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生而美麗,死而壯烈:越戰中唯一犧牲女兵魂歸故鄉,系真實何小萍

生而美麗,死而壯烈:越戰中唯一犧牲女兵魂歸故鄉,系真實何小萍

作者:獨俠客

郭容容(1956-1979)

「郭容容」這個名字,即使在今天,也是一個清新可愛的女孩符號。特別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國、國慶、援朝、秀英、翠花等同齡人中的她,無疑是個美麗雅緻的存在。

1974年9月,18歲的郭容容從山東煙台市福山鎮(現福山區)西北關村參軍入伍。在那個年代,當兵,尤其是當女兵,可以用無上榮耀來形容。

她所在的部隊,是54軍162師。這個師有個外號,叫「中原猛虎師」,一支有著紅軍血統的英雄部隊。

新兵訓練結束後,郭容容成為師宣傳隊一名業餘演員。電影《芳華》中何小萍經歷的練功之艱苦、人間之冷暖,郭容容幾乎都經歷了。在戰友們的回憶中,郭容容有兩個細節讓人難忘。

一個,是她練芭蕾舞時,兩隻腳的腳尖磨破化膿了,但她仍然堅持演出,不吭一聲。

另一個,是1976年春節,郭容容因低血糖,演出時突然昏倒於舞台,被送到醫院第二天,她便懇請出院。醫生只得給她開藥,讓她歸隊。

郭容容帶病演出的事迹,和何小萍如此相似

憑藉這樣勤奮和刻苦,郭容容脫穎而出。當兵第四年,她被調到師政治部電影隊任放映員。熟悉我軍編製的老兵都知道,郭容容原來所在的宣傳隊並非編製單位,只能叫「業餘演出隊」。而政治部宣傳科下設的電影隊,則屬於師機關編製內的附屬單位。通常由一名幹部或老兵任隊長,管著三四名戰士,郭容容成為其中一員。

他們名為「放映員」,其實是宣傳文化戰線的多面手。放電影、文藝演出、會議保障、吹拉彈唱,樣樣都得精通。在戰士們心中,他們是明星級的人物。這也是很多162師老兵對郭容容印象深刻的原因,「就是師里那個很漂亮的女兵」。

戰前郭容容(右)和戰友留影

郭容容生前照

郭容容到電影隊後,勤奮依然。在關於她的官方表述中,「過去幾分鐘才能排除的故障,在她手裡只需20多秒就搞定」「在師崗位練兵比武中,獲得快速放映燈項目兩個單項第一」……由於表現出色,她於1978年9月被吸收入黨,這一年她22歲。

1979年1月,郭容容由電影放映員提升為電影隊隊長。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職務名稱變化,而是標誌著郭容容從士兵提拔為軍官,通俗地說就是「提干」。這對郭容容來說,是極大的榮耀,也是重大的人生轉折。

她的提干,是否與即將到來的戰爭有關?這難以考證。不過她確實是剛當軍官,162師就接到了南下廣西參戰的命令。1979年初,162師在54軍編成內,從河南南下廣西,作為東線戰場的預備隊參戰。

162師進入越北

打仗,不可能像平時一樣繼續放電影,郭容容和電影隊的戰友被分配到了「傷烈組」。這個小組的全稱,叫「傷員烈士收容組」,是部隊政治機關處理傷烈工作的直接力量。我認為在這個小組中編入女兵,是戰時政治工作人性化的體現。

因為普通的傷病員,並非由郭容容所在的「傷烈組」處理,而是由醫療救護組現場救治、由擔架隊後送到野戰醫院。只有烈士遺體,或是確定救治無望的重傷員,才會交由「傷烈組」收容處理。郭容容所在的師政治部在戰時一項重要職責,就是收容安葬烈士遺體、做好烈士撫恤工作,而郭容容就是執行這一任務、直接接觸和處理烈士遺體、照顧重傷員的骨幹。

安排女軍人收斂烈士遺體、照顧重傷員,我想,這既是人力資源的科學調配,也能發揮女性溫情細心的優點。尤其對於瀕死的重傷員來說,在離世之即能聽到幾聲柔聲細語,也是一種慰籍吧。

