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古北口的長城:未曾吹響的集結號

古北口的長城:未曾吹響的集結號

整整八十五年前的抗戰期間,一段比肩「狼牙山五壯士」的傳奇,發生在明代遺留下來的古北口長城要塞。戚繼光、徐庭瑤、關麟征、杜聿明、戴安瀾,還有那7個勇士,他們的人生軌跡交匯於古北口長城。撤退的集結號可能永遠不會吹響,而生前的擔當卻責無旁貸。

圖片1:天際間的古北口長城

暮春時分,古北口柳絮飄飛,淡青色的遠山和淡藍色的天際間,蜿蜒斗折的明長城划出了濃重、參差的邊界。從地理上劃分,長城以北是河北省,以南是京郊密雲。

古北口在明代隸屬「九邊重鎮」之首的薊州鎮,古北口長城包括卧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四個城段,是扼守京師東北方向的軍事要塞。

1567年(明隆慶元年)戚繼光從浙江調任薊鎮總兵,負責京畿防務,開始整修、加固山海關至居庸關一線的長城,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第二次大修長城,其中就包括古北口段的長城。

雄奇險峻的古北口長城完整地保留了明代隆萬年間(從隆慶帝到萬曆帝,公元1567年至1585年前後)長城的風貌。

居庸關與古北口分別扼守京畿防線的西端和東端,共稱為「京師鎖鑰」。

圖片2:修舊如舊的古北口鎮

如今古北口鎮一塊屏風式碑牆上,刻著「月明溪畔」幾個雋永的大字,落款是戚繼光。據史書記載,這位守衛大明首都的抗倭名將,平日餘暇,最會舞文弄墨。

京師至遼東沿途的長城隘口,都是戚繼光督建重修的,一直保留到三百五十年後的長城抗戰。

1933年,日軍沿長城西進,先後在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關隘與中國守軍激戰,意在攻佔熱河,覬覦華北和平津。

古北口戰役中,由國民黨第2師、第4師、第25師臨時合編的第17軍,在軍長徐庭瑤的帶領下,依託明代長城為據點,與日軍第八師團展開攻防大戰。

3月10日起,第25師駐守古北口城關,師長關麟征重傷被轉送至北平後方,副師長杜聿明指揮堅守。至3月12日下午3時,終因寡不敵眾,被迫命令部隊向南天門撤退。

圖片3:殘破卻仍巍然屹立的長城(引自百度圖片)

此時,出現了與電影《集結號》非常相似的一幕:第25師所屬第145團的7名士兵,沒接到撤退命令,依然按原部署據守古北口附近的帽山陣地,封鎖日軍進入古北口的必經之路。而在龍兒峪的第145團團部與下屬部隊的通訊聯絡中斷,團長戴安瀾派去帽山的傳令兵也在途中犧牲。

未曾吹響集結號的古北口,濃煙滾滾,烈焰飛騰。蟠龍山長城在炮火中千瘡百孔,卻仍巍然屹立。

圍攻城關的是第八師團所屬的第十六旅團,這支關東軍的精銳部隊似乎還陶醉在輕取承德的興奮之中。

氣焰囂張的日軍強攻帽山,卻被居高臨下、堅守不退的7名國軍戰士一次次打退。為了佔領這個小土坡、進入古北口,日軍付出了160人陣亡、200人負傷的慘重代價。

第十六旅團的炮彈,伴隨著飛機投下的炸彈,幾乎將帽山夷為平地。

硝煙漸漸散去,戰場恢復了平靜。衝上帽山的日軍早已失去了之前的傲氣,他們彷彿驚弓之鳥,緊張地搜索著對手的陣地,以防新的反撲。

他們猜測中國軍隊至少有一個連在這裡駐防,而最終只找到了7具中國軍人的屍體。

圖片4:2005年古北口村民自發樹立起「古北口七勇士紀念碑」(引自百度圖片)

帽山腳下,日本人將這些中國士兵合葬在一起,用簡易的木牌作為墓碑,上面寫了「勇士」的字樣,並向寧死不屈的對手鞠躬致敬。

古北口的長城,曾經迎來雲蒸霞蔚的朝陽,曾經送走血色黃昏的落日,有過和風細雨的安寧,有過狼煙未盡的狂亂。

長城的子孫啊,歲月的集結號何時在你的耳邊響起?

1587年,萬曆十五年,戚繼光作為張居正的「餘黨」早已被剝奪了薊鎮總兵的職務,調離北京。不久後,一代將星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1935年,國民黨第17軍的番號撤銷,經歷過古北口戰役的徐庭瑤成為國軍的機械化作戰專家,協助組建、培養中國機械化部隊。1949年撤往台灣。1974年病逝。

圖片5:古北口抗戰(引自百度圖片)

1938年,關麟征率領國民黨第五十二軍參加台兒庄會戰,屢次挫敗日軍主力,被譽為「關鐵拳」。1949年後辭去軍職,久居香港。1980年去世。

1939年,杜聿明率領國民黨第五軍在崑崙關重創日軍第五師團,取得大捷。1949年1月,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中將在陳官莊戰敗被俘,自殺未遂。1959年獲最高人民法院特赦。1981年在北京病逝。

1941年,國民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隨中國遠征軍入緬。1942年2月參加同古保衛戰,連續擊退日軍進攻。1942年5月在滇緬前線殉國。

戚繼光、徐庭瑤、關麟征、杜聿明、戴安瀾,還有那7個勇士,他們的人生軌跡交匯於古北口長城。

撤退的集結號可能永遠不會吹響,而生前的擔當卻責無旁貸。

歲月記住了那些彪炳史冊的名字,也沒有忘記無名的普通人。2005年古北口村民自發樹立起「古北口七勇士紀念碑」……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剛Andrew 的精彩文章:

《五律 清明飛雪》:清明源於追悔的懷念,你知道嗎?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