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謎一樣的摩洛哥,為你揭開非洲大陸上的「異類」

謎一樣的摩洛哥,為你揭開非洲大陸上的「異類」

|撒哈拉|

提起摩洛哥,早些時候估計都沒幾個人聽過這裡,在美洲?歐洲?還是哪裡,當我決定要去到這裡的時候,個別朋友都還問我這是在哪裡,是那個歐洲的袖珍國賭城么,拜託有點文化好么?那個是摩納哥。但自2016年6月1日,摩洛哥正式對中國公民赴摩洛哥旅遊予以免簽證待遇,這個國家就成了香餑餑,好幾個朋友都去過那裡,不是奔著那些網紅酒店去的,就是奔著什麼好萊塢大片取景地去的,再就是什麼藍色之城舍夫沙萬,又或是追尋《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與荷西的足跡去的,加上後來一檔真人秀的節目在那邊錄製更是在國人心中火的不得了。

|哈桑二世清真寺?|

|拉巴特海濱|

摩洛哥是彩色的,在這裡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顏色,白色的卡薩布蘭卡、紅色的馬拉喀什、藍色的舍夫沙萬以及金黃色的菲斯等等,每座城市自己獨有的色調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氣質,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卻又從視覺上讓你感受到摩洛哥的詩情畫意與美好。上帝大概不止打翻了一個調色板才將這最浪漫的顏色灑在了摩洛哥的大小城市。就沖著這些色彩,也值得到這裡走一趟。

|馬拉喀什老城|

|菲斯古城|

於是我的第一次非洲行獻給了這樣一個極其不像非洲的非洲國家。那麼來摩洛哥都去哪些城市?玩兒什麼?這篇遊記全部羅列給你們。

摩洛哥

我的第一次非洲行

從上海到巴黎,再到卡薩布蘭卡,加上1個小時的轉機,15個小時都是在飛機上度過,身體其實已經很疲憊,但當飛機還未抵達,盤旋在卡薩布蘭卡的上空時,就被眼下的景象吸引到了,第一眼的摩洛哥不是沙漠,而是綠油油的田地,沒有下雨,而是藍天白雲,等不及在上空就已經手機咔嚓幾張。原本以為進海關的時間很久,但比想像中的要快很多,就這樣真的踏入非洲大陸了!

卡薩布蘭卡雖然是我們落地的地方,但是我們的第一站並非這裡,而是直接駛向另一座城市拉巴特,沿途的景色,讓我有種錯覺,並不像來到了非洲,4月的摩洛哥一路綠色的田野和野花,在之後的行程中這樣的景象也是一路可見,摩洛哥的小孩子們特別喜歡踢足球,在田野上,在老城的大街小巷內,都能聽到他們嬉戲的打鬧聲。難怪摩洛哥被稱作是「北非的後花園」,不僅如此,這裡也是歐洲的後花園了,因為從最近的歐洲大陸飛過來也僅需要1個小時。

半個多小時的行程後,低矮的房屋出現在我眼前,讓我確信拉巴特應該不遠了,藍天、白雲、綿羊,大海,像似進藏的路上看到的景象一般。遠處的藍色一定就是大西洋了吧,飛躍大半個地球,旅行過多國,第一次看到大西洋,竟然是在這次的摩洛哥,當然也是完全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歡,在大巴上就開始左竄右跳的捕捉兩旁的風景。

我不確定跳橋上的摩洛哥小夥子們是否在向我們招手,但當鏡頭拉近後發現,他們的確是在向大巴上的我們打招呼,這裡不僅自然風光好,當地的人也都是這麼熱情么?至少第一眼的摩洛哥我是無法抗拒的喜歡。

逼近拉巴特的時候,越加靠近海岸線,大西洋的浪翻滾著朝岸邊拍打過來,也越來越加洶湧,此時才正值晌午時刻,當地人已經都開始在海邊散步遛狗了,摩洛哥人也是蠻會享受生活的嘛,讓我知曉我來到的這座城市一定是個享受生活的度假小城。

拉巴特

低調存在的首都

相比卡薩布蘭卡的知名度,拉巴特無疑是最低調和內斂的,似乎人們早已忘記它才是摩洛哥的首都,我也是抵達這座城市後,才驚訝道原來摩洛哥的首都竟然是這樣一座海港小城,大概是卡薩布蘭卡這樣的大城市名聲在外太久了,以至於人們都錯將卡薩當成首都了。

拉巴特的名聲雖遠不及卡薩布蘭卡等地,但任何一座城市都絲毫不能取代它在摩洛哥的地位,這可是國家的政治首都,國王行宮所在地。

拉巴特就像是靜躺在布雷格雷格河上的一個安靜的女子,被粗狂的大西洋擁入懷中,這裡乾淨又安靜,也多了些小城的浪漫,無論是街上散步的情侶還是河上劃著帆船的人們,無疑這裡的人們更加懂得生活。

摩洛哥的城市似乎都有一座麥地那老城和新城,一牆之隔,卻互不干擾,現代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相互融合和碰撞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拉巴特也是如此。1912年,拉巴特就是摩洛哥的政治首府,歷史的積澱與現代的文明,讓你可以感受河邊傳統的漁民生活也能同樣坐在有軌列車上穿城而過感受這座城市的現代文明。

歐代亞城堡

抵達拉巴特後,第一個參觀的景點就是瀕臨大西洋的歐代亞城堡,始建於12世紀柏柏爾王朝,是在一座城堡的基礎上一點點修建起來的,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和法國人佔領,作為軍事要塞以前是起著瞭望防禦的作用,如今沒有軍事功能了。城堡內居住著少許居民,保留著別具一格的柏柏爾民居和街道。

