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小米五問

深度——小米五問

這個移動互聯網的風已經吹了這麼多年了,風口上的那些沒摔死的豬也要平穩落地了。

作為移動互聯網風口上最結實的那頭豬,小米也終於在港交所制度改革後火速交表了。

在「產品」+「渠道」雙迭代的時代機遇面前,小米是智能手機大浪潮中成功活下來的最強者,也是現存智能手機大廠中最為年輕的,扛過死亡曲線,7年營收破千億,江湖傳聞估值上市估值千億、融資100億美金,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

招股說明書是最艷麗的妝容,隔著聆訊前不完整的版本,也只能盲人模豬了...

一、「神」與眾人

互聯網企業都需要「神」。

對內,統一思想,帶好隊伍;對外,做好公關,帶好節奏。

對內,雷軍需要一個宏大敘事來統一1.45萬員工的思想,那就是小米的使命:我們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對外,雷軍輸出的成功學,那就是:努力做,好好看,不偷雞摸狗,不投機取巧。就像是只存在於課本里,故事裡的那些傳統的成功者,秉承著傳統的價值觀,好好做事,最後做成了。

毫無疑問,雷老闆人設好,節奏帶得棒。

人啊,夢想是要有的,但是,還是不能只活在精神世界裡的,現實世界裡還是: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money...作為一個功成名就的老革命的二次創業,雷老闆這波不僅工作做得好,在利益分配上也是夠大氣...

在IPO前,聯合創始人持股比例達到30%,除了雷軍之外,唯一的擁有超級投票權的林斌持股比例有13.33%,這種股權架構才是一起搞事情的合伙人的氣度。是不是合伙人大家看在眼裡,心裡也有數,而且就算有人散夥了,該給的也沒少,那些號稱學習小米模式的創業者,能學的來這樣的氣度?

小米最開始的13個人,都是男生,5個合伙人,8個工程師。其中4個是雷軍在金山的老同事,4個工程師是林斌在微軟的老同事。

相信看到這,就不難理解這個低調的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全球技術總監林斌為何有如此高的持股比例,唯二的超級投票權,小米本質上是個以硬體為基石的公司,工程師權重比任何互聯網公司要高,很需要一個工程師的帶頭大哥,而且彼時中國區業務逐漸式微的:微軟、谷歌、摩托羅拉,是源源不斷的工程師寶藏啊,也需要有人慧眼識珠...

小米的超級投票權設置也比較克制,1股A類股=10股B類股投票權,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表決權比例超過 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目前小米員工有1.45萬人,有5500人擁有公司的期權,目前應該是由雷軍代持, 如計入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持股比例為 28%。小米上市之後,按慣例半年解禁期,估計北京的房價調控要有壓力了...

這是一個屬於「眾神」的公司,只是有人在台前,有人在幕後,勠力同心,這才有了現在的宏大敘事。

二、摸得到的天花板

前幾天蘋果公布財報,截止到今年3月份,蘋果Q2的銷售額是611.4億美金,同比增長15.6%。凈利潤是138.2億美金,同比增長25.3%。按照產品的銷售數量來看,iPhone Q2銷售了5221.7萬部,同比增長3%,ipad 911.3萬個,同比增長6%,Mac 407.8萬台,同比下降3%。

iPhone的銷量乏善可陳,但是這個財報季最大的變化就是,蘋果宣布提高16%派息率,同時拿出1000億美金來回購股票,截止到5月2日,蘋果的總市值是8580億美金,也就是說按現價,蘋果要回購走11.6%的股份。

Tim Cook掌權之後,產品上做了很多改變,但是這次破天荒的回購決策,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在帶頭大哥眼裡智能手機已經過了成長期,到了成熟期了,資金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還不如回饋給股東。

上個季度電話會議里,管理層稱蘋果的付費訂閱人數是2.7億人,比去年上升1億,過去3個月增加3000萬人。同時,Apple Pay 活躍用戶上升100%,交易量上升3倍。

最新財報同時披露,services的銷售額達到了91.9億美金,同比增長31%,增速是過去3年里的新高。在整個蘋果的運營利潤里,iPhone可能貢獻50%-60%,services貢獻30%,其他業務10%-20%。

