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防部最新雲戰略可將背包伺服器部署至前線

美國防部最新雲戰略可將背包伺服器部署至前線

原標題:美國防部最新雲戰略可將背包伺服器部署至前線


美國國防部將簽署一份最長為期10年、估值100億美元的雲計算合同,該計劃不僅是一項龐大的信息技術計劃,同時還是一個武器系統。作為軍事雲,其將具備便攜性,可隨士兵部署至前線。


「聯合企業國防基礎設施」計劃


該計劃名為「聯合企業國防基礎設施」(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首字母縮寫為JEDI,音譯為「絕地」,與《星球大戰》中人物「絕地武士」同名),旨在解決美軍無法在一個經常不兼容、無法訪問的資料庫中快速獲取重要信息的難題。


按照目前的計劃,「絕地」將包含加固的微型伺服器,該伺服器小到可以裝入悍馬甚至是士兵背包,從而確保前線部隊能夠快速訪問網路中所有數據。美國防部「國防數字服務」(DIS)機構的提姆·范·內姆(Tim Van Name)介紹稱,該系統的較大版本將搭載在艦船上或裝進集裝箱,形成戰區「快速部署數據中心」。


因此,「絕地」將向前線戰鬥人員提供戰場信息;這些信息過去僅服務於將軍級別人員。美聯合參謀部需求副主任戴維·克魯姆介紹稱,軍方需要明確這一事實,即信息不再僅用於供高層領導作出決定並隨後向戰場上的士兵、水手、海軍陸戰隊員以及空軍士兵下達命令。「絕地」的問世,將服務於那些在戰場需要掌握信息才能作出正確決定的廣大人員,其允許戰士在需要的時間和地點獲得數據,以確保作戰人員取得戰鬥勝利。



▲F-35感測器


國防部雲計劃使用現狀


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一是歷史遺留問題多。過去,國防部的信息技術是為大型總部和五角大樓服務的,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內部伺服器和主機。情報界已經從這種互不相干的模式轉向了一種名為ICITE的統一雲,在這種雲中,不同的組織依賴於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的單一提供者(Gmail可能是最常見的雲應用程序:電子郵件存儲在谷歌的伺服器上,而不是存儲在自己的計算機或公司的計算機上)。


國防部已經試圖採用雲計算;但國防部並沒有將其零散的基礎架構替換為一個所有人都能共享的公共雲,而是將分散的基礎設施移植到了雲端。對此,克魯姆表示,國防部現在擁有500多個雲應用程序,但它們並不都是相互通信的,因此,必須要有一種整合所有這些的方法。「絕地」雲是國防部首次嘗試整合的舉措。



二是傳統訪問方式效率低。一個經常不兼容、無法訪問的資料庫迷宮,很難令美軍快速獲取重要信息。傳統方式下,相關人員最終可以獲得信息,但通常需要具備訪問所需資料庫許可權的人員幫助尋找,將其轉換為可以訪問的內容並發送出去。與前線用戶直接訪問數據相比,這是一個非常慢的過程。

這也使得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中使用尖端技術陷入困局,因為這些技術需要賦予演算法訪問大量數據的許可權。范·內姆稱,工業界已經開發出管理海量信息的強大工具,但它們無法在國防部現有的零散基礎設施上使用。


「絕地」主要優點


「絕地」計劃將有望解決以上所有這些問題。與《星球大戰》中同宇宙力量相關聯的「絕地武士」不同,國防部的「絕地」系統將把單個作戰部隊、軍官、情報分析人員以及其他人連接到更廣闊的信息世界。


克魯姆認為,未來,戰士們將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尤其是藉助人工智慧:人們研究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實際上關注的是從海量數據中收集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幫助迅速做出決策時具有優勢。「絕地」掌握全球信息,為作戰人員提供了各種新的可能性:通過雲連接向前線部隊提供數據,數據可能會直接進入到F-35、M1「艾布拉姆斯」坦克甚至潛入潛艇等。當人類走向一些新的創新技術如自主性、無人駕駛車輛等,這些數據的可用性和可訪問性也將提高這些機器的效率。



「絕地」面臨爭議


所有這些聽起來雄心勃勃,但前景未知。目前,「絕地」項目的合同已受到嚴厲批評,特別是其要求授予一份「贏家通吃」的合同,這一條款在徵求建議書修訂後依然存在:大多數大公司都依賴若干雲服務提供商以防範任何公司倒閉。國會已經下令國防部對此進行解釋。五角大樓方面則強調,初始「絕地」合同只有兩年,如果所有選項都得到實施,合同期限才會達到十年、預計價值100億美元;理論上說,有大量的機會拋棄並不滿意的承包商。


國防部副部長帕特里克·沙納漢4月24日聲稱,五角大樓只有在辦公室承諾關閉所有存放數據的遺留系統的情況下,才會允許辦公室切換到雲端。他還表示,他在國防工業的經歷使他十分了解競爭的價值,並強調,「絕地」合同將在多個供應商之間展開全面、公開競爭。他認為,多個供應商有助於國防部有可選餘地、彈性更大。


然而,儘管「絕地」計劃的野心勃勃頗具爭議,但明白「哪些不想做」更為重要。它並非試圖以兩種不同的方式重新發明輪子;它將依靠現有軍事通信系統來傳輸數據,依靠現有商業軟體來處理數據——軍方已經擁有龐大的戰術無線電、通信衛星和指揮所等網路。「絕地」將對其充分利用甚至很大程度上依靠它們,來提供安全保障,而非替代。范·內姆指出,它將依靠國防部現有的強大運輸能力;這些基礎設施本身仍需確保安全,(但)更重要的是,潛在的基礎設施得以加固,這是國防部一大事件。


與此同時,商業界已經在管理雲和分析大量數據的軟體上投入巨資。范·內姆表示,無論哪家公司贏得「絕地」合同,都將採用其商業產品,並將「複製這些服務的全部內容,供機密領域使用」。

「絕地」還計劃利用正在進行的商業軟體開發周期來保持更新雲。如果軍方需要一個存在於商業世界但不存在於軍事雲的應用,那麼「絕地」承包商可以簡單地將現有的應用程序從非機密領域移植到安全網路,而不是從頭再發明。


克魯姆稱,相對於長達數月的收購過程,軍方更希望能夠幾天甚至數小時內就能進入「絕地」系統,獲得所需服務並開始工作。


來源:美國《防務頭條》/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於雪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路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精確打擊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與能源

與製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科技要聞 的精彩文章:

美軍F-35B戰鬥機首次實施前沿海上戰鬥部署
美國海軍陸戰隊通過訓練和裝備採辦提升近戰能力

TAG:國防科技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