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膝關節炎就怕這味葯!一半口服一半外敷,每天30分鐘

膝關節炎就怕這味葯!一半口服一半外敷,每天30分鐘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葯海》、《實用中醫風濕病學》

列位看官,常言道:「人老腿先老」。我們的腿,承載我們一身的重量,幾十年下來,是最容易出現老化的。這自不必言。而在腿上老化最明顯的區域之一,毫無疑問是我們的膝關節。

所以說,這一篇小小文說,我們把目光集中在膝關節炎——這一常見病症中來。

話說這膝關節炎,為骨關節炎的一種。患者患處多腫、痛、功能受限,活動不利。嚴重的,膝關節甚至變形、不能行走。

有了膝關節炎怎麼辦?我們在這裡,要和您分享一張便方。這就是妙用中藥牛膝。

準備懷牛膝100克,取其中5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另外50克,水煎後稍冷片刻,用毛巾浸濕來外敷患處。每次熱敷30分鐘,每天晚上一次。

這個辦法,我們選自哪裡呢?選自1995年的《河南中醫藥學刊》。根據報道,此法治療一位45歲患者,治療7天後癥狀明顯減輕,再用10天後癥狀消失。

那麼,這個辦法到底有什麼奧妙呢?我們從膝關節炎一病的根由說起。

看官須知,這膝關節炎,在祖國傳統醫學裡面被稱作「骨痹」。關於它的形成,《中藏經》裡面說得確切:「骨痹者,乃嗜欲不節,傷於腎也,腎氣內消……則精氣日衰……邪氣妄入」。從中可以看出,腎氣不足,腎精虧虛,是發生骨痹的根本。

具體來說,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骨髓得以充養,骨骼自然強健。另外,肝藏血而主筋。肝血足則筋脈強勁,關節通利。腎精和肝血同源互生,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所以我們說,腎精不足、肝血虧虛,是誘發骨痹的根源。縱然慢性的勞損以及外感風寒濕邪,在膝關節炎的發病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就其根本而言,肝腎不足依然是最最要緊的一環。

這就提示我們,補強肝腎,是調治的一大法門。

那麼我們用什麼來補肝腎呢?就用前面提到的牛膝。

看官,這牛膝,一般指的就是懷牛膝。懷牛膝,基本可以看做是牛膝的別名、處方名。此葯最初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為什麼叫牛膝呢?因為其莖有節、外形酷似牛膝,故而得名。這一個「膝」字,似乎註定了,此葯根人體的關節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此葯,性味辛苦溫,入肝腎二經。中醫裡面有句話,叫做「無牛膝,不過膝」。意思是說,要想治療下肢的疾病,往往用到牛膝。同樣是一組治療風濕痹痛的方葯,加上牛膝,就有引葯下行,直達下肢病所的功能。

牛膝的功能,首先在於活血祛瘀。痛經、產後腹痛、女性的子宮肌瘤等,用它很合適。牛膝還善於引血下行。因此在治療高血壓的時候,醫家常常用到牛膝,以此來降上炎之火,改善高血壓所致的眩暈等癥狀。

當然,牛膝最傑出的功用,還是補肝腎而強筋骨。它味酸,入肝,可以補肝陰。同時,它還入腎,能堅腎陰。它在酸味的裡面,又有一點甘甜之意。甘酸恰能化陰。所以,總地來說,它可以補肝腎之陰,肝腎精血不足的人用它是很好的。再加上前文所說,它具備通利血脈、活血化瘀之能,因此它對於骨痹就有很好的調治作用了。尤其是治療下半身的骨痹,更為其專長。

其實,牛膝治療骨痹,古往今來有不少經驗之談。譬如《太平聖惠方》裡面,就有一則治療風濕痹痛的方子,為牛膝一兩,桂心三分,山茱萸一兩。諸葯搗碎,飯前服用,溫酒調下二錢即可。

總而言之,用牛膝補肝腎,改善因為肝腎虧虛所致精髓不充、筋骨不養的局面,再加上它通經化瘀活血之效,對肝腎不足所致的骨關節炎有療效,是理所應當的了。末了,我們再把便方贅述一下:準備懷牛膝100克,取其中5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另外50克,水煎後稍冷片刻,用毛巾浸濕來外敷患處。每次熱服30分鐘,每天晚上一次。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夢遺滑精、月經過多的人,以及孕婦,不要用此法。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一味葯治痔瘡!長樹上,秋天采,冬天做,夏天用
一味葯治牙痛!先漱口,兩分鐘之後咽下去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