還未進城堡就看到了這個熟悉的場景,沿著城堡外圍的黃色牆旁邊大的台階就是《碟中諜5》取景地,阿湯哥在這裡追車戲的部分就是在這裡取景。一部電影取景地也當下帶火了這座城市,許多人來拉巴特也是為了追尋電影當中的場景。

|圖片截自電影《碟中諜5》|

進進出出的人們也分不清到底是這裡的居民還是遊客,因為據導遊說在城堡內還有大約3000居民生活在這裡。進到城堡內的那刻起,我稍微有些恍惚,怎麼裡面會是藍白色的世界,這不還沒到舍夫沙萬么,所以千萬別被城堡外圍的黃色城牆所欺騙,歐代亞城堡內保留的都是曾經柏柏爾人的街道,但是又聽說這裡的居民是西班牙人和希臘人的後裔,如果這樣說的話,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裡會被裝飾成藍白色的世界了。

賣摩洛哥皮拖鞋的老伯伯,面對鏡頭也是比較淡定從容,大概是被拍多了,摩洛哥的皮拖鞋很有名,此行中我也買了一雙。

每一處街角和每一戶人家門口都被精心裝飾一番,時不時也會遇到旅行團的人們在這裡拍照,所以想要拍出沒有遊客的街道最好就要小跑勤快點,趕在他們之前。

穿過藍色相間的街區,便到了一處很寬敞的平台,許多人在這裡吹著海風,閑聊放鬆,遠眺大西洋和河對岸的拉巴特新城。

當時的柏柏爾人就是從這條河出發跨洋攻打西班牙的,所以這座城堡也是見證著柏柏爾人的勇敢,城堡歷經滄桑也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成為了拉巴特市民和遊客們閑暇時間裡打發時間的地方,這裡是免費對外開放的。

拉巴特王宮

在摩洛哥似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王宮,而拉巴特王宮絕對是代表著整個國家權威的象徵,國王日常辦公就是在這裡,據說王宮廣場上的噴泉開啟表示國王在內,關閉表示不在,也是蠻有趣的。

皇宮不可入內,遊客只能在外面參觀, 現在這裡多數被用來迎接國外賓客使用,大門口有眾多士兵把守,但是奇怪的是制服卻也是各不相同,有紅色也有綠色,據說這是不同的武裝力量都被安排同時在這裡負責安保工作,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離我們很近的保衛人員還衝著我們不停說「你好」,並沒有想像中的嚴肅,也可以拍照,大概是來這裡參觀的中國人太多了。

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寢

另一處象徵拉巴特權威的就是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在門口的草坪上有很多貓咪,可以說在摩洛哥很多城市都能看到很多流浪貓,喜歡擼貓們的最愛。門口有兩個騎兵把守,看起來也是非常威武,白馬身披綠色的馬鞍,頭飾也非常精緻好看,紋絲不動的保衛者陵寢和清真寺。

進入大門後,看到的就是這廣場上的312根柱子,關於它也有一個傳說,摩洛哥國王在輝煌的12世紀時,計劃在拉巴特建一個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傳說規劃的清真寺佔地2.5萬平方米,有19個殿堂和480根柱子,宣禮塔高80米。但是清真寺沒建完,國王就死了,在建的清真寺爛尾,只有縮小版的宣禮塔算是對付完工了,縮小版的宣禮塔只有44米高,這就是後來的哈桑塔。後來的經過一場葡萄牙大地震,未完工的清真寺也都倒塌,只殘留了312根柱子以及宣禮塔。

隨後的200年時間,摩洛哥的新任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在這裡宣布國家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哈桑塔成了摩洛哥建國的紀念碑。穆罕默德五世死後,後人就在哈桑塔前建了穆罕默德五世陵寢,供後人瞻仰,陵寢同時也是清真寺。

穿著紅色制服、身披白色風衣的士兵站在四個不同方向,同時守衛著這座陵寢,很多遊客都會與他們合影,輪到我時,工作人員說幫我拍照,需要像士兵一樣手捂在肚子上,大概是在陵寢這樣的地方合影時也要表現嚴肅些,是一種對陵寢的尊重吧。

丹吉爾

站在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十字路口

丹吉爾位於摩洛哥的最北端,也是整個非洲大陸的西北角,是一座沿著山坡而建的白色海濱港口城市,號稱是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上,來往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船隻都會經常在這邊停靠。

抵達丹吉爾其實是在夜裡的時間,時間太晚所以並沒有在外溜達,也不知等待我們的又是怎麼樣的城市風貌,但是次日清晨起來時,拉開窗帘,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映入眼前的就是大海和郵輪,原來我們昨夜是枕在海邊入睡的,忍不住早起沿著河邊散散步,一天的心情都是美好的,白色的房屋錯落有致的建在山上,與綠色草坪和藍色海洋匯成一片。

整座城市乾淨整潔,對這座城市更加充滿期待,丹吉爾的歷史名勝古迹也是眾多,所以出發舊城溜達去了!

丹吉爾老城

丹吉爾一直以來都有摩洛哥夏都之稱,舊城區作為丹吉爾最有味道的觀光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典型的阿拉伯式市容,就象《一千零一夜》里所描繪的:狹窄的小巷子象迷宮似曲折盤旋交錯,到處是手工作坊、店鋪和攤檔,可是拍攝人文的好去處哦。

剛進舊城區的市集不久,就看到了這樣生活市井的一面,想要記錄下這樣的賣菜的場面,並沒有有意去拍她們的正面,所以特意選擇背面和側面拍,但是有些大媽們明顯表示出了蔑視我的眼神,恨不得要衝過來抽打我一頓,很快轉過身去,或者用頭巾遮住自己的面部。這也是摩洛哥行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直到後面漸漸對拍當地人失去了興趣。

丹吉爾的麥地那舊城和拉巴特的舊城非常不一樣,這座老城都是白色的老建築,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比羅馬還要早,所以這裡歷史古韻味也尤為深厚,走街串巷中,就像在歷史中穿越。

