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南渡分治百餘年 南宋偏安國祚150年 崇禎帝為何不南遷呢

東晉南渡分治百餘年 南宋偏安國祚150年 崇禎帝為何不南遷呢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2月6日出生。他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1627年登基。他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應該也算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想想前朝,司馬睿南渡東晉在南方分治了百餘年,南宋偏安一隅國祚150餘年,那麼崇禎帝為何不南遷呢?

崇禎又何嘗不想南遷?此前的崇禎不僅密令天津巡撫準備300艘大船,在直沽口待命,隨時準備啟程南下。而且又派官員前往南京,沿途察看水陸,關隘等要道。南京在明朝是陪都,明太祖時的都城,相當於第二首都的,可以說各種設備齊全,拎包入駐即可。萬事俱備了,還等什麼呢?

這年的正月初三,崇禎就召見了左中允李明睿,在德政殿商議南遷之策。李明睿提出遷都南京的策略,深得崇禎的贊同。但崇禎提出了自己的顧慮:「朕有此意久矣,無人贊儴,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諸臣不從奈何?然此事重大,不可輕泄」。就是說崇禎的想法還沒有得到大臣們的同意。這樣可以看出致使崇禎皇帝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數朝臣對遷都不贊成,少數的幾個又不敢說。崇禎皇帝不想獨自擔負拋棄社稷宗廟罪名,想甩鍋找不到背鍋對象。

第二個原因是高蹈於晚明的士風,我們可以在方孝孺身上看到基因。在朱棣「不寫即滅九族」的試探威脅中,賭氣「滅我十族又何妨」,真的把873人陷進去了,認為名節很重要!但真正把名節看重過生命的又有幾個文臣武將呢?清兵入關以後他們大多數人的氣節還比不過秦淮河畔那些名妓呢。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存在僥倖心理。崇禎在位期間,就有過京畿被圍困而轉危為安的事例。那是崇禎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動,詔天下勤王,各方將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獨秦良玉慷慨誓眾,率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袁崇煥晝夜兼程,馳援京師,並收復永平四城。這可能也讓崇禎有了僥倖心理,誰知道這次狼來,所謂「勤王之師」不是來不及了就是空頭支票。

能跑的時候猶豫不決,最後跑不了了。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京城守軍是不戰而降的,崇禎已經沒有逃跑的時間了,要麼被俘,要麼自殺,他選的是比較有尊嚴的死法。

這一天,是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城外火光映天,看看天色將明,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上煤山,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陪伴他的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和歪脖子樹,孤獨、冷清、凄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開國上將李志民將軍的夫人和子女
許光達大將用情專一:十年生死兩茫茫 糟糠之妻不下堂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