硬體鋪量,軟體盈利, 這個模式蘋果已經證明是成立的。

對於小米而言,抗過了2016年的銷量下滑,重新崛起,但與之對應的是,中等規模的玩家都逐步退出市場,三星的「電池門」、樂視崩盤、魅族「小視窗」、中興制裁、金立危機,市場格局實際上是優化了,剩下的華為、oppo、vivo、小米四大品牌,實際上就是三大玩家,已經大大提高了新進入者的門檻,目前在國內市場,檯面上的玩家只要不犯大錯,行業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了...

小米招股說明書用的是IDC的報告,用回IDC的數據,2018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統計數據。根據統計結果來看,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361億部,同比下降2.4%。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為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而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跌破1億部。

回看招股說明書,2017年小米總收入1146億元,同比增67.5%,其中:中國大陸收入825億,同比增39.2%,海外收入321億,同比增250.4%。IDCQ1的數據,小米國內出貨量佔比不到一半,繼續在印度和東南亞進行零售擴張,而在線渠道仍然是其第二大市場-印度的銷售主要貢獻者。

維持增量希望的新興市場,主力價格帶依然是200美元以下的手機,雖然是小米的優勢價格帶,但是從沖營收的角度來講,難度係數增加了...

毫無疑問,在2017年的大年之後,整個發審的政策也迎來大年,CDR、同股不同權火速落地,現在是小米上市最好的時刻,用最好的財務數據上市,在風停之前融一大波錢,等下一波風起。

三、小米的核心競爭力

一直以來,定義小米是一個非常玄學的事情。

此前我一直的定義就是:山寨終結者,比山寨更好的性能,比山寨更便宜的價格,實際上是提高了整個市場的下限水平,真是高性價比,才能做到他們口中的: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小米大的業務邏輯上,從來都是通過生產高性價比的硬體產品,自建渠道低成本的銷售出去,銷售硬體的同時獲取用戶(流量),然後再通過流量變現,本質上講,小米的銷量就是他互聯網業務的流量基礎,不管投生態鏈企業也好,搞新零售也好,本質上都是在賣更多的貨,獲取更多的用戶,留住更多的用戶。

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躍用戶大約1.9億,小米用戶每天平均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約為4.5小時。

截至2018年3月,小米開發了3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應用程序和1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的應用程序,包括我們的小米應用商店、 小米瀏覽器、小米音樂和小米視頻。

硬體就是最高級的入口,正因為高性價比的大出貨量,才有了這個量級的用戶數,其實回看財務數據,硬體收入占絕對大頭,不管模式如何先進,硬體業務一崩盤,後面的各種故事都煙消雲散...

硬體的業態決定了,銷售如果出問題,庫存暴漲你試試?

在智能手機天花板看的到的情況下,小米比其他大廠領先的地方在於,早早地布局了整個消費電子的各個子賽道,基本享受了當年騰訊的待遇,幾年前如果你做智能硬體創業,風投會問題,小米會投你么?小米不投你,他投了你的同行你怎麼辦?

輸出方法論,輸出資本,輸出流量,加速新類目的發展,這是小米在手機天花板到來之前的準備,銷售佔比也逐年增長,從2015年的13%提高到2017年的20.5%。

小米的流量模式決定了:如果小米不再是一個優秀的硬體公司,那他就不再是一個優秀的互聯網公司。

因此衡量他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運營能力,小米的現金循環周期是負的,而且逐年放大,符合基本的認知,電商銷售回款快,上游壓榨供應商,隨著品牌商的崛起和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品牌商的對上游溢價能力越來越強,所以只能壓款...心疼手機供應鏈的公司,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因此,這個數據作為衡量小米硬體業務的絕對指標,可以基本反映小米當期的經營效率水平,也正是強大的占款能力,才是小米2014年後,再無外部融資的底氣。

這也就是雷軍為什麼會喊出硬體綜合凈利率只有5%的這麼一個說法,因為只有保持高性價比,才能牢牢把握住主流價格帶的主流人群,畢竟無產階級在人數上有優勢...只有大銷量帶來的大量互聯網用戶,才能打開更大的想像空間。

低毛利也可以做到大買賣的,Costco低毛利運作,經營利潤打平,只靠會員費賺錢都刷到850多億美金市值好么...