相信你在舊城裡遊覽的時候,甚至會覺得這座老城並不屬於非洲,它並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老建築上斑駁牆面寫滿滄桑,從細縫中鑽出來的草木都見證了這裡的歲月的故事。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看起來都很悠閑的樣子,曬著太陽喝著咖啡,一副很安逸的狀態。

老城還挺大的,逛個一早上也不一定逛完,在這裡也不會擔心迷路,因為沿著山坡所建,所以只要往斜坡下方的位置走都能夠走出這座老城,來到海邊。

丹吉爾在歷史上就被多個國家所佔領管轄過,所以移步在舊城區,可以看到異國多元文化的交融,每一步間隔的建築都貌似有些許不同,卻又看起來那麼相像,或許這就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丹吉爾的異國情調和風情萬種絕對是文藝控們的最愛,或許來這裡會激發你的創作靈感哦。

斯帕特爾角

下一站前往12公里外的斯帕特爾角,也是此行非常期待的地方之一,因為這裡是離歐洲大陸最近的地方。

赫爾克里溶洞,在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兒子為了得到赫斯佩里得斯花園內的金蘋果,砍死守園的百頭巨龍,比配不堪時在此休息,洞穴之名由此而來,因此也被稱為非洲之洞或大力神洞。

這個地方最神奇之處就是,從洞穴面對大海看出去,就像一幅反掛的非洲地圖。柏柏爾人曾在洞內採石,越挖越深,傳說這個洞穴可以從海峽下方直通對岸的直布羅陀海峽。TIPS:漲潮時候浪會非常大,因此這個洞穴會根據情況適時關閉禁止參觀。

順著海岸線的方向往斯帕特爾角山上駛去,視野也變得開闊了起來,整個大西洋盡在腳下,這裡就是直布羅陀海峽的入口,也是非洲大陸最西北的點。

斯帕特爾角的最高處有一座燈塔,是蘇丹時期穆罕默德三世 Mohammed III所建,先後經英、法所管轄,直到摩洛哥獨立。這座燈塔便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分界點。

左右大西洋,右邊地中海,面前的海峽就是直布羅陀海峽,海峽對岸可以清晰的看到西班牙大陸的懸崖峭壁,一些零星的建築也依稀可見。

燈塔旁邊的觀景台上有很多非常具有摩洛哥當地特色紀念品售賣,看起來非常有趣,但是價格偏貴,不建議在這裡購買。

德圖安

戀上一座白鴿之城

離開丹吉爾後,我們今天的最終目的地是舍夫沙萬,但是中午休息和午餐的時間定在了德圖安,這樣一座很多人估計壓根都沒聽過的小城,可就是這樣匆匆走過的白鴿之城,卻也成為我此行最喜歡的的城市之一,也算是意外中收貨的一處喜愛之地。

同丹吉爾一樣,這座城市也是充滿西班牙時期的殖民色彩,山坡上的建築顏色更加整齊劃一的為白色,所以這座城市被譽為「白鴿之城」。大巴停在了這個轉盤處後,我們就朝著穆罕默德大道上走去,道路兩邊的雪白建築和墨綠色的窗戶,真的讓你彷彿置身在西班牙街頭。

也許是深處山裡的原因,所以同為殖民地,相比較其他城市,這裡的建築卻保留的更加完好,1997年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當天還是挺熱的,但是行走在這樣巷子里也能稍微躲避一下刺眼的陽光。

午餐用餐的地方也是可以給好評的餐廳,拍照都非常好看,據說這裡不論每一家露台都相當適合拍照,望出去都是滿眼的白色,可惜時間並不允許我在這裡多停留和創作。

當我在街頭拍照的時候,一位當地人向我指了指頭頂的這個雕像,意思就是讓我去拍它,看來這個應該是很有象徵意義的雕像,雖然我並不太清楚它寓意著什麼,這座建築又是什麼?

隨手拍一個風景都有可能有貓咪的亂入,這個區域因為圍繞著皇宮,所以可以也看到隨處巡邏的警察。

穆罕默德大道的盡頭便是德圖安舊城區的皇宮廣場,鋪滿鵝卵石的廣場構成的幾何圖案看起來也是很漂亮的,整個區域歷史悠久卻保存完好,王室成員來到德圖安都會下榻皇宮內,同其他城市一樣,皇宮並不對外開放,所以我們只能在外圍欣賞和拍照。

舍夫沙萬

有一種藍,叫舍夫沙萬

都說有一種藍,叫舍夫沙萬,這裡也是所謂的世界三大藍城其中之一,驅車來到舍夫沙萬已經是下午了,當這座傳說中的網紅藍城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還並沒有感覺它的藍,因為整個城市依山而建,所以想要感受它的藍,必須爬到山頂上才能有所見。剛好我們住的酒店也在山坡上,所以也並不那麼著急爬到山頂了,夕陽時,在酒店的山坡上就能鳥瞰這裡的藍。都說這座城市是一座無比浪漫的城市,但是我看到的一切卻也從來沒覺得這裡有多浪漫,難道是趕上遊客潮?這座城市是我所到的城市中最髒的,也是人最多的,中國遊客也是無比的多,所以大多數喜歡的藍城真的像是被網路炒紅的網紅城市。

舍夫沙萬真的像你想的那麼好么?都說藍色象徵著純潔,藍的恐怕只是外表,內心卻並不那麼藍,從我抵達這裡開始逛的時候,就一路遇到各種成群結隊的男孩兒,和遊客們搭訕拍照,實則是在找機會合夥偷竊,一向都比較小心翼翼的我,卻也被算計套路,第一次被偷的經歷就在這兒了,怎麼能讓人心情好的起來和喜歡這裡呢?

