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公元1005年,北宋和遼國在經過了四十多年的戰爭後,締結了歷史上著名的「檀淵之盟」。

此時,一位名叫李垂(成語「趨炎附勢」就是因他而來)的人寫了一篇文章,認為黃河河道會持續北移(從漢朝到宋朝,黃河河道確實北移了),最後將會流入遼國境內,契丹人便可順流而下,黃河天塹將不能再護衛京城開封。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這反映的是古人對自然的粗淺認知,實際上並不那麼正確。但是在四十多年後,黃河下游小規模改道,向北移了數里,宋朝君臣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認為李垂所說是真。於是,宋朝便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黃河改道工程,史稱「三易回河」,其目標就是讓黃河水筆直地往東而非往北。

可是以古代的專業水平,怎可能改變黃河?再加上後來又是王安石變法時期,新舊兩黨圍繞黃河大做文章,互相扯皮,結果導致黃河屢泛屢決。

第一次易回河,還沒有動永濟渠,只是把黃河水導入六塔河中,結果是「六塔河,不能容,是夕複決,溺兵夫、漂芻藁不可勝計」。第二次易回河,吸取了教訓,沒有整個黃河東移,而是修了一條往東的支流,形成了東、北兩路,事畢之後,宋朝君臣決定再接再厲,盯上了永濟渠。

至此,永濟渠的災難開始了。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其實當時朝廷還是有明白人的,文彥博就曾說過:「今乃取黃河水以益之,大即不能吞納,必致決溢;小則緩漫淺澀,必致淤淀。凡上下千餘里,必難歲歲開浚。」可皇帝就是不聽,很快黃河媽媽就讓他們嘗到了苦頭,「未幾,河果決衛州。」

這下,大宋的君臣們又開始反思了,這還是不行啊,還是趕緊恢復永濟渠吧。可沒想到,這邊剛搞完,第二年戶部侍郎蹇周輔又申請開撥,以便通漕運,好令商旅舟船能行至周邊。如此這般拍腦袋做的決定,反覆作死,今天堵明天疏,很快永濟渠就被嚴重損壞了。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到了宋哲宗年間(1077---1100),第三次易回河的大幕拉開了,「大河東流,御河(永濟渠)復出。」朝廷抓緊時間修了河堤河壩,可此時已經被扒拉得一塌糊塗的黃河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流了。「明年秋,黃河漲入御河,行流浸大名府館陶縣,敗廬舍,復用夫七千,役二十一萬餘工修西堤,三月始畢,漲水復壞之。」

這永濟渠只是當時的一個縮影,宋朝君臣持續作死,壞田超過三千萬畝,數百年來水患從未有過如此之大,「河北千里蕭條間無人煙」。持續的黃河改道空耗國力,使得北宋國虛民窮,很快就被金國的鐵騎直接給踏破了。

然而,金國接手的華北,也是接手了一堆爛攤子。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金世宗完顏雍在位29年,內外皆安,唯獨和黃河搏鬥了一輩子,臨死時估計都還在恨李垂。他的孫子完顏璟即位後,開始發狠,決定要治河。

可此時黃河的情況已經大為不妙了。北宋末年杜充打算決河阻礙金軍,結果導致黃河南下奪淮,金國初年黃河得不到照顧,屢屢泛濫,已經形成了數股分水河泄入海中,這怎維護?由於金國最繁華的地區是濟南一帶,自然是希望能夠依靠水利,於是有人建議放水入梁山泊,由南北清河分流,這樣對山東和中都(今北京)都有益。

換句話說,就是要黃河水北流而非東流,反正金國不怕契丹人。

可黃河媽媽表示,我怎麼流還輪不到你們來定,於是「八月,河決陽武故堤,灌封丘而東。」沒辦法,那就只好順著黃河媽媽來吧,按照規劃,黃河改為東流,去掉北流,還是李垂的那套。

「於中道疏決,以解南北兩岸之危。凡計工八百七十餘萬。「金國當時人口大概有5300多萬,可以說男丁都差不多被拉去堵黃河了。可此時成吉思汗早已經開始著手一統草原,準備向金國開刀了。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金國治下,黃河也是災禍不斷,其末年的所有賦稅都用來治河了,國家財政日益枯竭,以至於蒙古大軍僅用了28年就滅了金國。至此,李垂的文章成功滅了第二個國家。

金國滅亡之後,黃河依舊任性,到了元九年,很快就給了忽必烈一個下馬威,「衛輝路新鄉縣廣盈倉南河北岸決五十餘步。八月,又崩一百八十三步,其勢未已,去倉止三十步。」很顯然,去掉北流使得黃河再一次不穩定了,新興的元朝決定繼續治理黃河。

可是究竟該怎麼治呢?有人主張繼續搞北支流分水,也有人主張現在的入海口已經可以了。就在大家的積極討論過程中,黃河年復一年的繼續泛濫著。

一篇文章滅了三個國家的牛人

到了元朝末年,黃河大肆泛濫,元順帝以賈魯治河,動用了民夫十五萬,士兵二萬,可官吏卻乘機敲詐勒索,導致民怨沸騰,四處起義不斷,進而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

至此,李垂的文章成功滅掉了第三個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她是三百年前一漢奸的母親,結果卻感動了全中國
孫悟空其實有「七十三變」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