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國家一直稱自己「小中華」,中國元素到處都是但非常鄙視日本

這個國家一直稱自己「小中華」,中國元素到處都是但非常鄙視日本

在中國曆朝歷代中,出現過許多盛世之治,它們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體現,更是華夏民族成長曆程的一個見證。國家的強大離不開中華文明的繁榮,中華文明通過國家所帶來的影響方能傳播更遠,二者相輔相成,既不矛盾,也不衝突。

基於中國曆朝盛世的強大,作為中國鄰居的朝鮮半島,一直都是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在朝鮮人心中,中國是一個高度開明的國家,是個令人望其項背的巨無霸,朝鮮人很敬佩中國,他們一直以與中國為鄰為榮,對於中國文化,朝鮮人向來是積極吸取,一心向中國學習,成為中國最忠誠的友邦。

朝鮮人向來看不起日本人,這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日本天皇中帶了一個「皇」字。在朝鮮人看來,只有中國皇帝才配的上這個字,日本人如此效仿,是屬於對中國的侮辱。

朝鮮對中國如此忠誠,中國曆朝自然是不會虧待這個「小弟」,有什麼麻煩都會幫其解決。比如說,在明朝時期,日本侵入朝鮮半島,明朝得知消息後,當即派出大軍入朝趕走日本侵略者,保住了朝鮮。本來朝鮮對中國就很崇拜,這次明朝出手相助更是令朝鮮人感激涕零。

幾十年後,滿清攻入中原,奪取了明朝政權,自此,大明覆滅。朝鮮人得到這個消息後,舉國悲憤,他們拒絕承認滿清所建立的清朝,堅決認為中國只有一個合法的王朝,那就是明朝。明朝沒了,朝鮮人就把自己改為「小中華」,國內使用明朝時期的年號,想用這種方式將「中華」傳承下去。

一直到了二戰時期,朝鮮半島還在使用明朝崇禎時期的年號。在二戰之前,朝鮮人還是非常尊重中國人的,敬重中國文化。可是,到了近代以來,原本屬於朝鮮李氏王朝的韓國,卻對中國態度急轉而下,由原來的虔誠、恭敬變成了後來的蔑視、譏諷。

這裡,咱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小事例看出一二。

關於蔑視,早在二十世紀就是年代出現過,那個時候,中國圍棋大師聶衛平在韓國參加比賽。在休息無事時,他便與朋友一起去逛韓國商場。當時聶衛平看到了有雙皮鞋挺好,他就打算買下來。誰知,剛問服務員多少錢,那服務員便滿是譏諷道:「中國人?你買的起嗎?」

當時聶衛平的朋友害怕他生氣,還不敢將原話翻譯給他,但老聶執意要聽,他朋友這才將話翻譯出來。老聶聽完當時就脾氣上來了,當場扔下幾萬塊,嚇得那位服務員連忙彎腰道歉。

還有一件事,是在1995年,珠海市某家公司,工人們上班到凌晨,之後到了工休時間,大概有十分鐘可以休息。工人們剛趴在桌子上歇息一會,公司的韓國女老闆便走了進來,不分青紅皂白怒罵起來,許多工人被嚇得驚醒。然而,這個韓國女老闆不但罵聲不斷,還要讓所有中國員工下跪認錯,這顯然是故意凌辱中國人。

好多中國員工為了不丟掉工作,只能向其跪下,但人群中只有一人筆直站立,絲毫沒有要跪的意思。

女人怒吼道:「你怎麼不跪下?」這位中國員工冷眼以對:「我是中國人,憑什麼要給你下跪!」這女老闆隨即威脅道:「不下跪我就開除你。」然而,這位員工根本不在意,撂下一句:「開除我,我也不跪」便大步流星走了出去,這位寧願丟下「飯碗」也要守衛民族氣節的中國員工,叫做孫天帥。

通過以上兩個事例,可以看出:韓國對中國的排斥與蔑視並不是個例,而是歷史態度的轉變,如今,韓國也在不斷進行著去中國化的行動。

曾經的朝鮮人,他們喜愛中文,時常學習孔孟之道,善用中醫。哪怕是科舉選拔、建築建造都是學習中國。而且也是通過中國,佛教與道教才得以傳入朝鮮。朝鮮人還完全採用中國人的曆法,與中國人過著相同的節日... ...總之,中國文化對於朝鮮來說,是影響深遠的。

因此,韓國想徹底去除中國化,顯然是做不到的,畢竟,朝鮮人都已經習慣了數百年,豈能說改就改。哪怕是在二十世紀韓國禁止國內使用漢字,也影響不了漢字在朝鮮人心中的地位,時至今日,許多老一輩的韓國人都對漢字非常熟悉。

說到這,筆者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韓國一個年輕人在給逝去長輩祭祀的時候,祭文都是用漢字書寫。當人們問韓國年輕人為什麼不用韓文而用漢字時,小夥子笑著說,雖然年輕一代都在用韓文,但是,已經逝去的祖先曾經用的都是漢字,祭文如果是韓文老祖宗怎能看得懂呢?這不禁讓人感慨。

