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廚房裡的加拿大

廚房裡的加拿大

孔子說,「食色性也」。我們中國人是非常講究吃的。

但是我們基本上沒有廚房文化。這個文化,主要指的是關於廚房的價值觀和廚房審美觀,以及廚房裡的人際關係。

以這個觀念為標準的話,一直到今天,我們中國人的廚房文化還是很低的。一般來說,多數華人很不講究廚房,儘管家裡所有的吃的東西都得從廚房裡面做出來的。

我小的時候,住的是平房,但是各家都沒有專門的廚房。說是廚房,其實只是放在走道上的一個蜂窩煤爐,蜂窩煤則直接堆放在牆邊上。家家戶戶都在公共的地方做飯炒菜,或者說是在自家的住房的外面做飯做菜。

後來,大多數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有了各自的廚房,但是廚房和廁所都被設計安排在最邊角的地方,面積特別小不說,通風條件差,還常常不規整。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在廣州有一套福利分房,這套80年代初的房子,房間賊大,而廚房和洗手間的面積合在一起卻不到10個平米。好在廚房和洗手間在一起,我搬家進去以後,就把廚房和洗手間打通,變成一個大的洗手間,廚房則移到了陽台上。

那時候,很多家庭時興在陽台上改建一個廚房。因為老式房子的陽台又長又大,也沒有多大的用途。

但是建在陽台上的廚房不僅小,而且夏天的時候很熱,冬天的時候很冷,是家庭空間里的煉獄。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廣州的日照時間很長,直到七八點鐘的時候還照在陽台上,熱得我們不敢在天黑之前開火做飯吃。

我離開廣州來加拿大之前,住在廣州市中心一個新開發的高層公寓。整個面積一百來平方,廚房設計在一進門的地方,面積不算很小,但是很窄,一個人在裡面還好,兩個人同時進去就感覺很不舒服了。

有的時候,我太太在廚房做飯,我就只能站在門口和她說話;如果是我在廚房裡做飯,而她就只能站在門口和我講話了。廚房與外面,感覺就是兩個世界。

來到溫哥華,我很快買了一間城市聯排屋,這個房子是上世紀80年代初建設的,面積與我在廣州的2000年代初的房子面積相似,但是這間加拿大的老房子,廚房夠大,方方正正,兩個人同時在裡面忙活沒有一點問題,廚房與外面是半開放的,緊連在外面的就是飯廳。

我和我太太常常一起在廚房裡面做飯,我做主廚,她打下手。那個時候,我們剛剛落地,都在奮鬥掙扎,所以要相互講的話額外多,我們在廚房裡忙碌的時候,有說有笑,時間過得飛快,一餐飯菜,彷彿一眨眼的功夫就弄好了。

現在我住在高貴林,是獨立屋,廚房幾乎是完全開放的。

廚房設計在一樓很中心的位置,左邊是書房,右邊是飯廳和客廳等。廚房本身的面積很大,而且又細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廚房,一個是LOOK。

廚房四周全是櫃檯和吊櫃,廚房與LOOK之間是吧台。

而LOOK的天花是全玻璃的,四邊可以擺放很多高腳椅子。我兒子不在家的時候,我和我太太都是只在廚房的吧台上吃飯的,懶得再往飯廳里跑。

廚房和LOOK,一個朝南一個朝北,都有很大的窗戶,是一樓所有房間中,景觀最好的,吃飯的時候,可以隨意的看到風景。天氣好的時候,南面美國的BAKER雪山,彷彿就近在咫尺。

其實,在一個房屋的建造成本中,廚房和浴室是成本最高的,因為它包括了水電煤氣、上水和下水系統等基礎設施,以及傢具、電氣設備,還有地面和牆面的保護和裝飾等等,而這些成本在其它房間則相對要低很多。

所以,現在在加拿大和美國,真正高檔的獨立屋,都設計有兩套廚房。在加拿大這邊,是一個大的西式廚房中,再套一個小的中式廚房。在美國那邊,則是分成東廚和西廚,東廚做各類亞洲類別的熱菜為主的菜式,西廚做以冷食為主的西式菜式。

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講,今天的住房中,廚房才是一家之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ansky 的精彩文章:

央行若周三加息,加拿大人連菜都買不起了
為什麼沒有發展機會 加拿大還不斷引進移民?

TAG:vans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