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主動性,是需要自己培養的

主動性,是需要自己培養的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

——歌德

拖拉,是很多孩子都有的一種不良習慣,是一種「常見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幫助孩子認清拖拉的本質,讓孩子告別拖拉,以積極的應對方式調節,用平常心面對學習和生活,顯得尤為重要。

有一位專家,他四歲的女兒有一段時間非常熱衷於玩水。據這位專家描述,小姑娘有時洗個手就要洗半個小時,主要就是玩水,而父親就在一旁優哉游哉地研究她怎麼玩兒(心也是大……)。整個過程包括:製造漣漪,製造水泡,製造風浪,再丟入各種各樣的玩具,深水炸彈,水上過家家,海底探險,以及衝掉洗手液之後的泡泡大作戰。

我們這位專家的說法是:看她怎麼能把一池子水玩出那麼多花樣,挺受啟發的……

但是,如果時間比較緊,就不能讓她這麼洗手了。這時候爸爸就會用請求的口氣說:「這次請你快點洗手好不好?我們趕時間呀。」如果小姑娘不答應,爸爸還會誘之以利:「你能快快洗完的話,下次洗手爸爸幫你把水變成藍色的!」如果小姑娘還是不答應,爸爸就免不了要動用大人的威嚴……總而言之,爸爸知道,這次要孩子抓緊,是大人的需要,是大人請孩子幫忙配合的一件事。

所以,怎麼樣讓孩子不拖拉,某些時候就等於「怎麼樣請孩子幫我一個忙」。用這個思路,你會不會想出比「盯著他催促」更多更好的辦法?

畢竟找人幫忙,是很少盯著人家催促的。

GIF

當然,這種想法也不容易被接受。「這有什麼幫不幫忙的!他自己就該學會養成好習慣!」有時候,我們就會理直氣壯地拿出這種「就該快一點」的架勢。這時,我們等於把自己的一部分需要,變成了別人「理所應當」要解決的問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我們去蓋章辦事,工作人員辦得慢一點,我們就心急如焚地死盯著人不放:「快點!快點!你們不是就該快一點嗎!」

說得有道理。本來就是嘛,工作人員辦事拖拉可不是什麼好習慣。但是……咦,你會發現人家的臉色怎麼越來越難看,手上的速度也越來越慢了?你好好想一想,為什麼你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別人可以不理你?

來,跟我們一起默念三遍:

那不是他的需要。

那不是他的需要。

那不是他的需要。

什麼情況下,不拖拉才是孩子自己的需要呢?據專家觀察,他女兒從來沒有一次因為洗手耽誤過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回家有零食可以吃,有新玩具可以玩,有動畫片可以看,這時候小姑娘一進門就直接沖向洗手池,洗手洗得跟飛一樣。這跟成年人是一樣的:如果是自己享受的事,就一點都不會拖拉。就像你不會拖著不看手機朋友圈,拖著不吃甜點,拖著不刷淘寶……

所以,看看你自己就知道,下次再看到你們家孩子拖拉的時候,大可不必擔心「他這麼拖,將來怎麼為自己負責啊」之類的問題。

真的,別以為孩子真的不能為自己負責。——除非你實在太希望替他負責。如果你願意交還一部分權力給孩子,不妨後退一步,好好觀察一下他,在他每天完成的大大小小那麼多件事里,是不是存在不拖拉的時候?他其實知道哪些事可以拖,哪些事不能拖。退一萬步說,如果他因為拖拉耽誤了自己的事,他也會自己為此懊惱,從而增加「下次不能再拖了」的主動性。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著就好,不用建議,不用干預,也不用死盯著不放。他會慢慢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會看到孩子成長為一個可以為自己負責的人,會犯錯,會嘗試,會迷糊,也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整個這個過程是慢慢的,拖拖拉拉的。大人什麼都不用做,就是在為孩子留出成長的空間。

主動性,是需要自己主動培養的,不是嗎?

關愛未成年人「心靈成長」,構建健康「心靈地圖」

關注【心始者】讓我們一起,攜手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始者 的精彩文章:

「拖沓」到底是什麼?

TAG:心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