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明日立夏,必吃「一蛋」「一菜」,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明日立夏,必吃「一蛋」「一菜」,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立夏將離春去也,幾枝蕙草正芳舒」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5月5日,我們將迎來立夏節氣,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立夏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王瓜的蔓藤和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那麼,立夏有啥習俗,你知道嗎?

立夏習俗一:迎夏

立夏這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立夏習俗二:吃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

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

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立夏習俗三:斗蛋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遊戲。

立夏習俗四: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

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

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 ,不能外打里。

立夏禁忌——忌做門檻

立夏日,有忌坐門檻之說。

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

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

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立夏,吃一蛋——茶葉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癥狀。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

【材料】:雞蛋 5個、紅茶 20g、、陳皮 一塊、桂皮 一塊、八角 3個、

冰糖 一小塊、醬油 3大匙、鹽 1匙、五香粉 一小匙、

【做法】:

1、準備好材料;

2、雞蛋冷水下鍋煮10分鐘,燜5分鐘後拿出晾涼;

3、雞蛋輕輕把蛋殼敲出裂縫;

4、鍋內裝適量水,放入茶葉,桂皮,陳皮,八角,冰糖;

5、倒入醬油;

6、放入鹽;

7、放入一小匙五香粉,大火煮開;

8、茶葉水煮開後放入雞蛋,中小火煮20分鐘,關火後燜30分鐘。

立夏吃雞蛋要適量,每天吃一個到兩個就可以了,切莫貪嘴哦!

立夏,吃一菜——萵苣,利五臟,通經脈

暮春初夏,正是食萵苣的時節。

宋代陸遊的《新蔬詩》云:「黃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

中醫認為,萵苣利五臟,通經脈,開利胸膈,壯筋骨,去除口臭,使牙齒變白,使眼睛明亮。

不僅如此,凡是身體虛弱,陰分不足,齒縫間時常出血,或鼻部乾燥,易出鼻血,均可用萵苣莖切片,煮熟,加醬油或鹽拌食,以治療和減少出血情況。

【材料】:萵苣4個、火腿腸1根、蔥姜蒜適量、花椒少許、八角2個、干辣椒2個、小米辣4個、熟芝麻些許。

【做法

1、萵苣削去皮,切片;火腿腸切片;

2、鍋中放底油燒熱後加入花椒、八角、干辣椒炒出香味;

3、放入火腿翻炒,放入蔥姜蒜炒出香味;

4、倒入萵苣翻炒均勻,加入適量的精鹽,再加入少許味精;

5、放入小米辣。注意,不能吃辣就別放了。

6、出鍋盛盤撒上一層白芝麻,即可!

立夏養生,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件:防上火

立夏後,天氣漸熱,雨量較少且大風天氣較多,故而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生理機能失調,易出現「上火」癥候。

造成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口腔潰瘍、痤瘡等病症,故立夏時節要防止「上火」。

1、防心火,喝百合蓮子茶

癥狀:舌尖發紅,口舌生瘡,經常口乾,煩躁、手足心熱,小便熾熱發黃,大便偏干。

對於心火的調理,多要養心血、清心火,最簡單的當屬百合蓮子茶!

百合50克、蓮子30克,可以用茶壺熱水浸泡半個鐘頭左右,根據自己需要添加冰糖。

兩味葯具有補心陰,清心火,除煩安神的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蓮子心「清心去熱」。故可治療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不眠。

百合入心經,有助於防治失眠多夢、精神抑鬱等問題。

二者搭配在一起,對於清心火,改善睡眠問題有很好的幫助!

2、防肝火,喝金桂菊茶

癥狀:舌質兩側紅,口乾,口苦,口臭,婦女月經紊亂,失眠、多夢,容易驚醒,尤其是凌晨一點易醒來!

肝火旺,可以用一些清熱利濕、疏肝泄膽的中草藥,泡水代茶飲,有很好的幫助,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杯清熱去火的金桂菊茶飲,每天喝,給肝臟「降降火」!

取蒲公英3.3g,菊花0.3g,金銀花0.3g,桂花0.1g,製成茶包,每天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可反覆沖泡!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清熱解毒,疏熱散邪。常與菊花搭配使用!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適用。

蒲公英歸肝經,具清熱解毒、保肝利膽的功效,善於清肝熱,即可清肝又可疏肝。

桂花香氣柔和、味道可口,性質溫和,不僅可以中和寒性,還有解除口乾舌燥、腸胃不適之效!

