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野上的小女孩

原野上的小女孩

林煥琴,女,生於1965年3月。1992年開始在報紙刊物發表散文和評論若干,尤以文學藝術賞析評論見長,其主要作品有:劇評《謝謝你,馮小寧——電視劇(北洋水師)觀感》1992年637期《陝西廣播電視報》;雜文《為什麼悲劇會一再發生》1998年《教師報》732期;小說評論《沐浴在傳統文明的聖光中——刁梟武小說印象》2006年《陝西文化藝術》;文藝評論《武俠文藝存在的四個理由---兼與先生商榷》2005年《高陵報》;評論《高建群的激情——高建群小說印象》2006年《高陵報》;畫評《沉著以描形凝重以雕魂——先生人物畫〈人民作家——陳忠實〉》品讀》2006年《陝西文化藝術》;《限制性視角敘述下的市井生活魅力--王安憶中篇小說〈紅光〉》的敘事策略解讀》2010年4月《名作欣賞.上旬刊》;《植根黃土大地意承宋明遺緒——張新龍畫品析》在《文化藝術報》號發表;中篇紀實散文《鄉關遙遙一一一個人的尋根之旅》在網路發表被多家網站轉載。

原野上的小女孩

——《風過原野》讀後感

打開《風過原野》首頁,一幅畫面赫然展現在我面前,正如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黃熟的麥子連片鋪開,在藍天下如一地黃燦燦的被陽光烤化的金子湧向天邊隱隱的群山。」我的內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坐在那裡很久,我的目光就盯著這色調單純,靈性暗涌的畫面,不知該用什麼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心情。

這是一個初春的早晨,天已經亮起來,但我卻無法感知到太陽是否已升起,我被圍困在水泥鋼筋修建的一幢高樓的某間房屋裡。陽光有可能被某幢樓房遮擋,更有可能被天上重重的霧霾所隱藏,總之,我無法感知到它。

樓下就是馬路,疾馳而過的汽車聲打破了清晨的寂靜。已經有多久了?我連呼吸聲都很輕微,我怕自己發出太大的聲音,我更不敢太過張揚的打開四肢,只能悄悄的忙於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閱讀;這就讓我相遇了《風過原野》;此時的我,似乎嗅到了原野上麥香的氣息,以及成熟的麥粒在風中朝我招手。

我多想一路狂奔出這城市禁錮的牢籠,沖向遠方,去尋找到那樣的一片原野,看原野上的風如何在一望無際里瘋跑瘋跳大喊大叫;也任原野的風,吹過自己的皮膚和心靈,撫平城市生活日積月累而帶來的皺褶;更希望自己就是一縷原野上的風,敬畏著熱愛著原野上的所有,並有著席捲一切的氣勢。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彷彿看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做出了我此時只能想像而無法實現的事情。她獨自一個人,在遼闊的原野上,呼吸著滾滾麥浪流蕩在空氣中的淡淡麥香,騎著一輛又破又舊又高大的自行車,去往十里外的縣城。縣城裡有高大的水泥房子和有著琳琅滿目貨物的百貨商店,而真正吸引她的,卻是一個有著很多很多小人書的新華書店和一個小小的火車站。

這個小女孩出生於農村,她沒有錢買書,只能不斷的到書店裡看書,看完書,她就去看火車。望著載滿旅人的墨綠色的客車呼嘯著從縣城出發並駛向遠方,這個農村小女孩,便開始了她對遠方和城市的憧憬與想像。是什麼讓她如此的渴望城市的生活?

或許正源於閱讀,從小學開始,這個小女孩就下筆如有神助,每次的作文課上,她的文字總是拔得頭籌受到老師的表揚,也正因優秀,使她從小就有了不同於其他農家子弟的更多的思考。

因為家庭的關係,她這個肩扛不了手提不動的女孩子,成為家裡農活的主要勞力,每年的夏收和村裡人換工時,骨子裡天生好強的性格便顯露出來,為了不讓別人說她沒力氣,她總是拚命的幹活,直到把自己累到虛脫。

農村生活的這種煎熬,讓她「突然一種無法控制的惱恨從我心頭滋生,為什麼我們年年都得如此生活,離開土地離開農村,不去干這種累死人要人命的活不行嗎?於是從那個陰雨綿綿的黎明開始我暗自下定決心把土地和農村甩到我的身後,把這種又苦又累又髒的生活拋進太平洋里去。」是她不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嗎?不,她無疑是非常熱愛的,在她筆下她生長的地方,不僅被她的母親稱為「牛百葉」,「還有一個更響亮的民間大號:陝西的白菜心。」她「站在渭河北岸奉正塬畔環顧四周,你會看到遠遠的四圍連綿起伏的群山,南有蒼蒼秦嶺,北有巍巍高原,它們如兩個巨人伸展開長長的巨大的雙臂環抱著涇渭河谷。」而她居住的村子,也是那樣的浪漫和美麗,「雞犬相聞,吃喝拉撒,說笑打諢,春夏秋冬,生生不息。村東頭的大楊樹,村西頭的大柳樹,雨雪霏霏,楊柳依依。」或許源於相同的成長及生活的經歷,我深刻的體會到她這種糾結的心情,也正是這些矛盾的想法和感情,編織出了她成長過程中的一幅絢麗多彩的真實圖畫。這些真實,更充分的顯現了她獨有的個性及人類共有的本性。