這張合影看起來是不是很local,看起來似乎他們都很友好?但是照片背後就是一隻魔鬼的手,拉開了我的背包外側拉鏈,我的移動WiFi機器、充電寶、各種數據線都被偷了,我是怎麼發現的呢?因為合影完後我下意識的用手摸了摸身後的背包,發現拉鏈開著,心想完蛋了,一定是剛才他們這幫人乾的?但是手機快沒電了,我也和大家走散了,我是去追大隊人馬呢還是走下去追那些偷我東西的人呢?一個人雖說並不是什麼貴重的物品,但是旅途才剛剛沒開始幾天就發生這樣的事情,對我接下來的旅途確實產生了不便,以至於我在菲斯走散了,都無法聯繫到大家等等狀況。決定寫出這樣不好的經歷,也是為了警醒大家如果來到這裡,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遇到同樣的情況最好避而遠之不理就好。

老爺爺們穿戴的是當地的特色衣服,很暖和,也看起來很可愛,原本也想置辦一身,但發現這樣的一件衣服並不便宜。

接下來在舍夫沙萬的時間,我並沒有太多的拍照,但是如果想要在這裡走街串巷的發現,還是有很多值得拍的人文,整個小鎮的色調雖然是藍白色,但是它的藍卻不是單一的,是五花八門說不是名字的藍:普魯士藍、湖藍、天藍、酞菁蘭。

科普一下這裡為什麼是藍色吧?在15世紀晚期,西班牙的猶太人受宗教迫害逃難到這裡並定居下來。16世紀時的舍夫沙萬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但不到100 年就被摩洛哥蘇丹打敗,成為摩洛哥北部版圖的一部分。在猶太教中,藍色代表著天空和天堂,寓意著上帝的庇佑。於是從1930年起,上帝在這座山上灑滿了藍色的種子,一直保留至今!

時候也不早了,在我們上山回酒店的途中,想要以城市為背景拍照時,遇到一位非常老司機和油嘴滑舌的小男孩兒,不論是誰在這裡拍照,他都要在旁邊學對方的pose來一個影響你,而且同行中的女孩子拍照時,他就靠的很近抱著上去親女孩的臉頰,覺得這樣很酷,但實則同行的朋友都比較反感這樣的事情,所以遇到的奇葩事還真不少。

不論如何,旅行還在繼續,以一張完美的pose照和舍夫沙萬say goodbye吧!

菲斯

經久不衰的千年古都

菲斯,有著1200多年的歷史,曾一度是神秘的阿拉伯古國摩洛哥的首府,至今它依然是非洲規模最大的古城,我喜歡古都,僅憑它的歷史,就征服了我。

山頂這個位置可以俯瞰整個菲斯古城,每天也會有騎兵們在這裡輪崗守衛。

任時代再發展,菲斯始終都感覺與世隔離,一直保留著這樣原始的手工製作,老城裡,隨處走進一家工藝品點,就會被豐富的摩洛哥元素和精湛的技藝所吸引。

走進這個一座有著9000多條交錯密布的街道,依山而建的古城,彷彿鑽進了天方夜譚的故事中,古老的菲斯是摩洛哥手工業之都,參觀古城最好有個當地嚮導,否則真有可能出不來,GPS導航沒用,手機信號也不一定好使,就連當地人都不敢保證自己非常熟悉每條道路。我因為沒有移動WiFi,在這裡自己走散了找不到大家,幸虧我四處走動看到了我的大巴車的司機,但是司機貌似也一臉摸不著方向的四處打聽,好歹他是摩洛哥人,所以他也試圖用手機聯繫我們的導遊,但是始終沒有信號,最後問了幾個商鋪的人才一拐兩拐的與大夥匯合。

手掌上的這個陶瓷容器就是塔吉鍋,是摩洛哥一道非常特色有名的菜,在摩洛哥的每噸餐都會看到,味道如何嘛,就因人而異了。

菲斯這座古城,一直都是摩洛哥人的驕傲,就像我們中國人會說我們自己是5000多年的文明一樣,我們有西安一樣,所以來到摩洛哥,菲斯是絕對值得來到的一座古城。

這裡的傳統手工業很發達,尤其是皮革產業,之前看「花少」的時候就被種草,即使早有耳聞那個臭,但是還要要親眼所見,我們當天下午去參觀的時候,天氣有些陰天,皮革廠並沒有太多工人作業,所以相對來說那個臭味並沒有那麼大,從進入皮革廠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會遞給你一個薄荷枝,好在有薄荷葉擋著鼻子口,所以也並沒有覺得很臭。

你眼前看到的這大大小小的200多個池子就是用來製造皮革的地方,據說池子內是鴿子糞和石灰水混合而成,再講牛羊駱駝等動物皮浸入池內洗泡,這樣做的功效就是為了使皮子質地柔軟,再進行後面染色,光看工人將整個身子浸泡在池內作業,都會覺得這份工作非常的辛苦,所以漂亮的皮革製品的背後都凝聚了一份艱苦和心酸。

|皮革染坊|

皮革廠也有自己的皮革製品店,幾層樓下來大大小小的皮製品上萬件都有,皮包,皮拖鞋,皮帶,皮衣等等,款式也相當多,如果你不為追求大的品牌,而旦旦是看中這品質和款式,其實有看上的不妨也可以下手,因為的確很好看,但是切記砍價哦,同行的幾個朋友都有買買買。

依芙蘭

非洲這個小鎮竟下雪了

接下來的旅途就是一段比較熬人的旅途了,早上從菲斯出發一路下一站就是遙遠的撒哈拉,需要8-9個小時的車程,也是我此行的終極夢想之地,旅途中經過依芙蘭時驚奇的發現外面竟然下雪了,因此有人興奮有人悲哀,穿的太單薄的我,下車稍作休息的時候就被凍得夠嗆,趕緊跑回車上。