韓國社會中,有許多方面深受我國文化影響。韓國家家戶戶都離不開使用筷子,他們也會過春節中秋、而且,在春節時會吃年糕,在端午時吃粽子。平常時候,韓國人喜歡吃包子和麵條,這無疑和我國民俗文化相同。韓國人所傳的韓服也是來源於中國的漢服,韓國的國旗圖案出自於中國的陰陽八卦。

由於韓語音節較少,造成了大量重音,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雙方在交流過程中,會出現歧義。如果,在一些重要場合,雙方理解錯了意思,可就會造成很大的後果。因此,韓國人借用了許多漢字,這就使得一些韓語發音與中文漢字一模一樣。

在韓國建國前,朝鮮半島上的書院、寺廟還有牌匾都是用漢字書寫,包括他們的歷史文獻、石板雕刻都離不開漢字的身影。韓國博物館中,許多數百年的文物,只要上面有字必然為漢字,由此可見,中國對於朝鮮的影響是多麼深遠。可以說,中華文化所包含的思想哲學、人文地理等產物,全部被韓國吸納其中。

韓國自然也知道趨勢難為,隨後又重新恢復對漢字的使用,時至今日,大家去韓國旅遊,無論是在商場、機場,還是在街道、飯館,都能輕易看到漢字的身影。雖說,漢字恢復了使用,但是,韓國去中國化的立場並沒有放棄。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事件,便是韓國首都改名了,將「漢城」改為「首爾」。

棄漢從諺,不僅在現實中弊端多多,還活生生地把現在的韓國和歷史一刀切斷。於是韓國不得不在2000年恢復使用漢字,並在中小學推行1800個漢字教育。現在許多城市的街道和地名都標了中文。外語學校也成了繼英文、日文之外的另一大語言。甚至,許多人跨海來中國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

但朝鮮曾經深受中國文化熏陶長達數百年,又怎能能輕易說去除就去除的呢。

韓國自然也明白,便選擇了頗為狡猾的方法,比如,與中國「搶名人」、「搶地區」、「搶發明」,大言不慚的說「孔子是韓國的」、「《本草綱目》是韓國的」、「渾天儀是韓國發明的」等等,製造了一系列荒唐鬧劇。為了能夠更加突出自己,韓國人恬不知恥的修改歷史,自稱民族超過一萬年、說自己是中國人、日本人的祖先、還說在四千多年前,古朝鮮人口有1.8億等等,如果要評世界上哪個國家最不要臉,第一名非韓國莫屬。

以上事例多不勝數,韓國人覺得,成吉思汗曾經攻下了整個歐亞大陸,那他們就是韓國人的祖先,並由此聲稱韓國人統治了歐亞大陸;連我國儒家思想都被韓國拿去申遺,到了最後,我國歷史上的高麗民族,韓國也要搶去認祖,如此嘩眾取寵,也就只有韓國人做的出來,你以為他們只會做這些,可就大錯特錯了,「聰明」的韓國人可會的多了,他們清楚難以在整體上剔除中國文化,便耍起了小聰明。

比如:筷子,大家都知道它是起源於中國,但是,韓國人都使用習慣了,想捨棄也捨棄不掉。於是,韓國人自作聰明的將原本方筷子改成了扁筷子,名其名曰「韓國發明」,當真是臉皮極厚。我們不否認韓國有其特有文化,但是,若通過一些「自作聰明」的手段來投機取巧,是不會得到別人尊重的。

我不否認韓國文化有其獨特性,但揀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來彰顯其文化的獨特性似乎很難讓人信服。而在大的方面,韓國的一切又總是同中國文化有藕斷絲連的聯繫。韓國近幾十年的經濟成功,使韓國努力在東北亞乃至世界尋找自己的位置。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加上歷史上和地緣上的原因,使得韓國怎麼也擺脫不了中國和中華文化的影響。

其實,韓國之所以變得仇視中國,這與中國上世紀的衰敗有關。

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淪落為西方列強隨意踐踏的對象。這個時候,韓國便逐漸露出了自己的野心,它已經不甘於一直呆在中國的影響之下,更何況這還是任人欺負的「大哥」。

抗戰時期,昔日強大的中國,幾乎要被滅於倭人之手,這令還未一分為二的韓國更加堅定「背叛」中國的決心,同時,它也想著為自己另找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去依附。二戰後,以李氏王朝為主的朝鮮人建立了韓國,隨後,經濟快速發展,而中國則還處於一窮二白的境地,這更加令韓國蔑視,畢竟小人都是喜歡看別人落魄的。

雖然,改革開放後,經過我國奮力追趕,逐漸與世界發達國家縮小差距,但終歸還是弱了一籌。我們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中國近代遭受的創傷太多了,導致別人發展了幾十年我們才開始起跑。對比漢唐,如今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不算太大,這就說明我們無數華夏子孫還需努力。

所以,等到中華民族重新屹立世界之巔的時候,韓國、日本這些國家還會乖乖的跑回來「端茶倒水」。

參考資料:

『《韓國的棄漢從諺》、《漢字對世界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為什麼叫天龍八部?其實跟印度有關
一座祖墳,讓本來直直的鐵路拐了一個彎,這家人真的有這麼牛?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