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要寫《悅讀之旅》這本書

我為什麼要寫《悅讀之旅》這本書

我在大學教書,主要從事的是古典文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青少年的閱讀並不是我的研究對象,但我最近幾年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青少年的閱讀,並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寫成了一本書——《悅讀之旅》。在這本書里,我談到了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閱讀的分級等諸多問題,還根據不同的閱讀主體(如學生、家長、教師)、不同的閱讀年齡,開列了不同類型的書目。我相信,這些內容對廣大家長和一線老師是有幫助的,儘管這都是老問題。

在很多人(特別是那些一直呆在象牙塔的所謂「學者」)看來,我這是不務正業,但我樂此不疲。促使我寫這本書的動機有兩個:

一是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發現很多大學生除了筆記、教材,看的書很少,甚至不願意看書,讓我困惑、擔憂。據我的觀察和思考,大學生之所以不愛閱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從小就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以為讀書無非是讀讀教材、做做題目。上了大學以後,還是這麼學習,甚至因為大學比中小學寬鬆,就更是放縱自己,寧可玩電腦、玩手機,也不願在圖書館多呆一會。

二是我的孩子在小學上學。為了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從他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引導他閱讀,甚至讀書給他聽,陪他一起讀書。但我發現,我在指導孩子閱讀的時候面臨諸多問題。雖然我是大學老師,在指導孩子閱讀方面似乎不存在問題,但說句實話,我除了對自己的專業比較熟悉,專業之外的東西所知甚少,包括兒童閱讀。沒辦法,我只好暫時放下自己的專業書籍,親自去讀那些適合兒童閱讀的作品,要不然,我怎麼引導自己的孩子呢?讀得多了,就有了一些感受。後來,跟一些小學老師和家長交流,發現很多人在指導孩子閱讀方面存在困惑。這就進一步啟發我對中小學生閱讀的思考。思考之餘,我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成文字,慢慢就形成了《悅讀之旅》這本書。

之所以取名「悅讀之旅」,是因為我覺得閱讀是一個過程,貫穿人的一生。就時間(年齡)而言,悅讀之旅包括了一個人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為人師、為人父母的全過程;就層次而言,悅讀之旅包括了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過程:首先是要有閱讀的興趣、閱讀的習慣,接著是廣泛的閱讀,進而是文學的閱讀,直至文學閱讀的更高層次——詩歌的閱讀。為此,我把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閱讀之美、文學之美、詩歌之美。

我之所以強調青少年的閱讀(但不是讀教材),是因為閱讀對一個人的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非常重要,也是因為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這個年齡段最容易培養。一個人在小的時候養成閱讀的習慣,一定會受益終生的。一個人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閱讀呢?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答案當然也不一樣,但從我的觀察和思考來看,從四歲開始閱讀是完全可以的(主要是親子閱讀),當然不排除有的孩子從更早的年齡開始閱讀。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孩子空餘時間多一些(初中和高中因為有中考和高考壓力,閱讀時間有限),我們估算一下,從四歲到小學畢業,一個孩子至少有8年的時間可以用來大量閱讀。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利用好了,不僅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也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不過,閱讀的效果不完全取決於閱讀的習慣,也跟閱讀對象、閱讀方法有關,也就是說,讀什麼、如何讀,跟讀不讀都很重要。在讀什麼、如何讀方面,家長和教師能發揮也必須發揮指導作用。

之所以強調文學的閱讀尤其是詩歌的把閱,我也是有所考慮的。我覺得閱讀不能都是實用的、功利的閱讀,一個人也要適當讀一些無用的書,比如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這樣的純文學。我提倡閱讀,更提倡文學閱讀、詩歌閱讀。我知道,詩歌的閱讀推廣起來最難,所以我把詩歌的閱讀放在本書的最後來說,並且做了很多的詩歌賞析以為示範,所舉詩例皆見於中小學語文教材,希望能引導讀者從這些熟悉的詩篇中讀出詩意詩味。以我的人生經驗和閱讀體驗來說,能讀懂詩歌的人,大概也能讀懂小說、戲劇、散文之類的文學作品。反過來則未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欣賞詩歌,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也希望將來的語文教材里有更多的古典詩詞,希望將來的語文老師講起這些作品都能得心應手,希望老師能影響學生,讓學生也喜歡詩歌。如果一個人能欣賞古典詩歌,大概對新詩不至於太排斥吧。新詩和古典詩歌都能欣賞,那還有什麼不能欣賞的呢?閱讀到了這個層次,不是很幸福的嗎?

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內容已經很豐富了,基本能滿足家長和一線老師指導孩子們閱讀的需要了。但我還是希望將來能有機會把這三部分擴展成三本書,三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閱讀之美》、《文學之美》、《詩歌之美》,由此形成我的「悅讀之旅三部曲」。我希望在《閱讀之美》中再談談國學經典的閱讀、外文的閱讀,或者結合語境、互文、敘事學、符號學等理論來談談我對閱讀的一些新認識;我希望在《文學之美》中還可以談談冒險文學、偵探文學、戰爭文學、愛情文學、歷史文學、報告文學、影視文學等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或者英國文學、法國文學、德國文學、俄羅斯文學、美國文學、日本文學等不同國別的文學;我希望在《詩歌之美》中再多談談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中國的新詩並沒有超越古典詩歌的成就,但它取得的成就足夠引起我們的重視;外國的詩歌對我而言存在著語言的障礙,但我仍然是心嚮往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跟葉老師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跟葉老師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