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恆河漂流60天,她從商業諮詢師轉身變成河流教育公益人

恆河漂流60天,她從商業諮詢師轉身變成河流教育公益人

這是「珠江邊上事-守望者說」系列的第一篇推送,以此向河流守望者致敬!

她是諮詢公司顧問,也是戶外探險愛好者,是首位登頂阿尼瑪卿山的女性。如今,她又有了新的身份——Access Water水資源教育探險項目唯一中國成員,一名河流教育公益人。她是虎姣佼。

(虎姣佼在河流守望者年會上演講,圖片來源於河流守望者公眾號)

2012年,因受邀加入了一個長達十年、跨越七大洲的探險項目——Access Water水資源教育探險,虎姣佼和河流結下不解之緣。這是個有趣的項目,團隊是清一色的娘子軍,8名成員來自8個不同國家。

其中有世界首位獨自滑雪到南極點、來自挪威的女性Liv Arnesen,有來自美國、第一位完成南北極探險的女性Ann Bancroft,有印度最早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女孩,有以色列女排成員,有阿根廷的NGO從業者,也有虎姣佼這樣的諮詢顧問。

這群職業、性格、年齡各異的女性聚在一起,要做一件酷炫的事:用十餘年的時光,完成跨越世界七大洲的水資源系列探險,去了解世界典型區域水資源保護現狀,並聯合當地居民、青年等開展「公益+探險+教育」的水資源保護宣傳活動。

2015年10月15日,虎姣佼終於迎來人生第一次大河漂流——水資源教育探險第一站「恆河全流域漂流」。她心心念念想去探個究竟,作為印度靈魂的恆河,到底有著怎樣的生命力,養育4億印度人民,維繫這數千年的古老流域文明。

(Acess Water 團隊在恆河上游,圖片來源於新聞)

然而,出發之前,身邊的朋友們卻都「告誡」她,恆河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水很臟,洗澡時千萬別張嘴,否則會拉肚子。在大夥的關照下,她把該打的疫苗都打了一遍後,開啟了2510公里歷時60天的恆河漂流,並在探險全程記錄整個河流水生態環境的變化。

這次漂流從恆河源頭——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果木克冰川開始。行程伊始,出乎她意料的是,這恆河上游的水,無比清澈,泛著水花。她們忍不住跳進水裡暢遊一番,欣賞恆河最美的生態。她們還看到河中罕見的淡水豚,自由地跳躍。

(Acess Water 團隊在恆河上游,圖片來源於新聞)

可惜,這般美好的景緻和體驗,到了中下游就完全消失了。河水漸漸從綠色變成黃色,甚至浮著難聞的氣泡。

(恆河上的白色泡沫,圖片來源於網路)

到了北印度工業中心、印度最大皮革的工業城市——坎普爾,河水徹底變成黑褐色。原來,恆河也是印度的直接排污通道。每天僅僅在坎普爾這個城市就有300萬到500萬立方米來自工業、農業和生活的污水在沒有任何處理的情況下,排入到恆河當中。

(一群印度青年人在充滿垃圾的恆河裡,圖片來源於網路)

加上宗教祭品、遺物,甚至死屍,被扔進河道,眼前這條河流面臨巨大的水生態治理危機。

(恆河上漂浮的屍體,圖片來源於網路)

她們還看見漂浮的淡水豚屍體,旁邊泛著一些油跡。這樣的場景,讓人焦灼,與此前所見的——

(人們在恆河邊晨浴,圖片來源於網路)

恆河岸邊修行的苦行僧、兩岸最古老的修道院,聖城瓦那納西莊嚴的宗教儀式、天微亮時在河邊晨浴的人們、快樂飛躍的淡水豚……形成鮮明反差,虎姣佼為此感到痛心。

她們把一路的見聞和感受與印度的孩子們分享。他們中很多人對恆河的狀況並不了解,有的孩子從不知道恆河的上游竟那樣清澈,有的孩子第一次知道原來恆河裡還有淡水豚。虎姣佼發現,分享這些豐富而真實的經歷,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對恆河的關注。他們一起用音樂、舞蹈、繪畫的方式表達對恆河的熱愛和關心。

(與印度孩子的分享,圖片提供者:虎姣佼)

恆河漂流,讓虎姣佼看到一條河流的毀滅,但又在孩子們的眼神中重新看到希望。

她深刻感受到,相比於登山,河流的環境更為開放包容,她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當地人,了解他們和河流的關係。而虎姣佼對河流的熱情,從對探險的熱愛,轉變成對這個連接人、動物、植物在內的河流生態系統更深刻的思考,並希望能做一些保護河流的事情,讓水恢復的本來的樣子。

她看到,在美國和歐洲,漂流已經是一種家庭的生活方式。正是因為漂流運動的蓬勃發展,讓更多的人去關注河流的生命,促使很多國家修訂河流保護政策。這讓她思考一個問題:是否對河流和水資源的保護,不僅要通過監督監管去發現問題,而且要拉近和人和河流的關係。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更應該鼓勵他們去關注並挖掘他們當地最引以為自豪的水資源和河流文化。

於是,她決定,要把Access Water這個項目帶到中國,讓中國的孩子也認識到河流。

(Acess Water 在金沙江上漂流,圖片提供者:虎姣佼)

2016年,虎姣佼把團隊帶到家鄉雲南,開始金沙江漂流。在金沙江一個浪高3到5米的大灘,她們下船去讀水,了解河流的走向。她還帶著團隊到建水去看千年古井、元陽梯田,從地表水,到地下水,再到立體水的代表,她們領略雲南不同的水文化,再帶著這些探險經歷和河流文化與當地的孩子們交流,分享水的不用形態、人與水的關係。

(Acess Water 在雲南分享金沙江漂流經歷,圖片提供者:虎姣佼)

幾次漂流下來,虎姣佼認為,Access Water活動不僅是探險,更是立足於教育,立足於改變,立足於拉近人和河流的關係。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她小時候一樣,能在河流中暢遊、去大山裡面采蘑菇,懂得怎麼和自然相處。在她眼裡,漂流恰恰是提供了一種互動式、體驗式的自然教育方法,它能讓河流真正變成我們的生活空間和精神寄託。

「如果一個人,一個孩子樂於來到河邊,他願意去漂流,零距離地和水接觸,那麼他還願意去污染他身處的河流嗎?」虎姣佼說,「當我們還有我們的孩子們可以無所顧慮地暢遊每一條河流的時候,守望河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致力於「讓珠江流過的每個地方都有守望者」的珠江守望者項目已於4月8日啟動啦!同時,我們還在千禾社區基金會微信公眾號上開通「珠江邊上事」欄目,記錄和分享來自各行各業的河流守望者,用行動表達熱愛河流的故事。

互動有獎:在評論區留言你想對守望者說的話或讀後感,點贊前3名者將獲得由小千提供的小麥纖維運動隨身杯1個,讓你更好地踐行環保生活,支持減塑。(5月11日中午12:00截止統計)

如果你也想成為像虎姣佼這樣的河流守望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呼籲身邊的人一起關注河流,那快私信小千,加入「珠江守望者」計劃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禾社區基金會 的精彩文章:

TAG:千禾社區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