車繼續往前行駛,眼前的這個景象當你看到圖的時候,絕對想不到這裡竟然是非洲,這裡就是阿特拉斯山脈,去往撒哈拉的路是必須要跨過這個雪山的。

希臘神話中傳說是大力神Atlas創造的這座山脈,阿特拉斯山脈的一路都是十分壯觀的雪山好景,彎曲起伏的公路也特別適合拍攝公路大片,若是自駕應該也是比較拉風的選擇,司機這時候放起了動感十足的摩洛哥阿拉伯風情的音樂,也讓這漫長的旅途變得有趣了許多。

深知只要翻過這座山脈等待我們的就是火熱的沙漠地帶,也有點小興奮,一邊是濕潤的海洋氣候,一邊是乾燥的沙漠氣候,一天經過冰火兩重天的世界也實在是沒有之一的經歷。

撒哈拉

了卻一段從小種在心中的夢夢

以前覺得非洲大陸總是那麼遙不可及,沒想到翻越千山萬水,自己長途跋涉到撒哈拉這片土地時候,卻也還是表現的異常淡定,我知道許多人來到這裡都是看了那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才來到的這裡,追尋他們的愛情故事,而我只是想圓了從小埋藏心中的那個遙遠的夢。

在酒店辦理入住稍作休息後,我們就忍不住參與了觀看日落的沙漠團,想要第一時間目睹它的樣子,於是大隊人馬分好組乘上了四驅越野車開始進往心中神往的撒哈拉大沙漠。駛向沙漠的車輛還是不少的,大家應該都是趕著日落行程的,沿途看到有自行車的當地小朋友,居然也會突然羨慕他們生活在這樣一處神秘之地。坐在副駕駛的位置好處就是可以隨時看到路邊的風景,搖下車窗也要搖搖晃晃中咔嚓幾張,生怕錯過沿途的風光,於是我的第一眼撒哈拉就是上圖用長焦拍攝的。

上天落下一粒沙,於是就形成了撒哈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火紅的一團一團,就在眼前,曲線也是美的不像話。

來到沙漠要想看到沙漠日落就需要騎駱駝進入沙漠,騎駱駝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大概30分鐘單程,給自由時間活動拍照,等待日落,在沙漠上看日落拍美照是這前幾日里最自由的一段時光。

我們的駝隊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向沙丘上行去,駝影也在沙地上慢慢移動,風還挺大,所以將自己的面部包裹嚴實還是很有必要的,在駱駝行走的時候,拍照也是力氣活,因為稍微拿不穩手機就可能掉進沙堆找不到了。

牽引駱駝的大都是當地身著藍色長袍的柏柏爾人,有許多都是小孩子,騎駱駝結束後,他們也會主動向你伸手要小費,但不是強行的,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返程回去的時候,柏柏爾小盆友有幫助過我,所以我給了一些小費作為回報。

完美的沙漠日落後,回到沙漠邊緣的一個營地里,又是另外一個篝火party,大家圍著火爐轉圈載歌載舞,還有這次旅行中唯一看到的幾個黑人兄弟給我們唱歌奏樂,一片歡樂的海洋。只可惜我們並不住在沙漠帳篷里,要不然晚上躺在沙地上,以星空為伴應該也是很難忘的記憶。導遊告訴我們次日清晨也可以選擇來這裡看日出,但是因為太累了,所以我並沒報名,而是睡了一個懶覺。不過已經心滿意足,撒哈拉之旅並未留下遺憾,而且我還為自己和朋友親手帶回了一粒沙,也算是此行最值得珍藏的禮物了。

瓦爾扎扎特

好萊塢青睞的沙漠小城

瓦爾扎扎特是撒哈拉沙漠邊緣的一個小城市,由於這裡特殊的土製的傳統房屋建築與周圍這樣荒蕪的沙漠地貌,很多好萊塢大片都青睞這片地方,在這裡取景拍攝,成為了大片製作的夢工廠。像《角鬥士》、《尋找寶石》、《埃及豔后》、《情陷撒哈拉》、《尼羅河寶石》、《阿拉伯的勞倫斯》、《間諜遊戲》等大片都在這片土地取景拍攝,因此被譽為「北非好萊塢」。

這裡氣候非常的乾燥,每次出門也是備足了水,潤唇膏也是時不時的塗抹上,一趟沙漠行已經讓自己晒黑了不少,所以趁回去前還是保養好,要不然朋友們該不認識我了哈哈哈。

托加峽谷

摩洛哥除了撒哈拉,自然景觀也是多種多樣的,在阿特拉斯山脈東部就有一座棕紅色的陡峭峽谷 - 陀德拉峽谷G,高達300多米,寬度10多米,據說是摩洛哥最為險峻的峽谷。

峽谷中央有一條溪流,像是沙漠中德一座綠洲,很多當地人在這裡避暑戲水。不過個人覺得這個峽谷還是比較一般,畢竟在國內比這壯觀的峽谷多得是。

阿特拉斯影視城

瓦爾扎扎爾甚至為電影事業建造了阿特拉斯影視城等地,其實整個阿特拉斯影視城並不是很大,場景也是為了每一部電影專門搭建,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其餘都是雪山下一大片空曠的土地。去之前還以為會不會遇到什麼好萊塢劇組拍攝,最後看來是我想多了哈哈。

走進影視城後,被一個具有藏族風格的建築所吸引,進去一看果真是為了曾經的一部名為《活佛傳》的電影建造的拍攝場景。

從中國到羅馬,這個影視城的場景還真是穿越,但是為了打造一部部好看的電影,據說在細節上也是不能馬虎的,場景雖然都是簡易的材料打造,但是還是很逼真,也許一個場景的搭建可能在一部電影中的時間也不過是幾秒鐘的出現。

阿伊特·本·哈杜村

隨後我們前往馬拉喀什的路上路過的一個紅土壘砌的城堡建築就是埃本哈杜古城了,始建於8世紀,是這個地區最大的一座Kasbah了,嚮導告訴我們這裡也有一些電影取景像《權利的遊戲》,還有我們國內的一部賀歲檔的大片《紅海行動》也在這裡有取過景,不說不知道,一說還仔細回想下,確實這個城堡有在這個電影中出現過。