四者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給肝臟「降降火」!

3、防胃火,喝綠豆粥

癥狀:胃火也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而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可以食用綠豆粥來去火!

綠豆含有豐富營養元素,常吃綠豆粥可以去胃火,但身體虛寒者不要多食。

第二件:去濕氣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的一個重要節氣。

雷雨增多,一個重要的健康殺手——濕邪,也會越來越多地威脅到你的身體。

夏天本身就比較濕熱,因為天氣熱,大家就比較貪涼,吃冷飲、吹空調等都會形成濕氣。

所以,立夏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注意「去濕氣」!

1、健脾化濕

濕跟脾腎不足有關,在祛濕的方法上,可以通過健脾來運化水濕。

用健脾祛濕的食材,做杯茶炊,來祛濕排毒,是最有效的祛濕方式之一。

動手做杯:蒲荷陳皮茶,健脾祛濕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荷葉0.1g、陳皮0.1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桔梗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凈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化濕行氣、排毒的功效,每天喝上一杯,健脾又祛濕!

2、芳香化滯

還有一種濕,就是夏季暑濕,用芳香化滯的方法,通過排汗之法來化濕。

一般選擇胡椒、香菜、紫蘇葉、蘿蔔、蔥等辛溫發汗的方法,進行排汗除濕。

如紫蘇葉的發汗力比較強,將紫蘇取葉,放入熱水中煮一會,既能清洗紫蘇表面的物質,也能夠有效的散發出紫蘇的味道,放量過濾後加入檸檬汁和蜂蜜飲用,非常好喝。

紫蘇葉和生薑一起吃,有散寒的作用,紫蘇葉主要用來調理脾胃氣滯,噁心嘔吐的病症,效果非常好。

3、辛溫化濕

對於寒濕,我們要採取辛溫化濕的方法,我們會採用花椒、乾薑、辣椒、胡椒,飲湯或者泡足出汗,來散寒祛濕。

用熱姜水泡腳則更加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

生薑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4、穴位祛濕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

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

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第三件:養心

在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

心為陽臟,主陽氣。

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

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養心,抓住「黃金時間」,事半功倍!

中午11-13點是心最強的時間,也是養心的「黃金時間」。

有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神志不寧、煩躁,甚至心前區劇烈疼痛人,可以利用好中午這個時間養心、護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睡午覺,養心、減壓力

睡15-20分鐘的午覺可以補足睡眠,能夠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還可以大大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病機會。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現,中午打盹可緩解壓力、提高記憶力,,即使只有十幾分鐘,效果也立竿見影。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專家指出,可以利用午飯後的這段時間伸伸腰、踮踮腳尖、做做深呼吸,都能提神醒腦。

2、養心靜坐功

對於很多職場不方便睡午覺的朋友來說,可以試試一個小方法「午時養心靜坐功」。

盡量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人可以平坐在椅子上,身體要擺直、擺正,雙腳放鬆平放在地上,從頭到肩、腳全部放鬆一遍。

然後用自己的右手,抓住自己左手的拇指,放在自己的臍下,同時頭微微垂下,眼睛微微合上,這樣靜坐五到十分鐘。

這中間,不論自己是左右搖晃,還是想打瞌睡等等都不要去管它,等時間到了,自然睜開雙眼即可。

這樣同樣會起到養護心氣的作用。

3、敲心經

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內關、極泉等穴重點按揉。如果覺得按揉比較麻煩,沿心包經拍打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夏季養心,紅色食物來幫你

夏季養心,紅色食物最適當。

從陰陽五行來說,紅為火,可以入心、補氣補血,所以,在夏季時,不妨吃點紅色食物來保護心臟。

1、預防中暑、排毒,紅辣椒來幫忙

熱天吃紅辣椒,聽起來是個不可思議的想法,但夏天吃紅辣椒,不但不會讓人感到燥熱,反而可以預防中暑。

這是因為,富含維生素C和辣椒素的辣椒,能有效促進汗液的排放,幫助體內毒素排出,發揮一定的降溫作用。

2、防晒又保心,西紅柿是首選

西紅柿含有大量的西紅柿紅素,可以有效預防或減緩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發揮保護皮膚的作用。

3、紅豆相思又養心

紅豆被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稱為「心之谷。

它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有助降血脂、降血壓、改善心臟活動功能等功效。

同時又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非常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30歲後,有6道「壽命坎」,一個比一個危險,越早預防越好!
一個人心臟好不好,看3個地方就知道,養心謹記「五多四少」!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