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文讀懂寒武紀國內首款雲端晶元:這塊晶元有何用途?

一文讀懂寒武紀國內首款雲端晶元:這塊晶元有何用途?

2018年是AI晶元市場密集爆發的一年。從近一年來的行業動向可以看出,AI晶元公司頻頻獲得融資,產品發布會也連接不斷,進展迅速。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雲端晶元也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也成為諸多AI晶元企業即將爭奪的下一個入口。

就在昨日,智能晶元公司寒武紀科技正式發布了首款雲端智能晶元 MLU100 。寒武紀 CEO 陳天石對媒體表示:「雲端的智能處理在數據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巨大優勢」。

相信在不久之後,隨著雲端晶元市場的興起,AI晶元領域將會迎來又一番顛覆性的格局。那麼問題來了,面對這樣的變幻莫測的新興市場,初創企業應該如何保持核心競爭力?又需把握哪些風口機遇?我們以寒武紀為例,領悟AI晶元企業的發展核心。

對此,本文將主要解讀以下幾大問題:

雲端晶元在數據方面的優勢更大

目前AI晶元可以分為雲端(伺服器端)和終端(移動端)晶元的兩大使用場景。

大多研發AI晶元的公司都側重於其中一端,諸如英偉達、英特爾、IBM和谷歌主要側重於雲端晶元的研發,而ARM、地平線和深鑒科技主要側重終端晶元的開發。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在終端和雲端方面均有入局。

對於在雲端市場布局的原因,寒武紀 CEO 陳天石表示:「終端的數據量有限,但云可以看到大量用戶的數據,雲側的智能處理可以把很多端的信息匯聚在一起。」

總的來說,雲端的智能處理在數據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巨大優勢,可利用海量數據,訓練出非常強大的模型。

AI晶元領域的跨越:終端到雲端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寒武紀發布了首款雲端智能晶元 MLU100 ,也是本次發布會的焦點所在。

在終端處理器方面,寒武紀深耕已久。2016年,該公司發布了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IP ——寒武紀 1A 處理器,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人工智慧任務上具備出類拔萃的通用性和效能比。

去年11月,寒武紀科技發布了三款全新的智能處理器 IP 產品:面向低功耗場景視覺應用的寒武紀 1H8、擁有更廣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紀 1H16,以及可用於終端人工智慧產品的寒武紀 1M。

與寒武紀 1A 相比,這三款新品在功耗、能效比、成本開銷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優化,適用範圍覆蓋了圖像識別、安防監控、智能駕駛、無人機、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各個重點應用領域。

在今年,寒武紀發布的 Cambricon 1M 是公司的第三代機器學習專用晶元,其性能超越寒武紀 1A 十倍。

此次寒武紀雲端智能晶元的發布,標誌著寒武紀成為同時擁有終端和雲端智能處理器產品的公司。從寒武紀的從終端到雲端的跨越來看,這樣的全方位布局或成為AI晶元領域的一大發展趨勢。

「端雲一體化」的商業模式獲強有競爭力

目前,大多研發AI晶元的公司都側重於其中一端,諸如英偉達、英特爾、IBM和谷歌主要側重於雲端晶元的研發,而ARM、地平線和深鑒科技主要側重終端晶元的開發。

從寒武紀的商業模式來看,其公司主打各類智能雲伺服器、智能終端以及智能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晶元,並擁有終端 AI 處理器 IP 和雲端高性能 AI 晶元兩條產品線,成「端雲一體化」模式。

終端產品方面,寒武紀複製與華為的合作模式,依靠IP授權的方式來擴張。具體來說,就是手機或者電腦等智能終端嵌入寒武紀處理器後,可對圖片、音頻等的理解速度能提升近百倍。比如用裝有寒武紀1A處理器的華為Mate 10手機掃英文文章,微軟翻譯軟體可以實時將其轉化為中文。

