

2、1992年華聯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侯德富校長在成立儀式上講話。

。。。。。。。。。

。。。。。。

。。。。

12、2005年1月15日華聯新校園奠基儀式,開始實質性「建窩生蛋」,即建設新校園培養更多人才。

。。。。。。。。。

。。。。。。

。。。。

待補充下次見

文字: 老廣通、華聯官網

封面: LongTou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告知刪

留言區

你去過哪些地方呢?

爆料、投稿、合作

↓請加小編微信↓

向TA表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華聯 的精彩文章:

TAG:微華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