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如何看待眾生的妄想

佛教如何看待眾生的妄想


佛教如何看待眾生的妄想?

  文/永信法師

妄想是佛教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它和佛性一起,處於佛教體系的中心位置。當年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到底悟到什麼呢?

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發現了妄想,發現妄想掩蓋了佛性,是一切眾生沉迷不悟、流轉六道的原因。經上載,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時,這樣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要做的工作就是打掉我們的妄想。妄想打掉了,佛性就顯現了,我們便成佛了。歷史上佛教有幾宗幾派,只是打掉妄想的方法不同而已,比如說,我們禪宗通過參話頭打掉妄想,凈土宗通過念阿彌陀佛打掉妄想,天台宗通過數息止觀打掉妄想,密宗通過三密相應打掉妄想,還有坐禪入定、修苦行,等等,方法很多。釋迦世尊還親自為眾生開設八萬四千法門,但是目的只有一個:打掉妄想!

佛教認為:眾生的妄想,分布在眾生的八識之中。所謂八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按妄想分布的順序來說,妄想熏染佛性,形成阿賴耶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明種子,開始具有分別心。發展到了末那識時,便形成了「我」見,「我」執。發展到意識,便開始要這要那,加上眼、耳、鼻、舌、身五識,於是開始造業,貪圖五欲,然後煩惱痛苦隨之而來。因此,我們學佛修行,要打掉妄想,就是要把八識田裡的妄想,一個一個打掉。從眼、耳、鼻、舌、身五識開始打,一直打到阿賴耶識,全部打掉,只剩下佛性為止。我們平時說的修行果位,聲聞四果呀,菩薩五十一地呀,實際上就是消除妄想的程度,這與我們小時候讀書一樣,學的知識越多,年級越高。不過修行相反,妄想越少,果位越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行走在正確的學佛修行路上
凡夫如何才能做到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