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始皇,不中國

無始皇,不中國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多年前,這首《大中國》曾經響徹大江南北,傳唱街頭巷尾!

我們經常開口閉口地說「中國」、說自己是「中國人」。不過,如果有人問你:一個內在統一的「中國」,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你是否會和我一樣抓瞎?

熱愛歷史的你,可能會想到「夏商周」?那貌似是歷史書上的答案。

然而,如果問題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這樣的答案或許還能自圓其說。但是,如果問的是最早實現內在統一的國家,那這個答案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如果讓你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公元前315年。你分別採訪來自北京、邯鄲、咸陽、淄博、江陵幾位居民,詢問他們的國籍,估計會得到燕國、趙國、秦國、齊國、楚國等五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如果再往後穿梭一百年,到公元前215年。你再採訪上述五個地方的居民,估計只有來自咸陽的那位會自豪的告訴你,他是秦國人。

其他人除了神情迥異,答案估計和那位咸陽人差不了太多。這時,即使你還能聽到燕、趙、齊、楚這幾個詞,但「國」字你大概率是聽不到了。

為什麼呢?

很簡單,一個內在統一的「中國」,正是形成於中華文明的古典時代——秦漢。而這,應該就是《哈佛中國史》選擇將《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作為第一卷的原因吧!

在書中,陸威儀總結了發端於秦漢、至今仍在影響當代世界的國家社會五大特徵。在閱讀五大特徵的過程中,我又想到了那個總是和「暴政」、「暴君」聯繫起來的千古風流人物

國家社會的五大特徵

在陸威儀看來,秦和漢兩個帝國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古典時代,如同古希臘和古羅馬之於西方。

這個時期的國家社會呈現出五大主要特徵:

(1)在帝國秩序之下,式微、但並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的分化;

(2)以皇帝個人為中心的政治結構之強化;

(3)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礎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國家操控的、鞏固帝國存在的文學經典;

(4)帝國內部的去軍事化,和對國家邊境的邊緣族群所開展的軍事行動;

(5)農村地區富裕的豪強大族興旺——他們維持社會秩序,並在村落和權力中心之間建立起聯繫。

隨著時間的流逝,國家興衰的更替,秦漢時期出現的這五大特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在政治壓力之下,皇帝的特性、功能以及他的宗教本質不斷發生演變;

文化典籍的內容,它與文字文化其他因素之間的聯繫,以及人們傳播並利用它來錄取朝廷官員的方式,隨著政治背景的轉換而變化;

當外族入侵中國並建立新的朝代,他們都會對國家軍事組織進行調整,並且重新審視軍隊與朝廷之間的關係;

同時,豪強大族一次又一次在各個地區改變著他們增加財富和施加地方影響的方式,以及他們介入國家事務的渠道。

但是,正如陸威儀所說,不管變化多大,上述五大特徵一直在中華帝國兩千年的歷史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影響著這個國家和社會的理念。

這種國家和社會的理念至今仍在塑造著中華文化,影響著當代世界。

秦始皇的萬世基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去世,他那「秦萬世」的夢想很快被項羽、劉邦戳破。

然而,如果聯繫上述的五大特徵,你是否也認為,秦始皇的萬世基業還在延續?

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統一國家

中華帝國最為突出的特徵,是其遼闊的疆土和多元的族群。

今天,我們仍然以一個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自居。但是,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概念,是從秦朝開始的。

公元前221年之前,人們要麼以「秦人」、「齊人」、「楚人」為人所知,要麼以其諸侯國國名命名,或者以某個特定地域命名,比如「關內人」。

秦始皇通過武力掃蕩一統天下,不僅將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聯結起來,更通過各種方式讓統一的自我意識成為現實。

除了在後面要提到的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秦始皇還通過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將帝國各個地區連接起來,形成大一統國家的主動脈。

他修建了以都城為中心、呈扇形向四周延伸的道路網,用來調遣軍隊,派遣官員、信使,以及促進商業。其中一條叫做「直道」,從咸陽出發,縱深960公里,直抵蒙古腹地。

除了道路之外,他領導下的秦朝還在北方利用水路進行運輸,並在關中地區修建幾條運河。在南方,水路出行更為普遍。

與此同時,他通過修築長城的方式,進一步強化了戰國以來人們在地理、文化上的「中」、「外」之別,中國人和「蠻族」之間的對比差異進一步拉大,統一的自我意識加速形成。

皇帝角色的發明

秦始皇之前,王為萬民之首。

秦始皇發明皇帝這個角色之後,皇帝不僅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首席大法官、最高祭司,還是政治統治的真正體現。

整個國家都是以他為核心向外輻射:國家的每個公職人員都是他的僕人,並且在他的命令下履行職守。國家就意味著皇帝及其身邊的庸從;同樣,沒有皇帝,國家也就不可能存在。

這種高度集權的特性在尊顯皇帝身份的諸多禁奢規定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發明了只供皇帝穿戴的紡織紋飾,鋪設了專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同時,它還通過一種新的城市化方式——帝國都城——表達出來。通過把帝國都城建成萬物的微觀世界,皇帝作為天下之主的地位進一步強化。

在皇帝生來就註定成為祭司和獻祭者的新的崇拜儀式里表達出來,還在新的宇宙秩序中表達出來——在這個秩序中,皇帝成為天地之間唯一的紐帶。

在這個集權化的政治體系中,任何在生活中最接近皇帝的人都能形式莫大的權力,無論這種權力是為了行善還是行惡。

統一文字

鑒於諸國都有自己的書寫體系,秦政府發明了一套新的非字母簡化書寫規範,在全國通用。

通過規範此前相互之間無法用語言溝通的人群的書寫方式,統一的文字把帝國內所有的地區聯結為一體,並建立起一個國家認可的文化典籍體系。

這種國家經典,不僅使皇帝成為帝國價值體系的倡導者和捍衛者,還使他成為踐行這些價值的人所仿效的楷模,以及人們所共享的教育和文化。

最後,共同的文化體系把所有從事帝國實物以及渴望為帝國服務的人都連接起來。

在後來的若干個世紀里,通過傳統戲曲、大眾文學以及啟蒙讀本等方式,文化開始滲透到社會底層。

同時,秦朝通過在國內建立並推廣一種簡單的重量、尺度來實現標準化,這種標準化也延伸到管理和商業領域。統一的度量衡、統一的幣值、統一的法律相繼出台。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溪 的精彩文章:

除了比特幣,區塊鏈的應用還有很多!

TAG:未來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