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果小美全國業務或將停滯,因融資壓力將放棄自營新零售

果小美全國業務或將停滯,因融資壓力將放棄自營新零售

藍鯨TMT記者 梵小語

對於不少無人貨架行業的從業者來說,2018年或許會成為難忘的一年。

數日前,36氪與獵雲網分別報道,該行業內兩家知名平台——便利購與果小美出現大規模裁員,其中便利購將大量員工的合同轉為外包,操作手段被視為變相裁員,而果小美線下也有約2000多人被裁撤。

根據IT桔子上的數據顯示,這兩家企業成立都不足一年,但都曾獲得資本的青睞。

便利購成立於2017年8月,由每日優鮮孵化並分拆獨立運營,並在2017年12月29日完成了由鼎暉領投,北極光創投參投的一筆1.44億美元B輪融資;相比較之下,果小美成立時間則更早2個月,並且同樣也是在去年同期完成了一筆祥峰投資領投,IDG資本等參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

然而無人貨架風起的快,停的也快。裁員風波很快瀰漫開來。

為此,藍鯨TMT獨家採訪到兩位果小美內部人員,從採訪中挖掘到了一些內部的信息及不同視角的內容,藍鯨TMT整理為文,以饗讀者。

前員工稱部分一線城市斷貨嚴重,內部矛盾激化

李騰(化名)曾在某一線城市擔任果小美的供應鏈經理。在網上公開渠道,他曾實名對果小美進行指責,也因此收到了不少聲討。對此,他回應稱沒有真憑實據不會實名。

在接受藍鯨TMT記者的採訪中,李騰表示,在該城市市場環境本就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自己的基本工資未經溝通就抽出了30%作為績效,成為了他和公司鬧翻的主因。

「(今年)年初斷貨斷得倉庫的老鼠都會餓死」,李騰打了一個較為誇張的比方。他告訴記者,該城市的斷貨情況嚴重,整個倉庫里天天空蕩蕩,以至於他和員工每天的清理已經讓地面變得非常乾淨了,「供應商說單個城市的商品欠款就有近百萬。」

在他看來,商品庫存跟不上並不是說明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恰恰相反,他認為果小美一次步子邁的太大,導致比如原本只有一千套的貨物,卻要安排兩千套貨架鋪貨。在這樣的背景下,單純追求上架率,導致團隊的工作壓力較大,內部矛盾也開始不斷出現。

據李騰描述,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3個小時,人手不足導致輪班安排非常緊張,每周只能休息一天。這也直接導致團隊員工有些扛不住壓力,並提出離職,「身體是我僅有的本錢」,對方給他留言說道。

雖然李騰在儘力挽留下屬,但公司內對他的壓力仍在:一方面,離職率與他的績效息息相關,但較大的工作壓力又難以改變當前離職率上升的問題;另一方面,出現了該市CM(城市經理)拿到了全國績效第一,而在後方的自己卻成了全國績效最差的奇怪現象。

「除了地推工作不是我們負責外,其他業務基本都是我們的。我們辛辛苦苦幹活,卻拿了一個最差績效,這不是很奇怪么。績效是看什麼呢?比如補貨的達成率。達成率沒有達到的原因就是缺貨,而缺貨又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了的」,說到這,李騰情緒變得有些激動。至於為什麼銷售反而拿到了第一,他認為原因還是在於果小美的重心主要還是停留在業務版塊,即鋪點,「整套流程是這樣子的,他們去各個公司去談,談好後點位交給我們,我們就去安裝,後期補貨,缺什麼的由他們提供給總部,總部去安排採購。」

對於自己的業績,李騰非常肯定的表示,可以拿運營指標來公開比對,自己的業績絕對不會是全國最差的,相反,甚至比全國平均水平都要高,但該市的缺貨情況卻在全國最為嚴重。同時他還告訴記者,在他入職時,果小美的裁員風波還沒開始,公司只是非常重視鋪點和上架,整個團隊呈現大幹一場的架勢,但後面仔細想來,其實當時果小美的資金,由於供應商欠款等原因,或許已經出現問題,甚至後續被裁掉的員工能否拿到賠償他也表示懷疑。

阿里入局計劃流產,資金壓力下尋求轉型

對於李騰所描述的果小美危機,記者從另一消息源處得到了部分證實。

王琥(化名)於去年冬季在上海加入了果小美,如今已經離職的他告訴記者,果小美不僅僅是上海不做了,除了成都外可能全國城市都不做了,「現在的果小美基本就屬於倒閉狀態,但是成都果小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還是存在的。至於具體後面他們要做什麼,我們也不知道。」

據王琥所說,果小美並沒有下發類似全國業務暫停的通知書,但上海市的每個員工都拿到了一份離職報告單,讓所有的員工去簽離職報告,他告訴記者上海那邊已經基本沒人了。

對此,記者向果小美方面進行了求證,但對方仍舊錶示,果小美業務覆蓋包括北上廣深的全國59座城市。

不過與李騰情況所不同的是,王琥對於果小美面臨今天這樣的局面有自己的看法: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融資不順。此前,曾有包括新京報與中國網財經在內的媒體報道稱,果小美融資失敗連夜裁員。雖然果小美髮布聲明稱不實,是在業務轉型,但王琥所說,似乎又重新印證了確有嘗試融資一事,而投資方則是阿里巴巴。

「此前果小美一直在與阿里巴巴洽談獨家的融資協議,原本已經基本都談好了,將要融一筆金額不小的錢,並準備在今年四月初的公司年會上進行公布,但最後卻不了了之了。」背後的原因,他猜測可能因為該項目最終被阿里的高層所否定。無獨有偶,今年4月16日,也有媒體曾報道稱螞蟻金服或對無人貨架另一業內企業猩便利產生興趣。鑒於此,記者分別向果小美和螞蟻金服兩方進行了求證,果小美方面表示,對於阿里是否有準備進行投資一事尚不清楚。而螞蟻金服則對市場傳聞不發表評論。

