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年輕的節奏:當青春遇見「青春」

年輕的節奏:當青春遇見「青春」

原標題:年輕的節奏:當青春遇見「青春」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習主席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引用了辛棄疾的這句詞。


五四青年節前夕,記者走進習主席親自視察過的部隊——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該部是我軍序列中最年輕的部隊之一,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是我軍人才方陣中最具活力的群體之一。訓練場上,戰機轟鳴,激情飛揚—



起飛,青春的姿態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起飛前準備。 解放軍報記者張雷攝

年輕的節奏——


「世界上其他軍事強國,干航母的歷史都有100多年了,我們才幾年?要趕上他們,不爭分奪秒地干,不拚命去追趕,能行嗎」


晨曦微露,西太平洋某海域海風獵獵,波濤翻湧。在殲-15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中,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袁偉駕駛戰機,衝出遼寧艦甲板的艦艏飛上藍天。


在我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梯隊中,袁偉是最年輕的飛行員之一。30歲出頭,他已是我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中的主力。在此次航母編隊跨島鏈訓練中,袁偉參加了首輪空中自由對抗演習,贏得了對抗勝利。


此時,遠在千里外的某艦載機訓練場,年僅26歲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何志也正駕駛殲-15戰機,從陸基模擬航母飛行甲板滑躍起飛。為了成為合格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他已經訓練了1年多。


同行都羨慕何志的年輕,而何志自己卻感到時間緊迫。他告訴記者,西方一些軍事強國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在他這個年紀,已經具備從航母上起降並進行空戰的能力,而他自己還在學習海上著艦起降。


感到時間緊迫的豈止何志?


「現在我們培養一名合格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所用的時間,比以前大幅度縮短了,但還是不夠。」艦載航空兵某部政委張中明告訴記者:「航母的戰鬥力建設,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培養必須趕在前面。」


這種緊迫感造就了該艦載航空兵部隊快節奏、高強度的訓練模式。而快節奏的背後,是年輕的飛行員們必須面對的訓練中的諸多挑戰。


等到何志飛完當天的訓練課目,時間已經是下午。走下戰機,他又趕到著艦指揮位置,跟著大隊長曹先建學習著艦指揮,仔細觀察每一架飛機的起落狀態,詳細記錄各種數據……

下午4點多,何志和戰友們一起從艦載機訓練場撤回。一路上,他還在跟戰友們討論空中協同方案。


吃過晚飯,在大隊長曹先建和副大隊長張敏組織下,何志又和戰友們一起,就當天訓練中每一架飛機的表現,進行逐項復盤。等他們走出會議室,已經是夜裡10點多了。而這樣高強度的訓練,早已成為常態。


「這比當年高考不知道難多少倍!」這是何志對日常訓練最深切的感受。在加入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隊伍之前,何志已經是老部隊的骨幹飛行員了。可到了艦載航空兵某部,他一度覺得難以跟上節奏。


這種快節奏、高強度的訓練,甚至連地勤戰友們都感受很深。去年,該部組織精幹力量赴北方某訓練場開展集訓。持續訓練幾天後,機場保障人員找到他們說:「保障這麼多年,沒見過你們這麼乾的!這也太拼了吧?」


這種拼勁,正是來自於這支年輕隊伍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也代表了這些年輕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青春節奏。曹先建不止一次地跟年輕飛行員們說:「世界上其他軍事強國,干航母的歷史都有100多年了,我們才幾年?要趕上他們,不爭分奪秒地干,不拚命去追趕,能行嗎?」


夢想的力量——


「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本以為我們再奮鬥個十年才能上航母,沒想到自己這麼幸運」


一天的改裝訓練結束,耿維謙感覺有些累。他比何志大3歲,飛行經驗也更豐富。這本來是他的優勢。但殲-15戰機與其他戰機的操作規範有很大不同,甚至有的操作要領完全相反。以前飛其他機型所形成的操作習慣,如今成了耿維謙駕馭新戰機的「阻礙」。


晚上,耿維謙還是堅持加班研究以前的飛參數據,反覆觀摩其他飛行員的操作視頻。某艦載航空兵團團長徐英對他進行一對一指導,將自己的經驗悉數相授,對他的操作動作,逐個進行修正。


面對周圍很多年齡更小、學習進度卻更快的戰友,巨大的壓力始終縈繞在耿維謙的心頭。能讓他堅持下來的,就是他心中的「航母夢」「艦載夢」。這也是所有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夢想。

「如果能加入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隊伍就好了,一定要去航母上感受一下。」動起這個念頭的時候,史晉傑還是空軍某部一名年輕的飛行員。那是2012年11月25日,他從電視上第一次看到了艦載戰鬥機試飛員戴明盟駕機著艦成功的畫面,內心深受震撼。


熱愛天空的人從來都喜歡挑戰。「要干就干最難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這是很多飛行員的夢想。如今夢想成真,史晉傑自己總是覺得上航母的路很夢幻。