這片區域溫度實在是高,當天中午抵達這裡的時候,因為爬到這個城堡上還需要一定的體力才可以,有些小夥伴已經撐不住了,在這個附近發掘了一家中國川菜館改善胃口去了,而我雖然確實已經餓到想念國內的美食,還是忍著飢餓先爬上去看看再說,可能有些地方一輩子估計就來這一次,好奇從城堡山望山下望又是怎樣的景色。

上山的途中發現這裡果然也出一些藝術家們,看到很多一幅幅的油畫都特別漂亮想帶回國,可是無奈的確太佔地方,行李箱也已經沒有空間能夠騰出來的了。

遠處的雪山就是阿特拉斯雪山

爬到城堡的頂部後向山下望去,景色還是蠻壯觀的,一片紅色的當地土屋建築和紅色的山融為一體,連山下流淌的河水都是紅色的,加上綠色樹木的點綴,這樣的景色也只有摩洛哥,在埃本哈度古城才可以看到了。

馬拉喀什

最具穿越感的中世紀紅城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北非非常繁華的貿易中心,整座城市的建築和圍牆都被塗成紅色,因此也被稱為「紅城」。很明顯這座城市是所到的城市中最有商業氣息和繁華的,這座城市走入我的視野還是從ins上的網紅民宿說起,馬拉喀什有很多帶有中央水池庭院的奢華酒店和民宿,也是很多名人都會來這裡度假的地方,據說都火到需要提前幾個月預定,也聽朋友曾告訴我她住在這裡的故事,從此便記住了這座城市。

馬拉喀什也是我見過摩洛哥最具中世紀風格的城市,賓士在大街上的馬車隨處可見。

庫圖比亞清真寺

庫圖比亞清真寺可以說是馬拉喀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除了是用來做禮拜的地方,清真寺也是用來尋求學問的地方,在摩洛哥,大部分的清真寺並不對非穆斯林開放,庫圖比亞清真寺也不例外。

巴西亞宮殿

除了庫圖比亞清真寺,馬拉喀什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去處就是這座巴西亞宮殿了,也是摩洛哥唯一對外開放的宮殿。這個宮殿有馬賽克式庭院、噴泉、花園,其實整體並不大,但是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非常的精緻。

整個宮殿最可圈可點的就屬那些形狀各異的馬賽克裝飾、還有各種石膏的雕花、以及窗戶的彩色玻璃、琉璃瓦裝飾等等,凝聚著摩洛哥文化的精髓。細細品味整個宮殿參觀下來也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

馬約爾花園&博物館

馬約爾花園似乎是整個城市看起來最顏色不和諧的一處私人花園了,與整座城市的紅色看起來並不那麼搭,卻又獨樹一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YSL 的創始人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發現並喜歡上這裡這裡,2008 年在巴黎過世後,伊夫聖羅蘭就葬在了這個位於北非的小花園裡。

整個花園就像是一個熱帶植物園,伊夫聖羅蘭先生酷愛熱帶的植物,因此收集和種植了很多來自墨西哥、阿根廷、南非等地的各種熱帶植物。

關仙人掌的品種就有非常多種,可以說整個摩洛哥也是仙人掌的國度,隨處可見。很多時尚博主網紅們的最愛,在這樣的場景下應該很容易拍出ins風的大片吧。別小看整個看似很小的花園,真的是名聲在外,很多國外的網紅們來這裡也會拍照哦。

非常具有設計感的YSL博物館也是在馬約爾花園的附近,喜歡伊夫聖羅蘭先生的設計的品牌,這裡也是不能錯過打卡的地方,整個博物館的設計以紅磚結構打造,極其有光影設計感。很多女孩子們最愛的奢侈品牌,對於不懂時尚的男孩子可能真的沒聽過,比如我,也是現場被翻了很多白眼吧哈哈哈。

進入大堂後的一處很有趣的雕像,看著像一隻鳥。

YSL的布袋200多RMB也是小夥伴們爭相購買的,畢竟我不懂時尚,所以這個追求我是欣賞不來,所以也不可能是我買的,我只是拿來擺拍裝逼的,別打我,畢竟裝逼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就連很多老外都是後面排隊在我這個位置拍照噠。

傑馬夫納廣場

下午的時間幾乎將時間留給了逛街購物了,留給傑馬夫納廣場的時間也並沒有那麼長,整個廣場下午的時間也未停止過熱鬧,遊人來來往往,也有很多耍雜技的,耍蛇的,拍照可是要錢的,所以謹慎拍攝。廣場上的各種鮮榨果汁攤兒和果脯店是我特別喜歡的,也推薦給來這裡的你們,一杯鮮榨橙汁兒10DHS,是我在摩洛哥天天都喝的飲品,當然新鮮的橙子也是每天必須享用的。

原本下午的時間還想去老城裡逛逛,結果來馬拉喀什的兩天時間裡,天氣並不是太給力,天天幾乎在時不時下雨,一場大雨將計劃全部打亂,匆忙的到處躲雨,所以唯一的一點遺憾就是沒能在馬拉喀什的老城裡多花些時間。

|烏雲密布的馬拉喀什|

Dar Rhizlane烹飪課

摩洛哥的行程中幾乎頓頓都能吃到塔吉鍋等當地傳統菜肴,沒想到臨別馬拉喀什前竟然能夠有幸走進Dar Rhizlane上了一堂cooking class,Dar Rhizlane也是一個非常奢華的度假酒店,環境非常好,這裡的烹飪課程也是很多人來學習的。

草坪上就是我們的cooking class的場地

這就是我今天烹飪的所有食材啦,是不是看著很棒,注意看我手裡捧著的愛心南瓜,愛你們所以給你們做菜吃哈哈哈。

親手學習了兩道沙拉料理和一道雞肉塔吉鍋的烹飪過程,相對中餐,製作過程對於我這個從不下廚的人來說還是比較easy上手的,看看蟹哥的動作是不是還是很嫻熟啊,不過話說我旁邊的那位摩洛哥廚師從我下廚開始就一直用這樣的眼神暼我,我不曉得對我是幾個意思,嫌棄我?