雖然身份和職責不同,但郭容容和「何小萍」在戰場上照料的都是同一對象:傷員和烈士

在162師的戰史記錄中可知,郭容容是2月19日隨師機關從水口關出境的。戰鬥中,烈士遺體如流水一般運下來。傷烈組的任務,是用卡車將傷員和烈士遺體拉回國,幾乎每天都奔走於戰場與後方之間,隨時可能遇到敵人的路邊阻擊和叢林中的冷槍冷炮。

作為戰前提乾的軍官,郭容容十分盡責。她跑前跑後護送烈士,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夜晚則值班收容看護傷員。戰友回憶,「郭容容為了給傷員找水,提著水桶,冒著危險,從這個坡走到那個坡」「她登記傷員耐心細緻,常常一邊登記一邊與傷員交談,鼓勵他們安心養傷,早日重返戰場」。

2月25日,高平之戰,郭容容隨傷烈組趕赴前線。26日下午,她和戰友將烈士遺體抬上車回國。傍晚,行進中的車隊遭敵人三面火力點伏擊,郭容容中彈犧牲。

公開的說法,郭容容是「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第一位女烈士」;另一說法,則是「自衛還擊作戰中我軍唯一犧牲的女兵」。我查了查,都沒錯。

在老兵們的回憶中,郭容容犧牲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遇敵伏擊時,郭容容坐在後車廂,一顆子彈穿入車中,擊中她的頸動脈,她當場犧牲。黑暗中,同車的太原籍女兵李萍摸索著想為她包紮傷口,但傷在要害處,一切努力都救不回郭容容年輕的生命。

卡車司機大腿也受了傷,抽調到師擔任收容隊長的九連副指導員背起司機,帶李萍等人隱蔽于山林。越軍點火燒車時,郭容容的遺體和車輛一道,經受烈火焚燒。翌日,九連副指導員返回該地,收殮了郭蓉蓉未燒盡的遺體,現地再燒完,將骨灰帶回了國。

還有另一說法,說郭容容中彈後,卡車隨之被火箭彈擊中起火。第二天,戰友前往現地察看,發現車上只剩一段腸子,其餘已成灰燼。

無論哪種說法,郭容容的遺體都沒有完整回國。她為了將犧牲戰友的遺體帶回國而犧牲,自己的遺體卻無法回到養育自己、自己為之奉獻生命的祖國土地。

生而美麗,死而壯烈。郭容容的犧牲,在162師官兵中引發的悲憤復仇之心,時隔近40年,老兵們依然記憶猶新。

「向郭容容同志學習、為郭容容同志報仇!」無論寫在文件中的口號,還是戰士心中的誓言,都在向這名美麗的女兵致敬。在54軍前指指揮下,這支英雄部隊轉戰400餘公里,作戰26天,殲敵2000餘人。

龍州烈士陵園,修葺前後的郭容容之墓

圖:郭容容的墓碑瓷像照上的姓名和一些戰友的回憶,她叫「郭蓉蓉」,但在官方記述中則為「郭容容」。這可能是因為她參軍後曾使用「郭蓉蓉」之名而致。

戰後,郭容容被追記三等功。她的骨灰和戰友們一道,葬於廣西龍州烈士陵園。

2011年清明節,她的骨灰被親人從龍州接回家鄉,葬於煙台市福山區烈士陵園。

她的家鄉盛產蘋果,家鄉人都知道這個英勇犧牲於遙遠南疆的丫頭,說她就像蘋果花一般清新,用血染的飽滿、豐盛的果實,留下金色的美麗、女孩的燦爛。

圖:2011年,煙台媒體報道福山區烈士陵園建設時,特意單獨敘述了剛剛遷葬於此的郭容容事迹,稱「她是福山人民的好女兒,是煙台海濱雲天中永遠翱翔的一隻海燕」

圖:廣西龍州烈士陵園位於龍州縣上龍鄉弄平村弄平屯,原名自善烈士公墓,1979年3月安葬自衛還擊作戰犧牲烈士而改為現名。郭容容骨灰遷回家鄉後,她的墓碑依然留於此地,和戰友們一道列陣南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錢多事少在家辦公,這樣的美差叫天皇
5000傘兵全軍覆沒,斯大林很想把這場戰役在歷史上抹掉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