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與故鄉緊緊相連,無論是從血脈還是到心靈。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著那樣這樣的憧憬與渴望,之後,為了尋求心中的那個夢想,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離開了故土,開始了自認為精彩的生活。慢慢的,歲月讓故鄉變得越來越遙遠,而我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每到夜深人靜,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一脈似水的深情無時無刻都期待著向故鄉傾訴。我們與故鄉這塊生我養我的熱土,有著終身不能割捨難以忘懷的血脈和親情。故鄉的變遷,故鄉的貧瘠,總會死死地揪著我們的心。

對於故鄉,林煥琴老師的這種感情,無疑是強烈而真實的,這些不粉飾不拔高自己的文字,讓她如春天裡綻放的白玉蘭般清新脫俗。

《屋頂上的女孩》是讓我反覆讀過幾遍的文章,開篇第一句「我永遠都忘不了我第一次站在屋頂的感受」,乾淨利落的語言及回憶的句式,不僅勾起我閱讀的慾望,更把我的思緒拉回了故鄉。我也曾在秋天,或清晨,或傍晚,站在自家的屋頂上,幫母親晾曬收穫的莊稼。那時的我,大概12歲;內心很單純,上到屋頂,僅僅只是為了幫助家人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而文中的「我「卻有著不同凡響的想法,她當時只是個六歲的黃毛丫頭,比我上到屋頂時的年紀還要小很多,無任何理由,她就嚮往像大哥一樣站到房頂上去。這讓我感知到,這個小女孩天生就嚮往高處的生活,她的內心充滿著好奇心,並且不懼冒險。在某次大人們都去忙時,似乎是蓄謀已久,她毫不猶豫的爬上梯子登上屋頂,「我一下子呆住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攫住了我小小的心。全村所有的屋頂從我的腳下向遠處延伸,那不起眼的長滿青苔的灰瓦,縱橫的屋脊和柔和的瓦面水波第一次在我眼前勾勒出一種難以言傳的優美曲線,一眼望不到頭。」「每一個方向的感覺都不一樣,這種俯視的感覺如此美妙,在這裡仰望藍天,天似乎更藍,更近,更高,更遠。」「我特別享受那種登高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新鮮,獨特,與眾不同,甚至引人注目。」這些一連串表達自己內心渴望及登高之後抒發其感受的句子,給我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那個登高的小女孩兒變成了如今的我,我回味其中滋味,一切都那樣美好,「然而不幸突然降臨,我病了,很重,我不得不休學。我被那麼多人仰慕者,那麼驕傲,那麼多小山峰,小山包被我踩在腳下。我怎麼能病呢?」筆鋒一轉,不幸發生了,之後的疑問句,不得不佩服這個小女孩的睿智。康復後和父親一起賣粉條的經歷,讓她感知到現實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勞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勞累之後的虛空,那是一種算計之後仍是算計,粉條之後仍是粉條的日子。我感到我的生命正在走向地獄般的黑暗。」而父親的理解以及父親骨子裡潛藏的那股遺傳給她的不屈之氣,讓她最終戰勝了自己,考上大學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站在高處所呈現的才是生命真正的大格局,大自在!」通過這些文字,我感知到,林煥琴老師開闊的視野,過濾生活的能力,和透視生活的思想高度,似乎是與生俱有的。

2017年的9月,一個美好的秋天,省作協關東片區作家培訓班在寶雞開班。因為緊張的學習,私下裡學員們之間交流並不多,但還是有一位同學引起了我特別的注意,她就是林煥琴老師。林老師很少說話,眼睛裡卻總是閃著睿智的光芒。學習結束時的聯歡會上,她朗誦了自己的散文,當那些美好的文字,被舞台上優雅的她氣定神閑誦讀出來的時候,我知道,她是一個有著大胸懷大氣象的女人。學習結束後,同學裡,我和林煥琴老師是接觸最多的,我總是把寫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告訴林煥琴老師,她也總會悉心的指點我。後來通過別的文友,我了解到林煥琴老師在文學上的成就,她不僅僅是一位散文寫作者,更是一位文學評論家,多篇評論文章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雜誌上。而她從未對我說起過。我相信,她的低調她的謙遜,一定會讓她走得更遠。

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我眼裡很簡單,就是能否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而我眼裡的林煥琴老師,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人,有自己喜歡的職業,閑暇時又寫著喜歡的文字,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我期待著林煥琴老師有更多的佳作問世,更相信憑她的人格魅力,一定會吸引更多的欣賞者和神交著。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所喜歡事物的權利;能選擇也會選擇,無疑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準之一,《風過原野》的結構便顯出作者的獨到選擇與編排。全書分了六小輯,共四十六篇文章,首篇中篇紀實散文《鄉關遙遙一一一個人的尋根之旅》徐徐推進,結尾是《後記》簡潔收筆。前未有序後只一記,樸素純粹,是文壇真正的一股清風。我喜歡這樣的為文者。

我懂得這樣的女人,更敬佩這樣的女人。

《風過原野》是林煥琴老師的首本散文集,想一睹林煥琴老師文採的朋友,可長按上面二維碼添加林煥琴老師微信聯繫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月傳奇楚秀月 的精彩文章:

【詩歌】春天裡的歌

TAG:十月傳奇楚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