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滅吳之戰:四大原因讓勾踐取代夫差,成為春秋最後霸主

越滅吳之戰:四大原因讓勾踐取代夫差,成為春秋最後霸主

吳國和越國是長江中下游的兩個諸侯國,從外部來看,兩國是晉楚關係的延續,從內部來看,兩國更是世仇。從前510年到前475年,兩國戰爭不斷,有槜李之戰、夫椒之戰、笠澤之戰和姑蘇圍困戰,歷時35年。

夫差與勾踐

最後,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其成功的原因有四點。

(一)、爭取百姓的支持

會稽戰敗之後,勾踐能吸取教訓,虛心納諫,收攬人心,利用復仇雪恥來號召越國民眾參加作戰,這也符合越國百姓渴望拜託對吳國長期納貢的心情,因此獲得了越國百姓的支持。

吳越爭霸

(二)、準備了物質條件

勾踐能夠清楚了認識到吳強越弱的現實,因此採取了一系列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增長人口、組訓軍隊等措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為滅吳奠定了物質基礎。

「美人計」西施

(三)、採用了各種削弱吳國的策略

勾踐知道夫差驕傲輕敵、爭霸心切的弱點,在削弱吳國方面,採取欺騙、麻痹、破壞等辦法,達到瓦解其內部和消耗其國力的目的。

離間陷害伍子胥

(四)、採取了乘虛搗隙的作戰方針

第一次進攻,是乘吳軍北上黃池,國內空虛的機會,直奔姑蘇;第二次進攻,是乘吳國「息民散兵」的機會,突然發起進攻並運用兩翼佯攻,中間突破的戰法,取得了笠澤之戰的決定性勝利。

乘虛搗隙

夫差在擊敗楚、越之後,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看不到國內經濟由於連年戰爭遭到破壞,對「卧薪藏膽」的鄰居缺乏警惕。不聽伍子胥的忠告,對中原諸國不分主次,依次進攻,多方樹敵,陷自己於孤立。內政上又不注意生產,反而大興土木,弄得兵疲財盡,民不聊生,最後導致笠澤三敗,姑蘇坐困,身亡國滅。

參考文獻:

1.《史記·吳太伯世家》

2.《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國七雄中,韓國為什麼先滅亡?
三國軼事: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為什麼要逃離曹操?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