用餐環境是相當的喜歡,也是吃到最開心的一頓,心滿意足。

以上這些美食就是我今天做的,才怪?開始似乎每個人都吃的很嗨,覺得菜品既有顏值又有口感,可是當我們自己親手做的戰利品被端上桌後,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哦No,那兩道沙拉料理和一道雞肉塔吉鍋,就請遺忘吧。其實沒有啦,味道還是很贊的。

摩洛哥cooking class順利結業,拿到證書有種要畢業的感覺,所以一定要有儀式感的合張影!

卡薩布蘭卡

一座讓許多人又相信愛情的城市

許多人將旅行的第一站放在了卡薩布蘭卡,而我卻將它作為臨別摩洛哥的最後一站。卡薩布蘭卡,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因為整座城市是白色的建築,所以又被稱為「白城」。而許多人對這裡的認知是看了那部《北非諜影》的電影。所以這座城市的知名度絕大多數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而火的。

Rick Cafe

There are so many towns in the world,there are so many pubs in the town,she goes in mine. 世上有這麼多個城鎮,城鎮里有這麼多個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北非諜影》卡薩布蘭卡竟然將電影中的那個咖啡館1:1的比例建造了出來,沒想到卻一直延續併火了下來,如果在這座城市你不知道這座咖啡館也並沒有來這裡享用一頓晚餐,就好像沒有來過卡薩布蘭卡一樣。

餐廳的整體環境不錯,但是餐廳禁止使用專業的相機(長鏡頭大機器)進行拍攝,也禁止錄像,只能使用小的卡片機和手機拍照,因為用餐高峰時,客人非常多,所以也避免成群結隊的人在餐廳轉悠拍照,這個是不允許的。但是說實話整體用餐的感受並不是那麼好,服務我們那桌的女服務生非常的凶,不是太友好和禮貌,餐食也並沒有太驚艷到我,所以個人不是很推薦。如果你只是為了打卡證明你來過這裡,那不妨抱著嘗試的態度來這裡坐坐,記得務必提前預約,否則無法用餐。

布朗尼冰淇淋,開始口感可以,吃到最後有點膩。

臨走時,餐廳人員會給每位客人送上一張自己的明信片,這個還是蠻有趣的小紀念,拍照留念下。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摩洛哥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卡薩布蘭卡最知名的建築。這座位於伊斯蘭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於1987年8月動工興建,耗資5億多美元,歷時6年才完工對入開放。有三分之一面積都建在海上,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清真寺,可容納10萬人同時祈禱,所以從規模上就完勝很多清真寺,真正站在它腳下的時候,你才覺得自己的渺小,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能遠遠的望到它。

剛到卡薩布蘭卡的那一晚,用餐完已經很晚,錯過了夕陽時的最好時間,打車趕到清真寺已經深夜了,趁著燈光亮起,踩著石頭下到退潮後的石灘上,原本想小心翼翼的踩在礁石上,光線太昏暗了,不料撲通雙腳踩到了水裡, 索性濕就濕了,捲起褲腿,站在水裡駕起腳架拍下的片子,鞋子襪子全部濕透了,為了拍下水裡倒影的清真寺也真的是拼了。次日早起又去拍了一個白天的倒影照,換個視角看清真寺,也會有別樣的味道。

進入寺內是必須經過團隊預約好的時間,買好門票後,跟隨不同的講解語言的隊伍排隊等候進場,集體按照指定路線參觀,講解的語言有阿拉伯語、英語、義大利語、法語等,可惜目前還沒有中文講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寺內私自離團靠近那個有光影的大門拍照時,會被工作人員跑來警告的,所以請注意哦。

非常喜歡這裡內外許多牆壁的雕花和精緻的幾何圖案,將伊斯蘭建築的藍、綠、黃、紅、金等顏色發揮到了極致。

海灘上的浪非常大,但是仍有不少當地人在這裡垂釣、散步,碰到當地人友好的跟我打招呼,並示意讓我幫他們拍下了這張面帶微笑的照片。

臨走出發機場前,去了一趟當地的Morocco Mall,也是當地非常知名的綜合商場轉了轉,就與摩洛哥說再見啦!

摩洛哥是色彩斑斕的,從建築到風景、從服飾到文化。摩洛哥更是神奇的,因為這十天的行程中,我甚至會覺得自己來到了一個假的非洲,因為絲毫沒有發現人們眼中非洲的影子。這裡沒有看到幾個黑人,反而更多的是除了當地人棕色皮膚外,更多看到的是歐洲的白人;這裡並不都是貧瘠的土地,而是非常豐富的自然景觀,有長滿野花的田園風光、有大海、有雪山,沙漠,有峽谷,有綠洲;這裡也並不是物產匱乏,反而盛產非常香甜的橙子和草莓;更是離奇的可能讓你在一周或是一天內經歷四季變換。這麼不走尋常路的非洲國家,真的只有在摩洛哥見識了。

▌未刪減版多圖遊記攻略,請移步馬蜂窩查看:摩洛哥 | 一次不小心出行竟來了一個假的非洲(超多美圖並含10座城市必去景點遊玩攻略)http://www.mafengwo.cn/i/9125033.html

▌TIPS▌

1.摩洛哥簽證怎麼辦理,需要辦理第三國簽證才可以入境么?

