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能源互聯網領域會有獨角獸么?

中國能源互聯網領域會有獨角獸么?

獨角獸企業意指快速增長且估值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中國目前的獨角獸企業扎堆在消費和商業領域的佔60%以上,而美國的獨角獸多集中在技術創新為主的領域,如AI,醫療保健等。這是因為美國已經從消費升級階段率先進入了以「工業互聯網」為戰略的科技變革時代。而中國還在消費升級階段。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萬元人民幣,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提出了更多需要,消費升級迫在眉睫。可以預判,今後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會陸續在工業領域大量顯現。

既然工業領域會有,那麼中國能源互聯網市場萬億規模,獨角獸身在何方?

我們把視角放在中美電力工業發展對比中。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壟斷性基礎行業開放,1977年成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FERC,1978年通過公共事業機構管制政策法案PUPRA允許獨立電力生產商出售電力,1992年能源法案EPA正式提出非歧視性電網開放,1996年FERC頒布888,889號文件非歧視性電網放開服務,1999年FERC頒布2000號文件設立區域輸電組織RTO,要求所有電網公司加入RTO,到2007年FERC頒布890號文件,規範實時平衡市場,算是電力市場進入成熟發展階段。而中國的電力工業隨著電力體制改革進程也經歷了從解決電力短缺,政企合一,廠網分開,到電力市場改革落地實踐(電改9號文件)四個階段。中國的涉電企業在吸取了新電改初期配售電各種商業模式概念驗證的經驗教訓之後,在國家發改委2017年1453號文件的指引下,開始憧憬電力現貨市場和電力金融帶來的巨大市場紅利,能源互聯網領域若干個獨角獸的誕生日期似乎就這樣被期待了。

是這樣的么?近年來,美國電力市場居民用電市場份額佔總用電量最高且增速最快,美國電力市場更注重以居民消費作為支撐。在居民和商業服務市場,已經產生了能源資產服務(FirstSolar,1999年成立)、能源數據服務(OPower,2007年成立)等服務型「獨角獸」企業(加引號是因為這些獨角獸長大了)。在能源互聯網基礎技術領域,也有MiserWare(智能電源管理)、Ember Corporation(低功耗能源管理)、Infinite Power Solutions(薄膜電池)這樣的情報機構背景的能源類高技術企業。美國電力市場歷經30年,獨角獸企業都成立在電改重大政策落地時,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生存至今的領軍企業都注重技術創新而非商業模式,後者在能源互聯網領域是不可能生存的。所以說,中國那些只關注短期政策紅利,只想利用商業模式賺取高額利潤的企業嚴格意義是不應該算是獨角獸,即便它估值很高。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美國2016年電力零售量約37108億千瓦時,其中工業零售電量約9363億千瓦時(佔比25.23%),居民零售電量約14074億千瓦時(佔比37.93%),商業零售電量約13596億千瓦時(佔比36.64%)。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數據,中國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59198億千瓦時,第二產業用電量42108億千瓦時(佔比71%),第三產業用電量7961億千瓦時(佔比13.45%),居民用電量8054億千瓦時(佔比13.61%)。根據IMF數據,2016年美國和中國的GDP分別是18.569萬億美元和11.218萬億美元。對比下來,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國每千瓦時GDP是中國的2.64倍。中美用電結構的差異讓我們可以預知,中國在新時代經濟發展高質量的要求下,必須優化產業結構以降低單位工業產值用電量。同時由於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將促進服務業發展,中國居民和商業用電量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由此可以預判,重點關注工業用戶側能耗管理、居民再電氣化用電服務和商業電能替代用電服務的相關技術以及資產積累的企業,最有可能成為中國能源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

最後,期望中國能誕生一支Palantir這樣的團隊,為中國能源互聯網向數字標準化資產服務夯實基礎,向世界輸出中國智慧提供動力。

Louis

2018-05-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蔚藍雲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與能源的融合不在於能源業務本身,而是……

TAG:蔚藍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