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的惡之華 噬子悲劇藝術

藝術的惡之華 噬子悲劇藝術

浪漫主義繪畫

浪漫主義繪畫可不像字面理解地那麼美好,它並不是對美好虛幻生活的直接描繪,相反的,浪漫主義繪畫產生於法國大革命失敗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

於是,大量知識分子便因苦悶開始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浪漫主義繪畫由此孕育而生。他們重感情而輕理性,重色彩而輕素描,他們不滿於現實,以求用誇張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現自己強烈奔放的感情。

(戈雅作《薩圖恩噬子》)

戈雅便是這浪漫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描繪的希臘神話故事《薩圖恩噬子》,與前輩畫家,諸如魯本斯的那種含蓄的,保留著些許人性的畫面截然不同對比魯本斯的「溫和」,戈雅直接刻畫了讓人難以接受的殘忍場景。

(魯本斯作《薩圖恩噬子》)

整幅畫面用大量的黑色渲染了一種昏沉、恐懼的基調,那身形扭曲地不成人樣的薩圖恩,表情猙獰,雙眼大睜,好像是觀眾的偷窺被發現了一樣,整個動作都被定格在了發生的瞬間。

他的手正抓著一副被啃食殆盡的嬰兒殘軀,一邊用力撕扯著這不完整的軀體,一邊用嘴咀嚼著帶血的筋肉。昏黃的肌膚使薩圖恩不再像以往繪畫中那樣充滿神性,散亂的白髮也使得瘋狂的惡魔形象更加真實。這讓本身與我們距離遙遠的神話突然變得真實貼切,薩圖恩因迷戀權利而使自己喪失人性成為野獸,這樣的故事本就具有借古諷今的意義,表現出畫家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懷疑。

同時我們不難發現,薩圖恩眼中除了恐懼與憤怒外,

還有一絲因噬子行為而產生的悔意與哀傷,

這與畫作《伊凡雷帝殺子》又有些類似。

(列賓作《伊凡雷帝殺子》)

《伊凡雷帝殺子》是俄國寫實畫家列賓所創作的油畫作品,

敘述的是伊凡雷帝在一次與兒子的爭吵中,用手中的權杖擊中了兒子的頭部,因失手至兒子死亡而悔恨交加的事

畫家為了增加畫面的恐怖感,有意採用了深紅與黑色相間的沉著色調,以加強整幅畫那沉重怪異的氛圍。紅色的地毯,更映出了這血腥的慘案整個畫面以伊凡雷帝為中心,由兩人在事發後的動態構成將事件定格。其子無力地倒在伊凡雷帝的懷裡,四分之三側斜躺使得畫面得到延伸和聚焦,將觀眾們的視線集中到伊凡雷帝那驚恐的瘦臉上,他瞪著兩隻驚恐萬分的大眼睛,終於在暴行後頓悟了這絕後的可怕舉動,他痛苦地摟抱著自己已然死去的孩子,他想要請求兒子的饒恕卻無濟於事,獸性和人性同時顯現在伊凡雷帝身上。那種不可逆轉的殺子之痛,預示著伊凡雷帝統治的滅亡,也向人們展示了殘暴的沙皇政府必將滅亡的原因。

(阿格桑德羅斯作《拉奧孔》)

相比前兩幅畫作,阿格桑德羅斯的作品《拉奧孔》雖也是由父親過失至兒子死亡的事件,卻不顯得那麼的血腥與暴力,相反的還透露著些許人性的偉大。拉奧孔因違背了神諭而受到了懲罰,即使全家泯滅,也要堅持真理的悲劇式英雄行為是值得我們稱讚的。作者在創作時抓住了拉奧孔奮起反抗的那一刻,那是三個由於痛苦而扭曲的身體,所有的肌肉運動都已經達到了極限,從而讓感到的痛苦流經了所有的肌肉與神經,使得悲壯慘烈的氣氛流露於整件作品。

正因為是悲劇,它更歌頌了脫離了神權統治的人文主義的美好,是西方人文覺醒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文章內容來自平日課題研究,我是藝設新媒體的子凌,在將來還將繼續為大家帶來藝術史的普及寫作

作者:子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尚設趨 的精彩文章:

用朋克風演繹古典

TAG:藝尚設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