據說,融資失敗,果小美的個人薪資發放也成了問題。「果小美原本還是剩餘有一部分錢的,但是公司考慮到員工的工資問題,所以就果斷不再做了而是直接把這部分錢分給剩下的員工,但是留下來的這筆錢也只夠剛剛把四月份的工資發了,包括社保公積金。因為公司倒閉對員工造成了損失,所以每個員工理應根據工齡獲得一部分補貼,但這部分補貼還不能確定是否能拿到手」王琥說道,「這個行業就是這樣,只要你能夠融到錢,就能堅持存活下來。」所以在他看來,後續融資出現斷裂還是果小美最大的問題。至於是否還在外欠供應商的錢,王琥表示由於業務限制他並不清楚。

看著當下的果小美,王琥比較惋惜。他告訴記者,之前為果小美付出了很多,一下子就沒了感覺挺可惜的;而李騰則告訴記者,當初加入果小美,也是因為懷揣著期望,能夠做出一些成績,並能夠獲得不錯的回報。

針對上述種種,果小美方面告訴記者,組織體系的調整是取決於公司戰略和業務策略的變化,這次變化更多還是配合業務板塊調整的人員需求,有些業務收縮、有些業務加速,這都是正常的公司經營決策。但是業務不會停下,並將堅定看好辦公室零售場景。至於線下貨架業務,對方表示仍會繼續向前推進,並將自營重模式改為第三方聯運及區域合伙人制的輕模式。

而另一位接近果小美的知情人士則稱,果小美將會轉型,未來或許不再做新零售了。從此前鳳凰科技的報道來看,果小美朝電商方向轉型的概率較高。從年初開始,果小美已經在試水「合箱拼團、團長代收」的拼團電商業務,未來將會重點發力拓展基於辦公室場景拼團電商的新模式,或成為辦公室升級版拼多多。而果小美方面則告訴藍鯨TMT記者,未來將會把業務重點放在雲端電商,似乎也是一種印證。

無人貨架路難走,寒潮下需尋找模式創新

無人貨架行業曾一度受到資本熱捧,除了果小美,還有便利購、猩便利等公司都獲得了快速成長和擴張的機會。然而在曾經的員工心中,業內的幾家平台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李騰和王琥二人分別從問題和模式創新兩個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騰表示,業內幾家平台在他看來模式是差不多的。就果小美而言,在供應鏈吃回扣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出現的情況相比部分友商要少,但並非最好。而針對近期其他媒體報道的賣點位一事,他覺得這在業務層面是行業內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

王琥在模式上的意見與李騰相似,都覺得模式上區別不大,無論是果小美還是這個行業的其他企業,在探索的路上還沒有走的很深,盈利的模式也不清晰,儘管也有部分商家開始在貨柜上投放廣告,但是廣告帶來的收入不足以維持公司的生存。不過另一方他覺得果小美在上海曾有非常大的優勢,即收購了一家名為「番茄鮮生」的企業,加大了自己在生鮮領域的實力,不過業務也僅限當地。根據啟信寶上的信息顯示,目前果小美已對番茄鮮生的公司主體上海小茄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於今年的1月17日完成的股權變更。

「無人貨架我們最近不看了,之前看的時候也沒有出手。」某投資機構的副總裁告訴藍鯨TMT記者,記者在另一家業內知名機構同樣得到了類似的答覆。一位長期與投資機構打交道的人士透露,無人貨架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已經是業內眾所周知的事情了。

為此,熊貓資本合伙人李論曾專門撰文進行探討,並用「路很長,坑很多」作為自己觀點的總結。說到具體問題,他認為主要有三點,在盈利點上,靠售賣標品,利潤空間十分有限,並且僅靠貨架產品的出售很難規模化盈利;難以出現爆發,以及覆蓋人群的價值值得商討。「我認為,如果這個行業有機會,並不是零售本身的形態發生了變化,而是因為產生了新的消費人群」,他在文中表示。

針對來勢洶洶的「寒潮」,記者也就此採訪了業內另一家無人貨架公司猩便利。對方表示,商業模式的選擇是每家公司依據自身的特殊性,所做出的綜合考慮的結果,只要有助於自身的發展,任何模式無論輕重都是具有潛力的。不過對方同時也表示,外界認為猩便利在做無人貨架的觀念是誤會,他們也在探討貨架與開店結合的運營體系。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猩便利已經開始試水線下的自助便利店,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區。

然而整個行業即便尋求轉型,前路如何依然難下定論。猩便利同樣也曾因為大規模裁員而被媒體報道,至於果小美的電商之路,電商業分析人士持保守態度。一位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電商比較難做,而拼多多的火爆則是依靠的微信社交關係成長起來的,即便是依靠曾經辦公室場景的積累,也依然存在難度,不過果小美將自營重資產的模式改成聯營,或許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SKU,並且藉助第三方推廣帶來流量,這兩點是好的,同時,也可以減少龐大的成本支出。

「無人貨架可以成為他們線下的網點,但是目前來看整個無人貨架的市場體量仍舊太小,沒有體現出新零售升級的本質價值」,前述投資人士說道。阿里騰訊的新零售生態,是否還會為這些無人貨架企業留有一足之地,目前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轉載自:藍鯨TM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大嘴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評論:除了道歉和刪除,「快手們」還應做點什麼?
中興通訊遭罰背後:中國晶元自給率之低,遠低於石油

TAG:李大嘴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