自2016年06月0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公民赴摩洛哥免簽的政策。中國公民可持護照免簽進入摩洛哥境內,最長停留期不超過90天。無須辦理第三國簽證也可入境摩洛哥。

2.如何到達摩洛哥?

從國內目前非摩洛哥沒有直飛,所以都需要在第三國轉機,像阿提哈德轉機阿布扎比,阿聯酋航空轉機迪拜,法航在巴黎轉機,考慮到下了飛機就可以直接遊玩,我們乘坐的是法航聯運班次,從上海飛巴黎轉機到的卡薩布蘭卡,具體時間參考如下,而且巴黎轉機,大家會擔心是否需要提前辦理法國申根簽,因為轉機時間較短,一個小時左右,不需要辦理申根哦,可以放心。

3.去摩洛哥需要特別帶什麼嗎?

潤唇膏、防晒霜、魔術頭巾、墨鏡、面膜等。

4.摩洛哥旅行安全么,需要打疫苗么?

這兩個問題被問及到的最多,所以這裡統一解答,關於是否安全,整體來說比較安全,因為摩洛哥是曾經法國等國的殖民地,一些規矩規則都還保留,當地其實也經常能看到穿有制服的警察,但是並不代表完全就沒有搶劫和偷竊行為,而且身邊去過的大多數朋友回來後吐槽的最多的就是摩洛哥人的欺騙和套路,文章開頭我也有稍微提到兩個朋友的經歷,這次我也在舍夫沙萬遇到了小偷,幸好不是太貴重的物品被偷,但是結伴出行很重要,至少多幾雙眼鏡大家互相盯著,光天化日之下還是不會有人動手的。切記對於遇到一幫男孩子搭訕要求自拍合影照相的,還是留個心,因為幾乎都是團伙,合影的時候趁你不注意,拉開背包偷盜,別問我為什麼,因為我的東西就是這樣被偷的。

關於打疫苗,入境摩洛哥沒有要求一定要打疫苗,北非地帶都處於撒哈拉沙漠的北邊,有沙漠阻擋,南邊的一些國家的傳染病也無法到這裡,而且摩洛哥的植被相當豐富,自然環境比較好,有北非的後花園之稱,所以摩洛哥在疾病傳播上面目前還是很安全的,可以放心。

5.摩洛哥拍照真的暢通無阻么?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眾所周知,摩洛哥不論是人文和自然風光,都是拍攝的好題材,許多網路上流傳的照片都非常的吸引人,但是並不代表你在這裡就任你所拍,當地人對於被拍這件事情是非常忌諱的,尤其是女性,此行我一路都被say no的場景太多,甚至有些人表現出來極其憤怒的想要跑來揍你的架勢也是比比皆是,當中也有老人,當她們看到鏡頭對準時,會立刻用手遮住自己的臉或者用頭巾蒙起來等等,所以在了解過為何當地人比較反感被拍的真相後,我也表示理解,因為在他們的信仰中,認為被拍會將他們的靈魂帶走,當然也有很多種傳說,感興趣的可以自己了解下。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將別人的拒絕視為一種不友好的表現,所以這也就是很多人對摩洛哥的印象不是那麼好。但是我們還是盡量以一個包容的心態看待這個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拍照前最好徵求當事人的建議,如果不讓拍就死心,或者在不影響當地人生活的情況下,用長焦鏡頭遠遠的拍背面或者側面,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妥當的拍攝方法,歡迎補充你的觀點。

6.關於貨幣

建議帶些美金或歐元到了摩洛哥在當地銀行換些零錢,用於日常的買零食、給小費、上廁所、買紀念品等,其他在商場的消費都是可以刷信用卡的。

7.當地的食物好吃么?

摩洛哥的當地食物是我此行中最抓狂的,對於我這個挑食又不愛吃羊肉的人來說至少是這樣的,塔吉鍋是傳統當地的特色食物,幾乎頓頓都能看到,以至於吃到最後如同噩夢般一樣看到就反胃哈哈哈,當地人愛喝一種叫薄荷茶加有糖,非常的甜,簡直齁死人,個人不喜歡。但是蟹哥最愛的要屬當地的橙子了,摩洛哥盛產橙子,大個兒又多汁,吃過最好吃的,每噸餐光橙子我就能吃幾個,所以在乾燥炎熱的摩洛哥一定要多吃橙子補充VC,還能充饑哦。總之對於在飲食上非常講究和嚴重有中國胃的人,我強烈建議從國內備足了榨菜、麻辣牛肉、牛板筋、泡麵等等有味道的食物,可以在摩洛哥旅途中讓你的胃適當得到滿足。

8.當地住宿條件怎麼樣?

這次的行程中安排的都是當地4星、5星的標準,當然和國內的星級標準不能比較,在當地來說算不錯的了,整體來位置都非常好,但房間空間比較小,只有在伊爾福德這家沙漠度假酒店房間會非常寬敞,其餘的幾家酒店客房空間都比較小,基本上只能容納2到4人帶個大箱子。以下一蟹做了一個簡單的參數對比圖,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9.關於網路

如果是租用國內的移動WiFi,在摩洛哥使用的過程中,信號並不是那麼穩定,根據地方不同,信號也稍微不太一樣,另一種方法建議辦個當地的SIM卡,橘色的摩洛哥電信MT,據說信號不錯。

10.關於打車

一般遊客打車司機都會多要,所以為了避免他們亂收費,其實最好讓酒店幫你打車,或者詢問清楚酒店前台你要去的地方打車大致需要多錢,這樣心裡會更有數,不會被騙。

本次摩洛哥行程特別鳴謝Thomas Cook 托邁酷客,這是一家來自英國的旅行社,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老牌、可靠,他們進入中國以後,熱愛將一些如摩洛哥般小眾而迷人的目的地分享給旅行者。

-END-

點擊原文閱讀,獲取關於預定的更多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蟹走田涯 的精彩文章:

TAG:一蟹走田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