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療人工智慧長期大量搜集患者敏感資料 AI醫療亟須打消疑慮

醫療人工智慧長期大量搜集患者敏感資料 AI醫療亟須打消疑慮

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不少企業展示的各類型醫療服務機器人和高端醫療影像分析工具讓人眼前一亮。這預示著人工智慧(AI)技術跨入醫療健康領域的腳步正越來越快。

由於需要長期大量搜集患者的敏感資料,這讓患者在面對醫療人工智慧時產生極大的擔憂和懷疑,這成為AI技術在醫療領域推廣的一大阻礙。

傳統的人力難以快速準確完成診斷影像、影像引導治療、健康信息化、家庭護理等醫療保健需求,這一缺口加速了病患、資料、技術在健康醫療領域應用的互聯性,從而使得改善醫療流程、提供無縫看護與提高效率成為人工智慧跨入醫療領域的風口。

助推這一AI醫療的動力是市場需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醫療保健是全球最大服務項目。而中國將成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近2.41億人,佔總人口17.3%,預計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3億人,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推動了人工智慧與醫療行業的結合。

當然,AI之所以被看好,是因為它的確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從患者角度來說,智能化可實現更準確、更快速的診斷與個人化療程。通過AI技術的早期發現和診斷,有助於醫療資源及早介入,進行有效預防,並降低生病幾率和住院率。

對於醫療系統來說,AI技術可以應用於早期潛在流行病發現、追蹤病例,有利於數據資料診斷和虛擬藥物的發展。透過AI與醫療大數據核心技術,建設互聯網醫療資料平台,可以作為研發出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的基礎。

AI技術的優勢在於將大量資料轉化為可分析數據,協助醫生、醫護人員、病患、消費者,以更低成本實現更理想的健康防護,尤其數據資料的積累可支持診斷系統,並以患者個人病史為參考標準,任何小變化都可能是需要進一步調查和治療的健康預警。

而問題也正是在此。由於需要長期大量搜集患者的個人隱私和敏感資料,這讓患者在面對醫療人工智慧之時產生極大的擔憂和懷疑,甚至是抵抗,這也成為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推廣的一大阻礙。

這個問題包含兩個關鍵點:數據收集與患者心理。在AI醫療下,有效數據的收集不是在「發病」才進行,醫療要進一步到預防醫學與精準醫學的範疇上,人在「健康」的情況下就需要不斷地累積數據。換之,人要允許記錄人行為的裝置,在個人身體健康的狀態下不斷地記錄資料與傳遞——這與過往生病就醫的概念完全不同。以往為了達到治癒病情的目的,患者會願意犧牲一些隱私。但這個概念怎麼在多數時間身體是健康的情況下進行,患者,更準確地說是每個人,要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將是AI醫療推廣突破的重要障礙。

古話說,醫者父母心。醫生不僅是醫病也是醫心。特別是高齡患者,需要的是人的陪伴與關心。AI醫療領域提供了診斷病情更好的工具,但是,要給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診體驗,醫患雙方或許都需要進行心情上的調適。

本文系轉載,內容及圖片權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健康科普,歡迎關注「就醫搜」微信公號。

如果您希望了解最新行業資訊,歡迎關注「天天醫訊」微信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甲搜 的精彩文章:

Nature重磅:四分之一常用藥會影響腸道菌群,而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抗生素!
從被動防禦變主動出擊!多國在未來10年耗資12億美元「圍獵」未知病毒

TAG:三甲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