至於宏偉的人工智慧,核心不是技術,而是 refreshing data flow (持續的數據流),沒有量,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四、盈利與否?

招股說明書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小米盈利與否。

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先回顧一波小米的融資歷史。回看小米創業至今,只融資5輪,前文已經提及,總共只釋放了38.53%的股權來融資,累計融資15.81億美金(100.57人民幣),按江湖傳聞的千億美金估值來算,這應該是整個移動互聯網創業中最有效率的創業了吧...

不算IPO,從A輪的投資者算起,到F輪的最高價,A輪投資者的回報率已經高達201倍...

那剩下的問題就結束了,這五輪融資,用的都是優先股,不是直接發普通股,因此公允價值的變動會造成非現金科目的財務虧損,如果當時發的是普通股就沒這個問題了,金額如此辣眼睛是由於小米估值漲得太快,導致在標準財務報表下的虧損大,未來優先股都會轉股,這個非現金科目的影響就消失了,如果扣除這些非現金損益,2017年實際上是盈利53.61億人民幣。

回看小米的創業,從2010年啟動至今,歷時8年,融了15.81億美金(100.57人民幣),銷售從0衝到了1146億人民幣,分了30%左右的股權給員工,刷到了江湖傳聞千億美金估值。

這成就基本就是:花最少的時間,用最少的融資,干最大的生意,分最多的股權了...

五、如何估值?

目前小米還沒有披露融資情況,發行的估值水平也就無從說起,如果按江湖傳聞的千億美金估值,那就有點兇殘了。

拋開江湖傳聞,佛系估一下小米的估值:下限應該是一個硬體公司,上限應該是一個互聯網公司。

下限的硬體公司,如果按雷老闆所說,凈利率永遠保持5%以下,目前的營收規模是千億人民幣水平,未來保持平穩增長,經營效率大幅提高,假如能在若干年翻倍,那最樂觀的利潤水平就是50-100億人民幣之間,宇宙最強硬體公司蘋果的估值是20倍,也就是意味著最樂觀預期估值就是1000-2000億人民幣(158-314億美金)之間。

上限的互聯網公司,按高標準,最新一個季度,泄露門之後的Facebook,5096億美金的市值,月活21.96億,單用戶價值是232美金/人,如果按照MIUI最新月活躍用戶大約1.9億的規模來算,最樂觀的估值也就在440億美金左右。

佛系估值,點到即止...

接下來就等招股謎底揭曉的時刻吧...

六、結 語

從2014年錯失阿里至今,通過4年的醞釀,港股的的改革終於拉開序幕,不管估值如何,小米還是留在了港股。作為移動互聯網這波大浪潮中的新巨頭,留在港股,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的是,接下來源源不斷的新經濟公司會留在港股,投資者會有更多的選擇,投資新經濟也不再需要跑到遙遠的美股去,同時,新經濟也會吸引一部分國際資本參與到港股市場中。

壞的是,新經濟公司的估值是一門玄學,包括未來的真正的frist in class的生物醫藥公司的估值,更是一門運氣學,投資的難度也會提高,再者當下抽流動性對於市場的壓力也是存在的。

但長遠來看,香港發行制度的改變,會帶來更多的市場活力,港股作為中國納斯達克的定位越來越清晰,以小米上市為起點,這個市場會越來越有趣。

小米的招股說明書非常少見的出現了董事長的公開信,雷軍在信中的結尾有兩句話挺好:

最大的平等,莫過於日常生活體驗的平等:讓所有人,不論他╱她是什麼膚色、什 么信仰,來自什麼地方,受過什麼教育,都能一樣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隆匯 的精彩文章:

中興通訊:美國再度向中興通訊實施銷售禁令;兩個主要問題
野村:升中國平安評級至「買入」 上調目標價至98.46港元

TAG:格隆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