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從事這個不行,從事哪個也不行,到底什麼工作才適合我?

我從事這個不行,從事哪個也不行,到底什麼工作才適合我?

在平台上收到這樣的提問,(化名小張,內容重要內容已更改):

老師,畢業後我做過半個月的採購,因為和上司關係不好所以辭職了,然後又到一個家快遞公司做了三個月的倉庫管理員,因為覺得沒其前途,就辭職了。然後又到一家外貿工作做銷售,做了一年,壓力太大又辭了工作。幾年下來,覺得自己很沒成就感的,想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擅長做什麼。

沒人懂我

有些人在職場上會有這樣的理解:

我現在的痛苦完全是因為外界不適合我的所有的需求而導致的,和我自身的能力、做事方法完全沒有關係,只要我找到自己適合做的事,之後的工作就會完全沒有痛苦了。

所以,他們會不停地找他們認為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停地找,直到自己精疲力盡,感嘆沒有人能懂他們。

那麼到底是這個世上沒人懂他們,還是他們不懂這個世界?

先懂自己,再懂職業

首先,這個世上沒有一種職業是特定為滿足某個人的所有需求而設定出來的。

當然除非那個人是個超級官二代+超級富二代,擁有超級多資源,這樣他可以讓其他人來滿足自己,成為一個持續購買時間的人。不過,對於你我買瓶水都要掂量下的人,那還是要客觀評價自己和職業。

其次,所謂的「適合」,是指這個職業在我們眾多的職業選擇中,自我優勢最能發揮出來的一個職業方向。

請注意,適合是個多選一的遊戲,如果現在沒有其它選擇,那麼就只能適應。

在這裡除了要有更多選擇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個人覺得「這個職位很適合自己」的這個想法,是不一定能構成一個職業的,因為還要考慮到企業也覺得你適合。

企業的適合條件是在眾多應聘同一職位的人群里,選擇一個最能滿足它用人標準的人。

所以,在職場中真正的「適合」是這樣的:

求職者覺得這家企業的這個職位很適合自己,然後他通過與眾多同樣覺得適合這個方向的人一起PK能力後,勝出,讓企業也覺得相對於其他應聘者而言,他的條件更好。

當求職者和企業都覺得彼此不錯,對上眼後,那個求職者才有可能進入一個相對適合他現在工作需求的職位。

一個好的或者正常的職業發展狀態,一定是既要考慮到自己,又考慮到企業,只有兩者一致,互動才是良性的。

別讓夢想成為幻想

所以現實生活中那種常見的,畢業幾年後通過頻繁更換工作但又覺得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求職者,其實是還沒有適應職場那種互相思考的思考方式。

這種表現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自己給自己貼上夢想的旗號,在不做任何調查和比較的情況下,打著這個旗號去勇猛地追求一個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理想工作,這種追求註定就像是「水中花,鏡中月」,虛幻一場。

夢想如果沒有考慮到現實,那麼註定就是幻想。

在沒有明確職業目標,不弄清楚自己當下在職場中最需要滿足的需求是什麼,不明白在前段工作中自己辭職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來自內心的不適還是外在的壓力等情況下,任由自己用更換工作的方式,來解決現在職場中出現的問題,這種做法其實是在逃避現實,而不是實現夢想。

而且很有可能下次遇到同樣的職場問題時,仍然會選擇跳槽,如此反覆幾次,造成的時間成本和人脈流失還不是主要的影響,最主要的影響在於,在整個變換過程中,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會得到改善,會不斷去懷疑自己,甚至迷失。

彼得·德魯克說過一句話,「工作是人們保持自尊、獲得他人認同感的一種重要方式。"

頻繁的失去工作,整個人的自尊水平和被認同感就得不到保證。

所以作為從學校畢業之後進入職場的職場人,在問到底什麼工作適合自己之前,先要想清楚:現在在職場中不舒適感覺到底是怎麼來的?

如果不舒適的感覺來自於自己做這個事情的時候經常有內在的衝突,比如即便完成手頭這件事後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價值,即便讓自己當領導自己也不想再當了,那麼當下的這份工作很有可能是真的不適合自己,需要做一些職業價值觀的澄清,或者找到更適合自己當下需求的定位。

但那種不舒適的感覺,主要來自在外界的壓力,比如工作績效總是不達標(比如,自己的工作還沒有達到80分)、手頭上沒有其他職業選擇、這份工作還有自己看重的價值在(讓自己當個領導自己還是可以繼續呆下去)、與同事、上司關係緊張等等,這些情況其實所有的職場人入職初期都會經歷的事,這個階段叫職業適應期。如果這個階段選擇離開,其實是自己不適應那份工作,需要調整自己做事的方式。

只有明確了讓自己不舒適的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職業調整後,過往的經歷才能成為日後成就自己的寶貴資源,而不是讓自己感嘆現在,追悔過去的原因。

給小張的回復:

你的問題我收到了。想必現在的你可能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很焦慮吧。

人生如白駒過隙,幾年時間一晃而過,身邊其他人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反觀自己還處在找著工作中。身邊的人也許說你很折騰,也許在學校的時候,你就是個課堂活躍份子,學生組織的帶頭人,可是工作後輾轉幾年自己這份活躍並沒有讓自己感到成就,反而越來越讓自己迷茫了,時常去想到底自己適合做什麼,能做什麼,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我很理解你這種感受。在他人看來,你那種時不時變換工作的方式是在折騰,其實,在你內心中你是在追求自己嚮往的一種生活方式。

這種追求本沒有錯,但如果追求的過程中自己變得迷茫了,那麼追求的方式就需要調整。

我們可以暫時放下什麼工作適合自己這個問題,先回顧下過往追求的過程,想想自己的職場目標是否清晰、處事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再改善點、對了,別忘了,想想對方的感受,工作要求的明確度等。

想清楚後的行動會更有力量。

人生路漫漫,成長的路上就是一路升級打怪,挫折暫時難免,明確了自己追求的方向後,那些挫折就會成為讓自己強大的養料。

祝你成長,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鳥瞰人生 的精彩文章:

德魯克系列:關於工作和人性之間的關係,你應該知道這些

TAG:鳥瞰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