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孫儷又帶孩子野去了:有一種病,叫大自然缺失症

孫儷又帶孩子野去了:有一種病,叫大自然缺失症

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摸爬滾打的孩子,才會在碰撞中把握分寸,在跌扑時控制力度,在受困時探索路徑,才能煥發出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四月初,孫儷在微博上分享了一組圖片並配文稱:

孫儷又帶孩子野去了:有一種病,叫大自然缺失症

原來,孫儷攜小花去朋友的民宿吃飯,被這裡的依山傍水,吃野菜,喝山泉水,用山泉水洗澡的生活美翻了。

關注孫儷多了,發現娘娘帶娃獨具特色,不愛到商場,遊樂園以及高檔會所流連。一有空,夫妻倆就帶孩子到高山大海野地里去瘋去跑。甚至,為了保證足夠的時間帶孩子遠足,孫儷去年一年只接了兩部戲。當助理見縫插針忙著為她制定工作計劃時,她戲謔地說「助理要失業了。」

孫儷為何熱衷於帶孩子到大自然里去瘋去浪?

因為她深諳一個教子理念: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才是早期教育最簡單有效的途徑。

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玩具圖書琳琅滿目,故事機,早教機以及電腦電視遊戲機手機隨處可見。看似豐富多姿,迅疾高效,實則對孩子的認知造成致命缺陷。

美國摩爾教授指出:「多媒體給人的體驗是間接的,替代的,失真的,雙感官(只有看和聽,沒有觸摸),而且是形式單一的。」

這極大限制了孩子的多感官發展。

當汗流浹背在影視劇中展現;

當林海茫茫從圖書中見到;

當坎坷崎嶇在動畫片中獲得;

當征服艱難險阻從遊戲中感受。

孩子的知識庫存變得蒼白單薄,遲鈍無感。長大後成為電腦遊戲里的百變神通,現實生活中的白痴無能,以及人際交往中的畸零人。

孫儷又帶孩子野去了:有一種病,叫大自然缺失症

因為缺乏對自己身體和身邊事物的掌控能力,變得不自信,不敢創新。近視,肥胖,身體協調性差,並且容易出現暴躁,焦慮,抑鬱,極端等心理問題。

兒童發展心理學表明:孩子的發育,來自於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和味覺。這些感官綜合發動,全天候無死角接受外界刺激,才有孩子的不斷生長發育。

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摸爬滾打的孩子,才會在碰撞中把握分寸,在跌扑時控制力度,在受困時探索路徑,才能煥發出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回溯人類發展史,在貧瘠簡陋的條件下,人們生生不息,發明創造不斷刷新,名家大師群星閃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有足夠的機會,投身大自然懷抱,汲取天地精華。地靈方能人傑,大自然才是人類真正的母親。

如何在現代文明圍剿下,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膜拜,重建孩子與大自然的親密連接呢?

轉變觀念

孫瑞雪老師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裡面寫到:「沙子和水是大自然賜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任何一種玩具都無法與之相媲美」。

不願帶孩子到外面去,除了嫌累怕麻煩顧忌危險之外,主要是有一種「臟」的意念作怪。這才是大錯特錯。科學家指出,在幼年期,如果過於保護,沒有很多機會接觸大自然里的寄生蟲,病毒和細菌,長大後得過敏哮喘和免疫系統疾病的幾率會高很多。

孫儷又帶孩子野去了:有一種病,叫大自然缺失症

限制孩子電子產品的使用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公共場合或者家長忙於做事,為了安撫哭鬧不止的孩子,隨手地給孩子一個平板電腦或者手機,孩子像含到安撫奶嘴一樣,立刻安靜下來。然而,推出平板電腦的喬布斯卻盡量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ipad,因為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有多麼致命。帶孩子到大自然和人間煙火中去熏陶,才是控制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的最佳途徑。

帶孩子到大自然中浸淫磨鍊。

當王詩齡在兵馬俑參觀,甜馨在日本遊玩,奧莉在海邊度假的時候,樂嘉卻帶著四歲女兒在酷暑的烈日下,在甘肅張掖徒步穿越沙漠,4天76公里。樂嘉在微博中寫到:「孩子,我想告訴你,為什麼做事情一定要堅持到底?!」除了學知識,長見識,到艱苦環境中錘鍊意志,也是帶孩子投身大自然的應有之義。

充分利用周邊環境和設施

我們沒有名人那麼豪闊,那也沒關係。公園小區的樹林綠地,窗邊,樓角的花圃,家裡的魚缸,自養的寵物,都是孩子與大自然親密連接的媒介。撿幾片落葉製成畫,將日出晚霞寫進文章,觀察小動物寫出觀察日記,親自做綠豆發芽實驗……大自然和日常生活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樂趣和資源。

當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喚不醒,當家長為孩子的肥胖或豆芽體型,懶惰,沒耐心的毛病發愁,請走出家門,帶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你和孩子付出的是汗水,收穫的是快樂和成長。

孫儷又帶孩子野去了:有一種病,叫大自然缺失症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