雲端方面,寒武紀面向雲端的高性能智能處理器產品線,發布了高性能機器學習處理器晶元「寒武紀MLU100」和「寒武紀MLU200」,這兩款晶元主要服務於伺服器端的智能處理需求,分別偏重於推理和訓練兩個用途。

此外,寒武紀為開發者打造了寒武紀人工智慧軟體平台「Cambricon NeuWare」,為推動終端 AI 晶元與雲端 AI 晶元的生態成形,並包含開發、調試、調優三大部分,全面支撐端雲一體的智能處理。

該軟體開發平台構建於寒武紀發明的人工智慧專用指令集之上。這意味著,基於寒武紀軟硬體平台,人工智慧產業界將構建一個完整的、基於底層自主指令集的智能新生態,方便開發者進行跨平台應用遷移,並為端雲一體的人工智慧處理打下堅實基礎。

AI晶元領域的四大商業場景應用

隨著人工智慧晶元領域的戰爭越來越激烈,除了技術層面的突破,還要拼搶佔到更多的應用場景。

目前的AI晶元行業應用中,有四個最為火熱的商業場景。分別為家居或消費電子、安防監控、自動駕駛汽車、以及雲計算。

1,家居或消費電子領域

在家居或消費電子領域,華為Mate 10、Mate 10 Pro、蘋果iPhone X等高科技手機,均採用了AI晶元。

2017年9月,華為發布了世界首款手機AI晶元麒麟970,開啟了AI晶元入侵手機的時代。10月,搭載這塊AI晶元的華為Mate 10和Mate 10 Pro正式面世。這款麒麟970 AI晶元中搭載了一個專門用於處理AI的模塊——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其技術來源於寒武紀。

2,安防監控領域

AI+安防目前屬於金字塔頂部的高端業務,現在使用方大部分為國家公安投資項目,且不會一下大量鋪開業務,而是隨著產品折舊而不斷迭代的過程。

安防領域目前經有海康和大華兩大巨頭。在2017年,海康和大華兩家便佔據了43%的市場份額,營收過百億,凈利在十億以上。在其他創業者還在摸索AI安防的經營之道時,這兩大巨頭已先人一步,進行「AI +安防」的戰略部署。

3,自動駕駛汽車領域

在自動駕駛領域,AI晶元正在成為自動駕駛計算平台的核心組成部分。寒武紀副總裁錢誠認為,在交通方面需要用到系統性的人工智慧技術,對技術的需求是剛性的。

從近年相關晶元廠商以及車企的動向來看,英特爾收購了Movidius,高通收購NXP, 特斯拉拋開NVIDIA自己做AI晶元,初創公司地平線推出AI晶元征程,四維圖新宣布國產首顆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晶元量產。可以說,隨著自動駕駛落地應用的逐步推進,將成為AI晶元的又一大發力核心市場。

4,雲計算領域

在雲計算方面,各種互聯網AI能力,比如在線翻譯、人證比對、圖片搜索等,背後都有雲AI晶元在提供算力。

雲計算市場的發展潛力極其巨大。如今我們使用的所有互聯網應用,比如說登錄社交媒體或者點外賣、網上購物等,其背後是得益於雲服務數據機房在提供計算能力。

雲AI晶元的特點是性能強大、能夠同時支持大量運算、並且能夠靈活地支持圖片、語音、視頻等不同AI應用。這是一個體量巨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各類晶元巨頭廝咬最緊的戰場。目前,英偉達、英特爾、高通、ARM、聯發科、BAT等都陸續進軍雲AI晶元領域。

總的來說,這幾大商業場景的應用都在支撐著AI晶元市場的持續火熱。今年,眾多AI晶元初創企業的產品都在逐步落地商用,被業界稱為「人工智慧落地元年」。相信各大晶元巨頭玩家的相關產品也會逐一面市,人們也即將進入「無晶元不AI、無終端不AI、無行業不AI」的時代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搜狐第一季度營收4.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印度監管機構罰款約2095萬美元 谷歌向法庭提出上訴

TAG:騰訊科技 |