周小勇覺得自己與航母要有緣得多。剛畢業那年,他赴渤海灣某機場進行改裝訓練。他駕駛教練機,飛向某海域上空,正好看到下方一架黃色塗裝的殲-15試驗機在進行繞艦飛行。


在不同的飛行高度上與殲-15意外相遇,讓周小勇激動不已。


「以後艦載航空兵部隊還會選人,你們還有機會。」聽到部隊領導講起這句話的時候,周小勇正在南方海軍某部任職。雖然覺得未來還很遙遠,但他還是希望自己將來也能駕駛殲-15從航母上起航。


青春,正是愛夢想的年齡。當戴明盟等艦載戰鬥機試飛員實現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時,更加年輕的飛行員們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夢想,與航母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


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2013年,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正式成立,至今不過5年時間。在勝利日大閱兵、朱日和沙場大閱兵現場,殲-15戰機方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這是一群年輕的軍人。早期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選拔,對參選人員的經驗值要求很高,被選中的飛行員平均年齡也大。在積累了數年經驗的基礎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選拔適當放寬了對飛行訓練小時數的要求。該部招收到一批更加年輕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苗子,培養規模成倍擴大。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耿維謙、史晉傑、周小勇、何志等一批優秀的年輕飛行員踏上了逐夢海天的征程。


遇見大時代,是軍人的幸運。這些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將自己的夢想傾注於這支年輕的部隊,爆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在往後的歲月里,無論他們遇到多大的挑戰,承受多大的壓力,他們最深的感受依然是幸運和感激。

周小勇告訴記者:「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本以為我們再奮鬥個十年才能上航母,沒想到自己這麼幸運。」


青春的擔當——


「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不能對危險和犧牲有絲毫膽怯,否則就會被大海和天空吞噬」


「面海而興,背海而衰。艦載機事業必須有人去干,那就必然會有犧牲。」曹先建提到戰友張超時,眼裡依然有淚光閃爍,「戰友犧牲了,但我們干艦載機事業的信念從沒動搖……」


在艦載航空兵某部採訪,張超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從來沒有哪個群體,像年輕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這般時刻與高風險相伴。


在張超犧牲的20天前,曹先建就在飛行訓練中遭遇飛控系統異常。他緊急處置試圖挽救戰鷹,直至最後2秒才被迫跳傘逃生,身負重傷。


當張超犧牲的消息傳來,躺在病床上的曹先建眼淚橫流。但是,擦乾眼淚後,他最想乾的事,依然是重返藍天。


張超的犧牲,不僅沒有讓這群年輕的飛行員退縮,反而激發出了他們更大的訓練勇氣。


為了鼓舞士氣,該艦載航空兵部隊徐漢軍等領導身先士卒,駕機衝上雲霄。其他的飛行員紛紛用更高強度、更高水平的訓練來向戰友張超致敬。


張超犧牲幾個月後,在選拔新一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時,他們收到了來自海軍和空軍航空兵部隊更多的申請。甚至有地方青年打電話給海軍有關部門,詢問如何才能成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耿維謙就是在張超犧牲後,申請加入艦載航空兵某部的。他跟戰友們說,張超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航母事業開拓道路,他的身影就是我們飛行的標杆。


「戰友的犧牲固然悲痛,但我們不會恐懼退縮。飛行員必須理性看待每一次事故。」耿維謙從悲痛中緩過勁來,著手研究那起飛行事故的原因,尋找避免類似事故的方法。他說:「飛行就是在一次又一次險情中不斷前進的。出現了險情,知道了飛機的性能邊界,找准了操作方法,反而會讓往後的飛行更加安全。」


重傷的曹先建在經歷了兩次大手術後,再次以驚人的毅力出現在訓練場上。受傷一年多後,重返藍天的他,成功將殲-15艦載機降落在遼寧艦的甲板上。


「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不能對危險和犧牲有絲毫膽怯,否則就會被大海和天空吞噬。」曹先建告訴記者,面對生死挑戰,艦載機飛行員必須有一顆強大的心臟,練就膽大心細的強悍心理素質。


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們還有更多難關要去攻克。該艦載航空兵部隊正在探索加速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會越來越年輕。為了追趕世界最先進的訓練水平,他們日夜鑽研艦載戰鬥機空戰戰例,不斷加大複雜技戰術課目的訓練強度。


對照國內外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事業發展歷程,記者感嘆於他們用短短几年時間,走完了別國數十年走過的路。但這些傾情於航母事業的飛行員依然感到,探索的速度還不夠快。在這支年輕的隊伍心中,時刻有戰鼓催征。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偉大征程中,他們這種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激蕩在海天之間,繪就了這支隊伍的青春底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美國空軍紅旗-18軍演多機型聯合作戰演習
谷歌用VR技術重現瀕危歷史遺迹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