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花歲寒三友紋玉壺春瓶

青花歲寒三友紋玉壺春瓶

青花瓷起源於唐代,元代發展成熟後主要為外銷瓷,從明代起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佔主導地位,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宋代是百花爭艷,元代是一個過渡,明代則形成了幾乎是景德鎮一花獨放的局面,明青花憑藉其美艷、雅潔的藝術和優良的傳統,並且經一次燒成,永不褪色,精細瓷器均能應用,在明代三百年間的瓷器裝飾史上一直居於主流地位,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代表了釉下彩發展的最高階段。

明朝是青花瓷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發展了元青花的技術,並不斷加以改進,使其在明末清初達到巔峰,並在康雍乾時期繼續發展。但明代各朝的青花由於所用鈷料和繪畫題材、筆法不同而呈現出一種千姿百態的狀態。例如明早期青花色澤濃艷凝重,以永樂宣德時期為代表;中期轉為淺淡秀雅,以成化時期為代表;晚期青花又趨鮮艷且藍中帶紫,以嘉靖、隆慶時期為代表。末期則又改濃艷為清淡,以天啟、崇禎時期為代表。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後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製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

該青花歲寒三友紋玉壺春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通體以青花技法繪畫紋飾,頸部依次飾蕉葉紋、回紋、卷草紋、纏枝紋,腹部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輔以山石、芭蕉等,底部飾蓮瓣紋,足牆飾卷草紋。此瓶器型規整,線條優美,紋飾清晰,層次豐富,圖案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符合明早期青花瓷的風格特徵。

歲寒三友,即松、竹、梅

,早在宋林景熙《霽山集》的《王雲梅舍記》中即有「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的記載,「歲寒、然?知松柏之?凋也」,松,枝條盤曲,主稦挺拔雄健,所謂勇者如松;竹,一片蒼翠,節節上開,不屈而心虛,所謂清者如竹;梅,香氣四溢、玉骨冰心,堅韌不拔,所謂雅者如梅。取百木之長而成寒友,納寒友之韻乃成此器,是可贊,實足贊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弘拍賣有限公司 的精彩文章:

TAG:東弘拍賣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